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臣之新息侯朱浮_北京时间

东汉名臣之新息侯朱浮

东汉时期,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汉武帝刘秀徙封朱浮为新息侯新息即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公元前683年(庄公十一年)前后,楚文王灭息国后,遂设息县汉置新息县,属汝南郡,故息国在西,其后徙东,故加新云后周改为息州,隋因之,后废州唐武...

东汉名臣之新息侯朱浮

东汉时期,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汉武帝刘秀徙封朱浮为新息侯。新息即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

公元前683年(庄公十一年)前后,楚文王灭息国后,遂设息县。汉置新息县,属汝南郡,故息国在西,其后徙东,故加新云。后周改为息州,隋因之,后废州。唐武德四年,复置州,领淮川、长陵二县。贞观元年废州为新息,属蔡州。五代因之。宋仍息县,属蔡州。绍兴十一年,与金议和,以淮为界,县遂属金,复置息州,末年置行省于州。元仍为息州,隶汝宁府。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属凤阳府。十四年,始改属光州,隶汝宁府。清因之。新中国建立后,息县改属信阳市(地区)至今。

息县比号称“天下第一县”的山西绛县(建县公元前554年,晋平公十四年)早了140年。比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称帝)“废封建,立郡县”早了460年,真可谓是现代行政体制县制的“鼻祖”。一个“息”字承袭近3000年,虽历史变迁、朝代更迭,而岿然不动。息县堪称“中华第一县”。

新息侯朱浮,字叔元(公元前6年——66年),出生于东汉时期沛国(史学家胡三省《资治通鉴广注》注:帝以沛郡为沛国,治所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萧人(县名,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东南)。

朱氏源流于周朝,周武王克商纣,封曹侠于邾国,以国为姓——邾,邾侠为朱氏系姓始祖,后来楚国灭掉邾国,邾姓改为朱姓。茅夷鸿生子秺,为朱姓,其子孙后代定居于沛国相县,是为朱姓传代之始,堂号“沛国堂”。

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六月,当时,其父朱诩为西汉大司马。26岁的汉哀帝突然病死,十分得宠于汉哀帝的董贤与妻子双双自杀,为哀帝殉情。“贤所厚沛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衣服收贤尸葬之。”因此朱诩得罪了王莽。“王莽闻之大怒,以他罪击杀诩。”(见《资治通鉴》卷第35)。

朱浮起初追随刘秀任大司马主簿,大司马即总参谋长,大司马主簿即总参谋长的秘书。此时的大司马是吴汉,他来自北方渔阳,是一员骁将,不擅长打理日常事务,大司马主簿就成了大司马的常务助理。随后,因作战有功,升任偏将军,跟随刘秀一起攻下了邯郸。

公元24年(更始二年,甲申)秋,萧王刘秀任命偏将军沛国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镇守蓟城,负责征讨北方。

公元26年(建武二年),2月19日,光武帝刘秀加封朱浮为舞阳侯,食邑三个县。朱浮年少并很有才能,想快出政绩,他征召了涿郡王岑等人作为从事,王莽时候的两千石官员也全部征召,并给于任用。朱浮以国学既兴宜广开博士之选,谏止刘秀在洛阳一地选博士的做法,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渔阳太守彭宠有不同见解,他认为天下未定,军旅正兴,不应该任命很多官员,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战争中去。彭宠自恃有功,有点桀骜不驯。朱浮“以峻文诋之”,相当于把彭宠教训了一顿。彭宠认为朱浮的一番教训是刘秀授意的,有怨气。朱浮将此情况密报刘秀,说彭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彭宠知道朱浮告他的黑状之后,认为已经无路可走了,于是举兵反叛,进攻朱浮。朱浮以他的犀利言词,斐然的文采写下了《为幽州牧致彭宠书》,劝告彭宠。其中,“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的警句,颇为后人传诵。但彭宠并没有听从朱浮的劝告,反而率军攻打苏城。第二年,公元27年(建武三年)三月,涿郡(今河北省保定涿州市)太守张丰也起兵反叛,朱浮腹背受敌,形势危急。原本以为刘秀一定会率兵亲征讨敌营救,没想到刘秀只派来了游击将军邓隆来征战。而实际上刘秀本来要出兵营救,只因洛阳附近也出现叛乱,大臣们认为,不能舍近求远,刘秀改变了主意。朱浮防守经年,城中粮尽,人们易子而食,兵败弃城。败退途中,正赶上上谷太守耿况派遣骑兵来救,朱浮趁势突围,到达良乡(北京市西南良乡镇)的时候,自己的手下又叛变了,朱浮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孤身遁逃,勉强生还。蓟城投降了彭宠。

