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风景的京韵滇魂胡同小馆_北京时间

自成风景的京韵滇魂胡同小馆

靠独家肘子卷饼在北京安了家

自成风景的京韵滇魂胡同小馆

2003年,云南剑川人张金亚,在北京西四北八条胡同口的一号院开了一家小饭馆,经营京味儿菜和云南菜,招牌就叫“八条一号”。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家胡同小馆早就成了胡同一景,街坊四邻的食堂,老饕们的聚点,年轻人解馋拔草的心头好,每天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胡同里的晨光暮色,也早就成了老张身体里的精气神儿,北京人的口味爱好,老张了如指掌。

张金亚

【靠独家肘子卷饼在北京安了家】

八条一号的镇店招牌是肘子卷饼,这也是北京最常见的家常菜之一。店里一进门就能看见一个简约的说明牌:不要嫌我们饼黑,这已是我们能力范围内找到最好的面。

肘子卷饼其实是饼卷肘子,饼才是客人的第一感受,饼两面有铛花,闻着要有面香,吃起来还得有外酥里嫩的口感。老张心底有个小小梦想,要开一间百年老字号,所以他不愿意将就,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有了标准,再难也要达到。老张亲自走遍小麦产区选了好几年的面,终于在山西一个村子里找到了满意的面粉,全麦,石磨,虽然有点黑,但是因为是完整的小麦磨的,所以有立体而厚实的香气,这才配的上自己独门炮制的酱肘子。

老张的酱肘子和北京街头常见的略有不同,细嫩又成型,咸淡适中,肉香浓郁,浅酌慢啖滋味无穷,大口吃肉解馋过瘾。这独特的口感,来自张金亚对老家处理肉的传统方法:火

老张是用火的高手,燎肘子要一次成型,他要在两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所有操作。这两分钟,张金亚练了15年。

燎过的的肘子不腥不膻,凉了也有肉的干香,这成了八条一号肘子的一大特色。入乡随俗,张金亚做肘子也要炒糖色,让肘子更加红润透亮。炒糖色是老张的拿手绝活,在热力与搅拌的作用下,锅中的糖色开始冒泡,越来越猛,这时需要盯紧泡的状态,待到冒的势头渐弱,似要开始回落,就是糖色最到位的时刻。

炒糖色,张金亚选用的是老字号品牌,京糖出品的单晶冰糖,以优质白砂糖为原料,在多晶冰糖的基础上,经现代工艺加工制成,具有块型完整、均匀、甜味纯正、糖质纯度高等特点。

【蝎子拉屎——独一份】

店里有许多京味儿家常菜,都是卖了20多年的老招牌了,除了肘子卷饼、宫保鸡丁、卤煮、葱烧黄鱼、酱爆里脊、腊八蒜肥肠等等,老食客都能给老张说出来装菜的盘子换过几次造型。北京的许多云南人也稀罕老张这里,因为这里有许多地道家乡菜,比如猪肝渣水炒花心洋芋

云南猪肝渣是滇西北,尤其是大理地区,传统的发酵腌制品。以猪肝为主料,大肠、排骨等为辅料,加盐,以及辣椒、花椒、草果、八角等香料,倒入米酒,置于土陶坛中,发酵10-11个月,咸辣鲜香。土豆是老张家乡特产的花心洋芋,他总是自豪地跟客人介绍,这种口感糯糯的云南大理的花心洋芋,是他第一个运到北京来的。用猪肝渣炒花心洋芋是非常传统的云南菜里的白族菜,老张小吃到大。每次说到这里,张金亚会拍着胸脯说,在整个大北京,白族人开饭店在册的就他一个!

