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一期: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可以这样做_北京时间

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一期: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可以这样做

积极利用动画形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倾向于相信他所喜爱的动画形象传递的信息,所以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利用孩子熟悉并且喜爱的形象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等等,比如利用孩子对小猪佩奇的喜爱,引导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形成自...

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一期: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疫情的发展一直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对不少爸爸妈妈而言,这段居家时间也使得他们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为引导家长和孩子在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中高质量陪伴,北京市妇联联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推出“陪伴,我们在一起”线上家教课,从教育心理、儿童健康、习惯养成等专业角度出发,为广大家长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温暖,共同静候春暖花开时节。

【征集】我家的“战疫”故

这段居家时光你是如何度过的?你又是如何给懵懂的孩子讲述当下状况?孩子对举国抗击疫情有何感想……欢迎您通过文末留言或公众号回复,讲述你和孩子的故事,我们将整理成文与读者共享。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父母必读杂志社

联合推出

数字化时代,家长已经告别了“谈网色变”的状态,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趋利避害地发挥电子产品的作用。尤其是疫情期间,孩子不仅需要电子产品进行在线学习,也需要电子产品进行玩乐。如何让电子产品成为孩子成长的有利工具?如何让孩子更好地使用电子产品?我们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

认知:除了娱乐,电子产品也是生活中的实用工具

我家孩子1岁半,平时接触手机的机会不外乎和爷爷奶奶进行视频聊天,看看手机上她自己的照片。但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我也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面前用手机。每次在孩子面前用手机的时候,我都会跟她解释自已在做什么,比如,“宝宝,妈妈正在用手机看文章,内容是教妈妈怎么给你读绘本的”;工作时,我会跟他说:“宝宝,妈妈有个工作要跟叔叔、阿姨用手机沟通一下”;带孩子去动物园的时候,我会跟他说:“宝宝,我们现在出发去动物园,妈妈要手机导航一下路线”……我想让孩子了解手机的功能,而不仅仅让她觉得手机就是用来玩的。

电子产品已经成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除了能够满足孩子看动画片、玩游戏、拍照等娱乐需求以外,也是生活中的实用工具。

比如手机里有我们经常使用的生活工具类App,如电子书、地图、天气预报等,让孩子了解到用手机还可以读书,可以找到去动物园的路线,可以查询天气等,都很有意义。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电子产品的多重功能,从小建立对电子产品的正确认识,并学习通过这些电子产品类工具获得丰富的生活化信息。

让孩子了解电子产品的多重功能

2岁以下的孩子往往是通过模仿学习的,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对儿童日后的行为习惯或模式产生影响。孩子看到家长一直在看手机,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希望一探究竟,这时候除了让孩子看到手机能够进行视频、拍照之外,还应该让孩子了解到手机具备的其他功能。

比如上文这位妈妈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向孩子解释自己在做什么的方法就值得借鉴,这时候孩子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家长的意思,但是能够在潜意识中了解手机有很多其他功能,增加对电子产品认识的广度。

为孩子选择适龄的电子产品

一般来说,对于18个月以下的孩子,除了视频聊天外,应该避免让他使用电子产品。从2岁开始,可以让孩子和其他人进行视频聊天,或者与App的交互性活动来进行一些语言认知方面的学习。此时,家长应该和他们一起观看并解释相关内容,这对于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电子产品非常有利。

调整: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淘淘今年3岁了,很喜欢玩iPad里的电子游戏,刚开始接触时还因为贪玩耽误了吃饭,为了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尝试把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开始玩之前也会提醒他玩的时间,而且每次都严格执行。他知道我要求很严,所以这个方法一般情况下都很管用,但有时候他也会哭闹,想继续玩,这个时候我就会给他一支笔、一张纸,引导他用绘画的方式继续玩未完成的游戏,慢慢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画画上,也就不闹着玩游戏了。

3岁左右的儿童能够把自己的行为和家长的要求联系起来,表现出比较好的自制力和坚持性,比如说能够意识到有些东西可以碰,有些东西不可以碰等等。但是他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仍然需要依赖于家长持续的监督和提醒,尤其是面对毫无抵抗力的电子游戏或者动画片。

另外,孩子在3岁时“有意注意”的能力处于劣势,还不能灵活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即当他被要求注意另一项活动时,他的注意力很难从原来的事物上转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让孩子长时间地观看电子屏幕,儿童的注意力就不容易被转移。

所以,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必须要对时间进行限制,否则孩子就会很容易沉浸在电子游戏或者动画片里不能自拔。

