诺亚财富:从小舟到航母_北京时间

导语:2010年11月10日,诺亚财富在纽交所上市匆匆七年,在这个每天都有曾经闪耀过的老机构死去又有耀眼新星诞生的行业,诺亚财富不断激励自己主动迭代,从一艘小舟渐变成一艘航母,努力适应时代的波澜明天,是诺亚财富上市七周年特别庆典,除了...

导语:2010年11月10日,诺亚财富在纽交所上市。匆匆七年,在这个每天都有曾经闪耀过的老机构死去、又有耀眼新星诞生的行业,诺亚财富不断激励自己主动迭代,从一艘小舟渐变成一艘航母,努力适应时代的波澜。

明天,是诺亚财富上市七周年特别庆典,除了诺亚全体高层齐聚一堂,更有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思莅临现场与我们一起讨论“应对变化和持续学习”的终生话题。

让我们共同期待。

2005年,刚刚放完产假回来的汪静波,迎接她的是一份裁撤通知。

从2001年开始,近4年的大熊市让汪静波所在的湘财证券亏损严重,风雨飘摇之际,由她负责的,成立不到两年的私人银行部上了裁撤名单。汪静波携团队被迫创业。

搬离湘财证券,新团队在上海租了间办公室,注册了诺亚财富(以下简称诺亚),就像《圣经》里面记载的诺亚方舟一般,新公司重新承载起了这个团队与梦想。

这年圣诞节,汪静波把所有人都叫到一起,讨论诺亚的未来,“我希望5年后,诺亚能做到10个亿,客户做到100个,并成为业界的人才吸铁石、行业最被追捧、客户最信赖的公司等”。为了勉励自己,汪静波每年都把这个愿景重新抄在笔记本上。

但当时的她一定没有料到的是,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的“荒原”之上,诺亚财富在5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原始积累、快速扩张,到资本整合、公司上市的全流程,成为了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龙头。

诺亚“用服务”造舟

这个时候的第三方理财市场,说是“荒原”一点也不为过。银行、保险、基金、信托、外汇等行业机构作为理财市场的主要玩家,在2005年都还在第一波生长期。

以第三方的姿态,在财富管理领域创业,汪静波和诺亚就要与这群巨大的对手一起比拼实力与速度。初生的诺亚显然是比不了的,汪静波给诺亚的核心定位就两字:服务。

这一时期的中国理财机构大都高高在上。以基金为例,产品大都卖给机构大客户,而国外基金客户主要是个人。市场的实际情况是,一大批中小企业主已经积累了一批财富,投资、理财、保值增值等的需求正在酝酿。

汪静波以往工作中所接触的很多中高端私人客户,实际上并未得到良好的金融服务。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在银行排长长的队等待办理业务。

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诺亚要做的就是,用开一个VIP通道似的服务吸引这群客户。

公司成立初期,为了找客户,汪静波和合伙人殷哲,在最初的大半年时间里,每周主持三场宣讲,邀请老客户听听他们打算做什么。

很多时候,台下听讲的嘉宾,要么人少,要么听不懂。习惯了背靠机构的汪静波团队,那时候时常面临挫折感。

郑永福是一家纺织厂的老板,作为汪静波曾经在湘财证券服务过的老客户,他在台下也没太听懂诺亚专业人士的理论,但他买了100万元诺亚的产品,“我信汪静波这个人”。

诺亚早期的客户大部分都冲着这个团队之前给人的好印象而来。随着这种印象的发酵,老客户的口碑宣传为诺亚积累了大量客户。据汪静波回忆,“诺亚私人企业主客户70%~80%是通过老客户介绍的”。

2007年3月,汪静波在上海展览中心参加理财博览会,遇到了正在国内寻找金融领域投资标的的红杉。据说沈南鹏和汪静波只聊了1个小时,就促成了前者第一笔非实业投资。2个月后,投资到账,红杉成了诺亚财富的战略股东,并一直持有到现在。

红杉的到来,对于彼时的诺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拉升了视野的国际高度。红杉背景加上诺亚服务,让诺亚开始陆续发掘到诸多知名PE或VC基金LP的募资渠道:红杉、软银赛富、IDG等国内一线PE基本都曾在诺亚募集过资金,这些产品让诺亚获得了许多中国最顶级的富豪客户。短短3年时间,诺亚PE基金的产品销售比重从2007年的2%上升到了2010年的40%多,几乎占到半壁江山。

