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看北京|电视剧《潜伏》以他们为原型 平西情报联络站的传奇故事
由北京农商银行特约赞助的《大戏看北京》,将于周三晚21:05在北京卫视播出。本期节目中,您将了解到我党平西情报联络站那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潜伏》堪称谍战剧的里程碑,剧中余则成翠萍假扮夫妻深入敌穴,为我党获取了大量宝贵情报。如今,余则成翠萍原型人物的故事又以戏曲的形式被重新搬上了舞台,北京乡情缘河北梆子剧团创排的大型红色舞台剧《平西情报站》,再次展现了王文、王凤歧、梁波、苏静、刘致祥等众多革命志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英雄事迹。本期《大戏看北京》邀请了这部剧的各位主创,为大家深入解读创作背后的故事。
从《潜伏》到《平西情报站》
平西情报联络站位于门头沟区的妙峰山脚下,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在华北地区重要的情报联络站,在隐秘战线上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本期节目的录制地点选在了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附近,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和翠萍的原型,王文和王凤岐当年的家就在附近的鼓楼南大街烟袋斜街小石碑胡同11号,从他们的家中,发出了无数宝贵的情报,而那些秘密的电波,正是发往了平西情报联络站。
王文、王凤歧、梁波、苏静、刘致祥等众多革命志士出生入死,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了将他们的传奇搬上戏曲舞台,《平西情报站》的主创团队翻阅资料深入走访潜心创作,付出了许多努力,也挖掘出了更多闪光的故事。
一份情报可抵雄兵十万
毛主席曾为一本情报专业书籍题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彼”就是情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份情报的作用往往比得上千军万马。平西情报站设有专用电台,主要职能是针对北平、天津、保定等地发展建立的情报站组,承担传递情报、接送人员、运送战略物资等任务。王文王凤岐夫妇利用在北京的秘密电台,发送了大量情报到平西情报联络站,其中1947年他们发出一封密电,对我军华北战场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情报我晋察冀部队发动了著名的清风店战役,歼灭国民党第三军一万七千多人,聂荣臻元帅曾感叹:“我们的情报组织抵得上十万兵马!”
王文王凤岐为了掩护自己真实的身份,受党组织安排不得不假扮夫妻,随着时间推移,二人日久生情,终于成为真正的革命伉俪,那份深情厚意和忠贞不渝的爱情,也体现在了这部《平息情报站》的戏曲里。
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用鸡窝藏金条,在《平西情报站》里,也有类似的故事。为了防止电台被敌人发现,王文王凤岐夫妇白天用铁丝晾衣服,而到了晚上就改装成天线发送报,在敌人眼皮底下送出一条条宝贵的情报。
红色交通线
电报传递情报尽管速度快,但也容易被敌人截获,在那个敌人密布戒备森严的环境下,为了情报更加安全,我党情报人员往往会通过情报交通员传递情报,但在当时的北平,敌人关卡重重,为了躲避检查,情报员翻山越岭一路险象环生,甚至有的情报交通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条线路也被后人称作的“红色交通线”。
《平西情报站》中,交通员刘致祥和李才为了护送电台,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成功完成任务,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地下尖兵》,其中的主角,原型正是刘致祥和李才。
在红色交通线上,情报战士们往往会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交通员梁波为了掩护战友突围,独自面对敌人,最终在妙峰山下壮烈牺牲。热恋梁波的女情报员苏静继承梁波的遗志,六年如一日,在妙峰山的一个山洞中守在电台前传递情报,一直坚持到解放战争胜利。
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被写进《平西情报站》中,就是为了让“红色交通线”的革命精神被人们永远铭记代代相传。
金融助力山乡巨变 革命老区面貌一新
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平西情报站》故事发生地涧沟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北京乡情缘河北梆子剧团继承“红色交通线”精神,翻山越岭为村民送戏下乡,在涧沟村的舞台上,《平西情报站》的故事正在上演,台下观众里,有很多正是当年革命战士们的后人,当这些革命战士的后人在舞台上看到先辈的故事又会是什么心情?
乡村振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助力,《大戏看北京》的老朋友北京农商银行为给农村居民朋友创造幸福倾尽所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收入状况,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农商行,农在先,农商行不仅是银行金融供给站,更是农村发展铁靠山。
在北京农商银行的努力下,普惠金融服务在农村迅速推广,他们打造了“凤凰助飞”乡村振兴融资服务品牌,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金融选择,满足了他们的多元化需求,持续“贷”动农村居民走上增收致富路。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更是直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农村居民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周三晚21:05分,由北京农商银行特约赞助的《大戏看北京》将在北京卫视播出,让我们在重温《平西情报站》革命精神的同时,一起来感受新农村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