上述案例中,家长用绘画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除此之外,想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电子产品,又担心孩子哭闹不遵守约定,家长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了解孩子的需求

与家长通过用绘画的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相似,孩子也是通过电子产品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的,可能并不是因为游戏或动画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是孩子把它们当作了代偿物,满足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跟孩子多聊一聊,了解他目前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制止或者反复唠叨给孩子讲道理。

与孩子约法三章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对“应该让孩子单次使用多长时间电子产品”这个话题给出了建议:非学习目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根据方案中的时间建议,家长可以就使用时间和方式与孩子进行协商,在时间、内容、奖励和惩罚方面与孩子“约法三章”。

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并且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现在很多电子产品都有自动锁屏的功能和儿童使用模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遵守规定,家长可以用好这些功能。

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使用、分享和讨论,这样不仅能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减少孩子玩电子产品的不良后果,还能加强亲子互动。

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家长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比如,睡前1小时避免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或屏幕,以免过度刺激影响孩子的睡眠;用餐时间全家都不要使用电子设备;陪孩子玩的亲子时间,尽量不要引入电子屏幕。为了保证与孩子的约定能够履约,家长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不同年龄段儿童看电子屏幕的时长参考:

•婴儿和学步儿童不应被动观看电视或其他电子屏幕;

•儿童在2岁之前不应久坐不动地看屏幕,包括电脑游戏;

•2~4岁儿童每天看屏幕时间应限制在1小时以内,越少越好;

•5岁~12岁以上儿童根据儿童认识情况,每天限制在2小时以内。

引导:更好地发挥电子产品的积极作用

我家宝宝今年2岁,平常特别喜欢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所以经常会模仿佩奇说话,比如上次我带她去超市买酸奶,她就模仿佩奇说“我们是来这里购物的”;晚上我回到家,她也会时不时地说,“现在外边天黑了,这时候不能出去玩。”……看到孩子跟着动画片学习了不少新词语,我特别开心,但是也有其他的担心,孩子既然能跟动画片学好,是不是也可能学坏?

上述案例中提到的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特别强,不仅能够学习动画片中人物的语言,而且还会模仿他们的动作和行为,所以这就更需要家长做好引导,保证孩子所接触的内容都是恰当的,通过积极参与最大化地发挥电子产品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为孩子筛选合适的内容

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长短、内容是否健康、使用中是否进行了引导等是决定电子产品对孩子产生积极或是消极影响的关键。设计精良、内容健康的视频节目、电子互动游戏等,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或App,并且从节目质量、隐私保护、网络道德等角度自己先认真查看内容。

家长参与讨论、分享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视频、电子游戏,讨论和分享感受。以“汪汪队”为例,陪孩子一起观看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回答这些问题,“汪汪队为什么派这只小狗去完成任务?”“你遇到过这么难完成的任务吗?”

一方面,通过问题互动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成为家长的小老师,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在与孩子对话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积极品质的培养,比如引导孩子学习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提供帮助,等等。

共同参与的方式也能让家长逐渐成为孩子媒介生活的一部分,当孩子在网络世界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求助对象的第一人选。

积极利用动画形象

有研究表明,孩子倾向于相信他所喜爱的动画形象传递的信息,所以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利用孩子熟悉并且喜爱的形象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等等,比如利用孩子对小猪佩奇的喜爱,引导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建议:成为孩子的守护者

家长要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

家长要掌握关于焦虑、沉迷电子产品等行为的识别和干预的知识,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及时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宅家学习和生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并安排好其他活动,多陪伴孩子。

以身作则,提高媒介素养

家长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媒介素养。比如和孩子讨论动画片前广告的作用,和孩子探讨电子游戏好在哪里等等。

与孩子协商并制订家庭电子产品使用规则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制订规则的过程,这有助于激发他的自主性,孩子会更愿意主动地遵守规则。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给你提建议,说出他认为你使用电子产品不当的地方,以此来互相监督,增加彼此的责任感和信任感。

给6岁以上孩子的家庭上网守则模板

• 我不会上任何家长不赞成我登录的网站。

• 我不会和任何人分享我的密码(除了家长)。

• 我不会在网上对任何人做出刻薄或残忍的行为,即使别人以这种方式对我。

• 如果我在网上被别人激怒,我会在说出或做出任何事情之前让自己冷静下来。

• 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我不会在网上分享任何属于别人的东西。

• 除非得到家长的许可,我不会在网上乱买东西。

• 我不会分享任何个人信息,比如我的年龄、我住的地方、我上学的地方等。

专家支持:

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祁雪晶,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陪伴,我们在一起

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一期: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可以这样做

积极利用动画形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倾向于相信他所喜爱的动画形象传递的信息,所以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利用孩子熟悉并且喜爱的形象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等等,比如利用孩子对小猪佩奇的喜爱,引导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形成自...