2010年11月,诺亚登陆美国纽交所。敲钟时刻,汪静波在内的几位诺亚创始人相拥而泣。从2005年“被迫”创业,到5年后成长为上市公司,一路上历经艰难。

国内理财市场的崛起给了这个市场机会,诺亚最先闯进来,定位“服务”切中了市场需求,是第三方理财的幸运儿与开拓者。

歌斐“差异化”突破

诺亚上市后所带来的财富示范效应,加上行业准入门槛极低,使得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成为时下新宠。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数量已超过8 000家,仅2011年就成立了上千家。

除了应对市场上冒出的同行,诺亚还面临其他方面的压力:

1.拿到优质产品变得困难。那个时候,监督机构还没有给第三方机构相关牌照,很多产品无法销售。

2.客户需求变化。因为PE投资及专业门槛都很高,很难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

3.缺少硬核心优势。诺亚的早期优势有两点:一是起步得早,二是切中了当时的市场服务空白。这些软优势,会随着行业发展、对手的成熟,逐渐被缩减以致磨平。

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起新的核心优势,成了诺亚上市后首当其冲的问题。

汪静波团队在上市之前就形成了方案,给诺亚建立第二商业模式:做资产管理。

如果说之前诺亚的商业模式是进产品来卖的中介渠道,那么资产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具备核心投资能力。

2010年初,诺亚在解决了模式逻辑,风控研发团队建设等问题后,董事会终于拍板通过,一个全新的搭载着资产管理模式的子公司—歌斐资产成立。

通过歌斐资产的平台,诺亚财富打造出自营的资产端产品,包括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FOF、房地产投资、公开二级市场投资、家族财富信托等,这不仅丰富了诺亚的供应链,也大大增加了对客户的吸引力。

这些创新金融产品获得了投资人的热烈追捧。在4年多的时间里,歌斐私募股权母基金板块的业务规模达到80亿元,参与投资了40多个子基金,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覆盖着代表产业未来的TMT(电信、媒体和科技)、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据可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歌斐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逾75亿元、310亿元、497亿元、867亿元、1028亿元。

主动求变,寻求差异化发展的诺亚,凭借歌斐资产的亮眼发展,建立起了硬核心优势。随着项目风险逐渐暴露、国内信托业务收窄,成百上千家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因风险暴露相继倒闭,市场迎来了第一次洗牌。此时的诺亚产品不再仰人鼻息,与市场众多对手彻底拉开了差距。

未来“综合服务”计划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诺亚创业发展的故事已经来到了新阶段。不觉间,第三方财富管理的生存环境已经悄然改变。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演进,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正在逐渐减弱,曾经中介机构们可以在项目方和资金方之间撮合巨大利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客户也不会凭借一两款产品就对机构“死心塌地”。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第三方,原有的暴利都已不在。它们传统的批发产品、销售产品的商业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诺亚虽然通过歌斐资产从产品销售拓展到行业上游,主动挖掘资产管理业务,但面对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样的成长还不够。

近4年来,诺亚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为客户提供“从理财到生活”的一揽子服务,不仅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理财投资,还提供诸如教育移民、保险、游学等诸多附加服务。

2012年2月,诺亚旗下公司诺亚香港正式开业。诺亚开始以香港为跳板,布局全球。之后5年,诺亚陆续开辟了美国、欧洲各国等市场,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分公司也在设立中,诺亚控股执行总裁林国沣时常为了落地一个诺亚的海外分公司,一周要飞四五个国家。

我们采访的上午,林国沣刚刚从瑞士飞回来。“诺亚这几年布局全球的动作不断,一方面是看好海外资产配置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响应日渐增多的客户需求”。

在发达国家,比如日本、欧美,持有境外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值是10%到20%;而在中国,全球配置的资产只占总资产的2%左右,比例非常低,国内的境外资产配置刚刚起步。

随着总体GDP增速下降,国内资产回报率下降,本币贬值等因素的叠加,“海外资产配置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优先选项”。

2016年,中国高净值客户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爆发,布局许久的诺亚,在2016-2017年,其海外配置的规模迅速成长到178亿美元。

海外投资业务的逐渐成长,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业务规模的扩大,它的衍生效应正在日渐凸显。

在教育方面,针对企业家群体高质量充电学习的需求,诺亚财富设立以诺教育,提供丰富视野和知识体系的体验式学习,推出以色列文化、美国硅谷颠覆式创新、日本匠人精神等游学活动。