【他的故事从15岁开始】

1992年冬天,15岁的白族少年张金亚,穿着单薄的回力鞋,一脚踏进北京的冰天雪地。他来投靠开饭馆的舅舅,命运将他推向了灶台。张金亚从打杂干起,每天剥20斤大蒜、处理60斤一指长的小黄鱼、削100斤萝卜、给师傅师兄们洗围裙。那个时候小张睡在地下室的破洞沙发上,心里盘旋着一句话:你勤奋,我要比你还勤奋。

张金亚是个好琢磨的人,削了半年萝卜皮,看着每天几十斤萝卜皮被扔掉,觉得很浪费,就用自己家乡的方法把萝卜皮腌制起来作为自己吃的小凉菜。这样勤奋又爱动脑子的年轻人自然得到了师傅的点拨栽培,三年后正式上灶炒菜。那时候小张心里也有一句话:感谢那些磨练过我的人,所有的磨练都已长成我的骨和肉。

虽然张金亚早早离开了学校,但是他知道学习的重要,自己的薪水几乎全用来买烹饪杂志——《中国食品》、《东方烹饪》、《中国烹饪》。并不是偶然的机会,张金亚把自己送进了专业厨师学校进修。在那里,十几岁的他有幸得到了国家级烹饪大师们的指点,学习了川鲁粤淮扬各大菜系的技法。黄子云、康辉、屈浩,这些在老家不可能见到的大师,面对面教自己本事,他们让年轻的张金亚的梦想有了清晰的轮廓:我要在北京开一间自己的小店。

【扎根胡同 自成风景】

在北京这座包容而充满了机会的城市里,张金亚的人生开启了新篇章。从懵懂少年到实现梦想,老张用了11年。八条一号从胡同新客到胡同的地标,老张用了22年。光阴流转,老张看着附近的铺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店里来来往往的食客从青丝到白发,胡同里的街坊从叫自己小张到如今的老张,自己的口音里的京腔越来越浓,墙上的各种奖项越来越多,张金亚感谢北京这座充满机会、肯眷顾努力的人的城市,感谢当初努力的自己。

如今,张金亚已经在北京成家,儿子也上学了,平时,张金亚会带着孩子感受北京的胡同生活,古建文化,寒暑假,他又会把孩子带回家乡大理,他希望将来,孩子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做一名两地文化的传递者。他自己的小小梦想也有了更细节的样子:让自己和员工把日子过成生活,平凡的人也能拥有有趣的人生。

八条一号餐厅(西四店)

店铺地址:西四北八条一号(近胡同口)

自成风景的京韵滇魂胡同小馆

靠独家肘子卷饼在北京安了家

自成风景的京韵滇魂胡同小馆

2003年,云南剑川人张金亚,在北京西四北八条胡同口的一号院开了一家小饭馆,经营京味儿菜和云南菜,招牌就叫“八条一号”。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家胡同小馆早就成了胡同一景,街坊四邻的食堂,老饕们的聚点,年轻人解馋拔草的心头好,每天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胡同里的晨光暮色,也早就成了老张身体里的精气神儿,北京人的口味爱好,老张了如指掌。

张金亚

【靠独家肘子卷饼在北京安了家】

八条一号的镇店招牌是肘子卷饼,这也是北京最常见的家常菜之一。店里一进门就能看见一个简约的说明牌:不要嫌我们饼黑,这已是我们能力范围内找到最好的面。

肘子卷饼其实是饼卷肘子,饼才是客人的第一感受,饼两面有铛花,闻着要有面香,吃起来还得有外酥里嫩的口感。老张心底有个小小梦想,要开一间百年老字号,所以他不愿意将就,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有了标准,再难也要达到。老张亲自走遍小麦产区选了好几年的面,终于在山西一个村子里找到了满意的面粉,全麦,石磨,虽然有点黑,但是因为是完整的小麦磨的,所以有立体而厚实的香气,这才配的上自己独门炮制的酱肘子。

老张的酱肘子和北京街头常见的略有不同,细嫩又成型,咸淡适中,肉香浓郁,浅酌慢啖滋味无穷,大口吃肉解馋过瘾。这独特的口感,来自张金亚对老家处理肉的传统方法:火

老张是用火的高手,燎肘子要一次成型,他要在两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所有操作。这两分钟,张金亚练了15年。

燎过的的肘子不腥不膻,凉了也有肉的干香,这成了八条一号肘子的一大特色。入乡随俗,张金亚做肘子也要炒糖色,让肘子更加红润透亮。炒糖色是老张的拿手绝活,在热力与搅拌的作用下,锅中的糖色开始冒泡,越来越猛,这时需要盯紧泡的状态,待到冒的势头渐弱,似要开始回落,就是糖色最到位的时刻。