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一期: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疫情的发展一直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对不少爸爸妈妈而言,这段居家时间也使得他们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为引导家长和孩子在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中高质量陪伴,北京市妇联联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推出“陪伴,我们在一起”线上家教课,从教育心理、儿童健康、习惯养成等专业角度出发,为广大家长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温暖,共同静候春暖花开时节。

【征集】我家的“战疫”故

这段居家时光你是如何度过的?你又是如何给懵懂的孩子讲述当下状况?孩子对举国抗击疫情有何感想……欢迎您通过文末留言或公众号回复,讲述你和孩子的故事,我们将整理成文与读者共享。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父母必读杂志社

联合推出

数字化时代,家长已经告别了“谈网色变”的状态,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趋利避害地发挥电子产品的作用。尤其是疫情期间,孩子不仅需要电子产品进行在线学习,也需要电子产品进行玩乐。如何让电子产品成为孩子成长的有利工具?如何让孩子更好地使用电子产品?我们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

认知:除了娱乐,电子产品也是生活中的实用工具

我家孩子1岁半,平时接触手机的机会不外乎和爷爷奶奶进行视频聊天,看看手机上她自己的照片。但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我也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面前用手机。每次在孩子面前用手机的时候,我都会跟她解释自已在做什么,比如,“宝宝,妈妈正在用手机看文章,内容是教妈妈怎么给你读绘本的”;工作时,我会跟他说:“宝宝,妈妈有个工作要跟叔叔、阿姨用手机沟通一下”;带孩子去动物园的时候,我会跟他说:“宝宝,我们现在出发去动物园,妈妈要手机导航一下路线”……我想让孩子了解手机的功能,而不仅仅让她觉得手机就是用来玩的。

电子产品已经成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除了能够满足孩子看动画片、玩游戏、拍照等娱乐需求以外,也是生活中的实用工具。

比如手机里有我们经常使用的生活工具类App,如电子书、地图、天气预报等,让孩子了解到用手机还可以读书,可以找到去动物园的路线,可以查询天气等,都很有意义。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电子产品的多重功能,从小建立对电子产品的正确认识,并学习通过这些电子产品类工具获得丰富的生活化信息。

让孩子了解电子产品的多重功能

2岁以下的孩子往往是通过模仿学习的,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对儿童日后的行为习惯或模式产生影响。孩子看到家长一直在看手机,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希望一探究竟,这时候除了让孩子看到手机能够进行视频、拍照之外,还应该让孩子了解到手机具备的其他功能。

比如上文这位妈妈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向孩子解释自己在做什么的方法就值得借鉴,这时候孩子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家长的意思,但是能够在潜意识中了解手机有很多其他功能,增加对电子产品认识的广度。

为孩子选择适龄的电子产品

一般来说,对于18个月以下的孩子,除了视频聊天外,应该避免让他使用电子产品。从2岁开始,可以让孩子和其他人进行视频聊天,或者与App的交互性活动来进行一些语言认知方面的学习。此时,家长应该和他们一起观看并解释相关内容,这对于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电子产品非常有利。

调整: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淘淘今年3岁了,很喜欢玩iPad里的电子游戏,刚开始接触时还因为贪玩耽误了吃饭,为了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尝试把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开始玩之前也会提醒他玩的时间,而且每次都严格执行。他知道我要求很严,所以这个方法一般情况下都很管用,但有时候他也会哭闹,想继续玩,这个时候我就会给他一支笔、一张纸,引导他用绘画的方式继续玩未完成的游戏,慢慢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画画上,也就不闹着玩游戏了。

3岁左右的儿童能够把自己的行为和家长的要求联系起来,表现出比较好的自制力和坚持性,比如说能够意识到有些东西可以碰,有些东西不可以碰等等。但是他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仍然需要依赖于家长持续的监督和提醒,尤其是面对毫无抵抗力的电子游戏或者动画片。

另外,孩子在3岁时“有意注意”的能力处于劣势,还不能灵活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即当他被要求注意另一项活动时,他的注意力很难从原来的事物上转移,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让孩子长时间地观看电子屏幕,儿童的注意力就不容易被转移。

所以,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必须要对时间进行限制,否则孩子就会很容易沉浸在电子游戏或者动画片里不能自拔。