在家族方面,诺亚开创家族办公室业务,与美国知名家族资产管理公司—麦金利资本及沃顿商学院教授,进行全球家族办公室解决方案方面的战略合作。后者将帮助诺亚,建立为其客户提供具备全球资产配置能力的市场领先的家族办公室服务方案。

在保险方面,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经营许可的诺亚荣耀,为诺亚所有高净值客户量身定制各类综合是实用的保障计划,比如不用排队的高端医疗险等。

如果说海外业务的联动,是新时期诺亚主动挖掘用户深层需求,增强客户对品牌黏性的举措。那么推出财富派,则是诺亚抢占新兴客户群体的出击。

财富派这款App是专为白领、中产精英等高潜力人群打造的高品质财富管理平台。任何对投资理财感兴趣的这类用户群体,完成注册信息后,后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用户制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

增量市场过后,发掘客户群体是第三方未来的胜负手之一。诺亚用财富派等新的板块,在更早的前端去培养潜在客户,这才是核心目标。

2015年1月至今,财富派已经拥有57万注册用户,累计交易额超491亿元。诺亚在财富管理端坚持从产品驱动转向综合服务驱动;在资产管理端,坚持从融资能力作为核心转向以投资能力为核心。

两个转向的逐渐完成,让诺亚从最开始的中介平台,逐渐变成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2017年,诺亚创立已满12年。在这个“本命年”的节点里,汪静波团队收到了一份“礼物”:7月24日,国际三大顶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发布公告,给予诺亚财富“投资级”评级。诺亚财富成为境内第一家拿到标普“投资级”评级的财富管理公司,开创了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先河。

这些年里,诺亚不知道拿了多少个第一。但业内每天都有曾经闪耀过的老机构死去,每天又都有新的机构诞生。时代变化太快,今天的兴旺决定不了明天是否消亡,不擅长未雨绸缪,不懂得高效执行,不明晰行业痛点的机构,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浪潮之巅的注脚。

或许见证了太多的行业兴衰,诺亚才不断激励自己主动迭代升级,从一艘小舟渐变成一艘航母,努力适应时代的波澜。

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上,汪静波分享了她从事金融行业20年的感慨,“人生就像滚雪球,要找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做财富管理是我非常热爱的事情,财富管理行业是一个很好坡道。未来,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新格局将继续构建,国民财富将更快增长。诺亚会努力和客户共同成长,以专业主义和成熟的心智,用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导语:2010年11月10日,诺亚财富在纽交所上市匆匆七年,在这个每天都有曾经闪耀过的老机构死去又有耀眼新星诞生的行业,诺亚财富不断激励自己主动迭代,从一艘小舟渐变成一艘航母,努力适应时代的波澜明天,是诺亚财富上市七周年特别庆典,除了...

导语:2010年11月10日,诺亚财富在纽交所上市。匆匆七年,在这个每天都有曾经闪耀过的老机构死去、又有耀眼新星诞生的行业,诺亚财富不断激励自己主动迭代,从一艘小舟渐变成一艘航母,努力适应时代的波澜。

明天,是诺亚财富上市七周年特别庆典,除了诺亚全体高层齐聚一堂,更有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思莅临现场与我们一起讨论“应对变化和持续学习”的终生话题。

让我们共同期待。

2005年,刚刚放完产假回来的汪静波,迎接她的是一份裁撤通知。

从2001年开始,近4年的大熊市让汪静波所在的湘财证券亏损严重,风雨飘摇之际,由她负责的,成立不到两年的私人银行部上了裁撤名单。汪静波携团队被迫创业。

搬离湘财证券,新团队在上海租了间办公室,注册了诺亚财富(以下简称诺亚),就像《圣经》里面记载的诺亚方舟一般,新公司重新承载起了这个团队与梦想。

这年圣诞节,汪静波把所有人都叫到一起,讨论诺亚的未来,“我希望5年后,诺亚能做到10个亿,客户做到100个,并成为业界的人才吸铁石、行业最被追捧、客户最信赖的公司等”。为了勉励自己,汪静波每年都把这个愿景重新抄在笔记本上。

但当时的她一定没有料到的是,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的“荒原”之上,诺亚财富在5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原始积累、快速扩张,到资本整合、公司上市的全流程,成为了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龙头。

诺亚“用服务”造舟

这个时候的第三方理财市场,说是“荒原”一点也不为过。银行、保险、基金、信托、外汇等行业机构作为理财市场的主要玩家,在2005年都还在第一波生长期。

以第三方的姿态,在财富管理领域创业,汪静波和诺亚就要与这群巨大的对手一起比拼实力与速度。初生的诺亚显然是比不了的,汪静波给诺亚的核心定位就两字:服务。

这一时期的中国理财机构大都高高在上。以基金为例,产品大都卖给机构大客户,而国外基金客户主要是个人。市场的实际情况是,一大批中小企业主已经积累了一批财富,投资、理财、保值增值等的需求正在酝酿。