炒糖色,张金亚选用的是老字号品牌,京糖出品的单晶冰糖,以优质白砂糖为原料,在多晶冰糖的基础上,经现代工艺加工制成,具有块型完整、均匀、甜味纯正、糖质纯度高等特点。

【蝎子拉屎——独一份】

店里有许多京味儿家常菜,都是卖了20多年的老招牌了,除了肘子卷饼、宫保鸡丁、卤煮、葱烧黄鱼、酱爆里脊、腊八蒜肥肠等等,老食客都能给老张说出来装菜的盘子换过几次造型。北京的许多云南人也稀罕老张这里,因为这里有许多地道家乡菜,比如猪肝渣水炒花心洋芋

云南猪肝渣是滇西北,尤其是大理地区,传统的发酵腌制品。以猪肝为主料,大肠、排骨等为辅料,加盐,以及辣椒、花椒、草果、八角等香料,倒入米酒,置于土陶坛中,发酵10-11个月,咸辣鲜香。土豆是老张家乡特产的花心洋芋,他总是自豪地跟客人介绍,这种口感糯糯的云南大理的花心洋芋,是他第一个运到北京来的。用猪肝渣炒花心洋芋是非常传统的云南菜里的白族菜,老张小吃到大。每次说到这里,张金亚会拍着胸脯说,在整个大北京,白族人开饭店在册的就他一个!

【他的故事从15岁开始】

1992年冬天,15岁的白族少年张金亚,穿着单薄的回力鞋,一脚踏进北京的冰天雪地。他来投靠开饭馆的舅舅,命运将他推向了灶台。张金亚从打杂干起,每天剥20斤大蒜、处理60斤一指长的小黄鱼、削100斤萝卜、给师傅师兄们洗围裙。那个时候小张睡在地下室的破洞沙发上,心里盘旋着一句话:你勤奋,我要比你还勤奋。

张金亚是个好琢磨的人,削了半年萝卜皮,看着每天几十斤萝卜皮被扔掉,觉得很浪费,就用自己家乡的方法把萝卜皮腌制起来作为自己吃的小凉菜。这样勤奋又爱动脑子的年轻人自然得到了师傅的点拨栽培,三年后正式上灶炒菜。那时候小张心里也有一句话:感谢那些磨练过我的人,所有的磨练都已长成我的骨和肉。

虽然张金亚早早离开了学校,但是他知道学习的重要,自己的薪水几乎全用来买烹饪杂志——《中国食品》、《东方烹饪》、《中国烹饪》。并不是偶然的机会,张金亚把自己送进了专业厨师学校进修。在那里,十几岁的他有幸得到了国家级烹饪大师们的指点,学习了川鲁粤淮扬各大菜系的技法。黄子云、康辉、屈浩,这些在老家不可能见到的大师,面对面教自己本事,他们让年轻的张金亚的梦想有了清晰的轮廓:我要在北京开一间自己的小店。

【扎根胡同 自成风景】

在北京这座包容而充满了机会的城市里,张金亚的人生开启了新篇章。从懵懂少年到实现梦想,老张用了11年。八条一号从胡同新客到胡同的地标,老张用了22年。光阴流转,老张看着附近的铺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店里来来往往的食客从青丝到白发,胡同里的街坊从叫自己小张到如今的老张,自己的口音里的京腔越来越浓,墙上的各种奖项越来越多,张金亚感谢北京这座充满机会、肯眷顾努力的人的城市,感谢当初努力的自己。

如今,张金亚已经在北京成家,儿子也上学了,平时,张金亚会带着孩子感受北京的胡同生活,古建文化,寒暑假,他又会把孩子带回家乡大理,他希望将来,孩子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做一名两地文化的传递者。他自己的小小梦想也有了更细节的样子:让自己和员工把日子过成生活,平凡的人也能拥有有趣的人生。

八条一号餐厅(西四店)

店铺地址:西四北八条一号(近胡同口)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