上述案例中,家长用绘画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除此之外,想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电子产品,又担心孩子哭闹不遵守约定,家长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了解孩子的需求

与家长通过用绘画的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相似,孩子也是通过电子产品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的,可能并不是因为游戏或动画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是孩子把它们当作了代偿物,满足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跟孩子多聊一聊,了解他目前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制止或者反复唠叨给孩子讲道理。

与孩子约法三章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对“应该让孩子单次使用多长时间电子产品”这个话题给出了建议:非学习目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根据方案中的时间建议,家长可以就使用时间和方式与孩子进行协商,在时间、内容、奖励和惩罚方面与孩子“约法三章”。

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并且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现在很多电子产品都有自动锁屏的功能和儿童使用模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遵守规定,家长可以用好这些功能。

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使用、分享和讨论,这样不仅能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减少孩子玩电子产品的不良后果,还能加强亲子互动。

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家长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比如,睡前1小时避免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或屏幕,以免过度刺激影响孩子的睡眠;用餐时间全家都不要使用电子设备;陪孩子玩的亲子时间,尽量不要引入电子屏幕。为了保证与孩子的约定能够履约,家长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不同年龄段儿童看电子屏幕的时长参考:

•婴儿和学步儿童不应被动观看电视或其他电子屏幕;

•儿童在2岁之前不应久坐不动地看屏幕,包括电脑游戏;

•2~4岁儿童每天看屏幕时间应限制在1小时以内,越少越好;

•5岁~12岁以上儿童根据儿童认识情况,每天限制在2小时以内。

引导:更好地发挥电子产品的积极作用

我家宝宝今年2岁,平常特别喜欢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所以经常会模仿佩奇说话,比如上次我带她去超市买酸奶,她就模仿佩奇说“我们是来这里购物的”;晚上我回到家,她也会时不时地说,“现在外边天黑了,这时候不能出去玩。”……看到孩子跟着动画片学习了不少新词语,我特别开心,但是也有其他的担心,孩子既然能跟动画片学好,是不是也可能学坏?

上述案例中提到的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特别强,不仅能够学习动画片中人物的语言,而且还会模仿他们的动作和行为,所以这就更需要家长做好引导,保证孩子所接触的内容都是恰当的,通过积极参与最大化地发挥电子产品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为孩子筛选合适的内容

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长短、内容是否健康、使用中是否进行了引导等是决定电子产品对孩子产生积极或是消极影响的关键。设计精良、内容健康的视频节目、电子互动游戏等,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或App,并且从节目质量、隐私保护、网络道德等角度自己先认真查看内容。

家长参与讨论、分享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视频、电子游戏,讨论和分享感受。以“汪汪队”为例,陪孩子一起观看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回答这些问题,“汪汪队为什么派这只小狗去完成任务?”“你遇到过这么难完成的任务吗?”

一方面,通过问题互动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成为家长的小老师,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在与孩子对话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积极品质的培养,比如引导孩子学习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提供帮助,等等。

共同参与的方式也能让家长逐渐成为孩子媒介生活的一部分,当孩子在网络世界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求助对象的第一人选。

积极利用动画形象

有研究表明,孩子倾向于相信他所喜爱的动画形象传递的信息,所以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利用孩子熟悉并且喜爱的形象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等等,比如利用孩子对小猪佩奇的喜爱,引导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建议:成为孩子的守护者

家长要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

家长要掌握关于焦虑、沉迷电子产品等行为的识别和干预的知识,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及时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宅家学习和生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并安排好其他活动,多陪伴孩子。

以身作则,提高媒介素养

家长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媒介素养。比如和孩子讨论动画片前广告的作用,和孩子探讨电子游戏好在哪里等等。

与孩子协商并制订家庭电子产品使用规则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制订规则的过程,这有助于激发他的自主性,孩子会更愿意主动地遵守规则。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给你提建议,说出他认为你使用电子产品不当的地方,以此来互相监督,增加彼此的责任感和信任感。

给6岁以上孩子的家庭上网守则模板

• 我不会上任何家长不赞成我登录的网站。

• 我不会和任何人分享我的密码(除了家长)。

• 我不会在网上对任何人做出刻薄或残忍的行为,即使别人以这种方式对我。

• 如果我在网上被别人激怒,我会在说出或做出任何事情之前让自己冷静下来。

• 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我不会在网上分享任何属于别人的东西。

• 除非得到家长的许可,我不会在网上乱买东西。

• 我不会分享任何个人信息,比如我的年龄、我住的地方、我上学的地方等。

专家支持:

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祁雪晶,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陪伴,我们在一起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