汪静波以往工作中所接触的很多中高端私人客户,实际上并未得到良好的金融服务。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在银行排长长的队等待办理业务。

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诺亚要做的就是,用开一个VIP通道似的服务吸引这群客户。

公司成立初期,为了找客户,汪静波和合伙人殷哲,在最初的大半年时间里,每周主持三场宣讲,邀请老客户听听他们打算做什么。

很多时候,台下听讲的嘉宾,要么人少,要么听不懂。习惯了背靠机构的汪静波团队,那时候时常面临挫折感。

郑永福是一家纺织厂的老板,作为汪静波曾经在湘财证券服务过的老客户,他在台下也没太听懂诺亚专业人士的理论,但他买了100万元诺亚的产品,“我信汪静波这个人”。

诺亚早期的客户大部分都冲着这个团队之前给人的好印象而来。随着这种印象的发酵,老客户的口碑宣传为诺亚积累了大量客户。据汪静波回忆,“诺亚私人企业主客户70%~80%是通过老客户介绍的”。

2007年3月,汪静波在上海展览中心参加理财博览会,遇到了正在国内寻找金融领域投资标的的红杉。据说沈南鹏和汪静波只聊了1个小时,就促成了前者第一笔非实业投资。2个月后,投资到账,红杉成了诺亚财富的战略股东,并一直持有到现在。

红杉的到来,对于彼时的诺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拉升了视野的国际高度。红杉背景加上诺亚服务,让诺亚开始陆续发掘到诸多知名PE或VC基金LP的募资渠道:红杉、软银赛富、IDG等国内一线PE基本都曾在诺亚募集过资金,这些产品让诺亚获得了许多中国最顶级的富豪客户。短短3年时间,诺亚PE基金的产品销售比重从2007年的2%上升到了2010年的40%多,几乎占到半壁江山。

2010年11月,诺亚登陆美国纽交所。敲钟时刻,汪静波在内的几位诺亚创始人相拥而泣。从2005年“被迫”创业,到5年后成长为上市公司,一路上历经艰难。

国内理财市场的崛起给了这个市场机会,诺亚最先闯进来,定位“服务”切中了市场需求,是第三方理财的幸运儿与开拓者。

歌斐“差异化”突破

诺亚上市后所带来的财富示范效应,加上行业准入门槛极低,使得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成为时下新宠。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数量已超过8 000家,仅2011年就成立了上千家。

除了应对市场上冒出的同行,诺亚还面临其他方面的压力:

1.拿到优质产品变得困难。那个时候,监督机构还没有给第三方机构相关牌照,很多产品无法销售。

2.客户需求变化。因为PE投资及专业门槛都很高,很难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

3.缺少硬核心优势。诺亚的早期优势有两点:一是起步得早,二是切中了当时的市场服务空白。这些软优势,会随着行业发展、对手的成熟,逐渐被缩减以致磨平。

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起新的核心优势,成了诺亚上市后首当其冲的问题。

汪静波团队在上市之前就形成了方案,给诺亚建立第二商业模式:做资产管理。

如果说之前诺亚的商业模式是进产品来卖的中介渠道,那么资产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具备核心投资能力。

2010年初,诺亚在解决了模式逻辑,风控研发团队建设等问题后,董事会终于拍板通过,一个全新的搭载着资产管理模式的子公司—歌斐资产成立。

通过歌斐资产的平台,诺亚财富打造出自营的资产端产品,包括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FOF、房地产投资、公开二级市场投资、家族财富信托等,这不仅丰富了诺亚的供应链,也大大增加了对客户的吸引力。

这些创新金融产品获得了投资人的热烈追捧。在4年多的时间里,歌斐私募股权母基金板块的业务规模达到80亿元,参与投资了40多个子基金,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覆盖着代表产业未来的TMT(电信、媒体和科技)、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据可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歌斐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逾75亿元、310亿元、497亿元、867亿元、1028亿元。

主动求变,寻求差异化发展的诺亚,凭借歌斐资产的亮眼发展,建立起了硬核心优势。随着项目风险逐渐暴露、国内信托业务收窄,成百上千家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因风险暴露相继倒闭,市场迎来了第一次洗牌。此时的诺亚产品不再仰人鼻息,与市场众多对手彻底拉开了差距。

未来“综合服务”计划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诺亚创业发展的故事已经来到了新阶段。不觉间,第三方财富管理的生存环境已经悄然改变。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演进,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正在逐渐减弱,曾经中介机构们可以在项目方和资金方之间撮合巨大利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客户也不会凭借一两款产品就对机构“死心塌地”。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第三方,原有的暴利都已不在。它们传统的批发产品、销售产品的商业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诺亚虽然通过歌斐资产从产品销售拓展到行业上游,主动挖掘资产管理业务,但面对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样的成长还不够。

近4年来,诺亚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为客户提供“从理财到生活”的一揽子服务,不仅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理财投资,还提供诸如教育移民、保险、游学等诸多附加服务。

2012年2月,诺亚旗下公司诺亚香港正式开业。诺亚开始以香港为跳板,布局全球。之后5年,诺亚陆续开辟了美国、欧洲各国等市场,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分公司也在设立中,诺亚控股执行总裁林国沣时常为了落地一个诺亚的海外分公司,一周要飞四五个国家。

我们采访的上午,林国沣刚刚从瑞士飞回来。“诺亚这几年布局全球的动作不断,一方面是看好海外资产配置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响应日渐增多的客户需求”。

在发达国家,比如日本、欧美,持有境外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值是10%到20%;而在中国,全球配置的资产只占总资产的2%左右,比例非常低,国内的境外资产配置刚刚起步。

随着总体GDP增速下降,国内资产回报率下降,本币贬值等因素的叠加,“海外资产配置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优先选项”。

2016年,中国高净值客户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爆发,布局许久的诺亚,在2016-2017年,其海外配置的规模迅速成长到178亿美元。

海外投资业务的逐渐成长,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业务规模的扩大,它的衍生效应正在日渐凸显。

在教育方面,针对企业家群体高质量充电学习的需求,诺亚财富设立以诺教育,提供丰富视野和知识体系的体验式学习,推出以色列文化、美国硅谷颠覆式创新、日本匠人精神等游学活动。

在家族方面,诺亚开创家族办公室业务,与美国知名家族资产管理公司—麦金利资本及沃顿商学院教授,进行全球家族办公室解决方案方面的战略合作。后者将帮助诺亚,建立为其客户提供具备全球资产配置能力的市场领先的家族办公室服务方案。

在保险方面,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经营许可的诺亚荣耀,为诺亚所有高净值客户量身定制各类综合是实用的保障计划,比如不用排队的高端医疗险等。

如果说海外业务的联动,是新时期诺亚主动挖掘用户深层需求,增强客户对品牌黏性的举措。那么推出财富派,则是诺亚抢占新兴客户群体的出击。

财富派这款App是专为白领、中产精英等高潜力人群打造的高品质财富管理平台。任何对投资理财感兴趣的这类用户群体,完成注册信息后,后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用户制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

增量市场过后,发掘客户群体是第三方未来的胜负手之一。诺亚用财富派等新的板块,在更早的前端去培养潜在客户,这才是核心目标。

2015年1月至今,财富派已经拥有57万注册用户,累计交易额超491亿元。诺亚在财富管理端坚持从产品驱动转向综合服务驱动;在资产管理端,坚持从融资能力作为核心转向以投资能力为核心。

两个转向的逐渐完成,让诺亚从最开始的中介平台,逐渐变成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2017年,诺亚创立已满12年。在这个“本命年”的节点里,汪静波团队收到了一份“礼物”:7月24日,国际三大顶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发布公告,给予诺亚财富“投资级”评级。诺亚财富成为境内第一家拿到标普“投资级”评级的财富管理公司,开创了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先河。

这些年里,诺亚不知道拿了多少个第一。但业内每天都有曾经闪耀过的老机构死去,每天又都有新的机构诞生。时代变化太快,今天的兴旺决定不了明天是否消亡,不擅长未雨绸缪,不懂得高效执行,不明晰行业痛点的机构,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浪潮之巅的注脚。

或许见证了太多的行业兴衰,诺亚才不断激励自己主动迭代升级,从一艘小舟渐变成一艘航母,努力适应时代的波澜。

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上,汪静波分享了她从事金融行业20年的感慨,“人生就像滚雪球,要找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做财富管理是我非常热爱的事情,财富管理行业是一个很好坡道。未来,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新格局将继续构建,国民财富将更快增长。诺亚会努力和客户共同成长,以专业主义和成熟的心智,用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