尚书令候霸以“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弹劾朱浮,刘秀念及朱浮有才有功不忍加罪,把他降为执金吾,掌管京师的治安,徙封父城侯。其实,朱浮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按照刘秀的旨意行事的,所以有罪也不能杀。此后,再也没有派朱浮带兵打仗。后来,彭宠、张丰也都失败了。

光武帝刘秀对自己和下级官员要求都很严格,地方官员只要有一点过失,就会立马遭到罢官。公元30年(建武六年),发生了日食,朱浮趁机上书刘秀,他认为“天下非一时之用也,海内非一日之功也。愿陛下游意于经年之外,望化于一世之后,天下幸甚。”劝光武帝别犯急性病,耐心点,让官员们至少也得干满一年。光武帝采纳了朱浮的意见。

公元31年(建武七年),朱浮转任太仆(九卿之一,掌皇帝车马和马政),他再次上书光武帝,要求加强文化事业,以国学即兴,应该扩大对博士的选拔。得到光武帝的支持。

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6月,朱浮接替窦融当了大司空。两年后,公元46年(建武二十二年),有人告朱浮“坐卖弄国恩”,由于别人的事受到连坐,免官。

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朱浮被起复任用,徙封新息侯。光武帝死后,汉明帝即位,汉明帝非常讨厌朱浮。公元59年(永平二年)又有人没证据的告发朱浮,显宗大怒,赐朱浮死罪。

长水校尉樊鯈向汉明帝说:“唐尧大圣,兆人获所,尚优游四凶之狱,厌服海内之心,使天下人咸知,然后殛罚,朱浮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汉明帝一听,悔悟道:可不是嘛,自己太性急了。

纵观朱浮的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杀敌。辅佐朝政,犯颜直谏。文笔犀利,才华横溢。朱浮的作品都见于《后汉书》本传中,仅于彭宠一书,也载于《文选》,成为传世作品,东汉名篇。同时也为完成天下统一大业,建立东汉王朝,并为形成历史上的“光武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世人所敬仰。(张万里 李红强)

东汉名臣之新息侯朱浮

东汉时期,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汉武帝刘秀徙封朱浮为新息侯新息即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公元前683年(庄公十一年)前后,楚文王灭息国后,遂设息县汉置新息县,属汝南郡,故息国在西,其后徙东,故加新云后周改为息州,隋因之,后废州唐武...

东汉名臣之新息侯朱浮

东汉时期,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汉武帝刘秀徙封朱浮为新息侯。新息即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

公元前683年(庄公十一年)前后,楚文王灭息国后,遂设息县。汉置新息县,属汝南郡,故息国在西,其后徙东,故加新云。后周改为息州,隋因之,后废州。唐武德四年,复置州,领淮川、长陵二县。贞观元年废州为新息,属蔡州。五代因之。宋仍息县,属蔡州。绍兴十一年,与金议和,以淮为界,县遂属金,复置息州,末年置行省于州。元仍为息州,隶汝宁府。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属凤阳府。十四年,始改属光州,隶汝宁府。清因之。新中国建立后,息县改属信阳市(地区)至今。

息县比号称“天下第一县”的山西绛县(建县公元前554年,晋平公十四年)早了140年。比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称帝)“废封建,立郡县”早了460年,真可谓是现代行政体制县制的“鼻祖”。一个“息”字承袭近3000年,虽历史变迁、朝代更迭,而岿然不动。息县堪称“中华第一县”。

新息侯朱浮,字叔元(公元前6年——66年),出生于东汉时期沛国(史学家胡三省《资治通鉴广注》注:帝以沛郡为沛国,治所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萧人(县名,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东南)。

朱氏源流于周朝,周武王克商纣,封曹侠于邾国,以国为姓——邾,邾侠为朱氏系姓始祖,后来楚国灭掉邾国,邾姓改为朱姓。茅夷鸿生子秺,为朱姓,其子孙后代定居于沛国相县,是为朱姓传代之始,堂号“沛国堂”。

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六月,当时,其父朱诩为西汉大司马。26岁的汉哀帝突然病死,十分得宠于汉哀帝的董贤与妻子双双自杀,为哀帝殉情。“贤所厚沛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衣服收贤尸葬之。”因此朱诩得罪了王莽。“王莽闻之大怒,以他罪击杀诩。”(见《资治通鉴》卷第35)。

朱浮起初追随刘秀任大司马主簿,大司马即总参谋长,大司马主簿即总参谋长的秘书。此时的大司马是吴汉,他来自北方渔阳,是一员骁将,不擅长打理日常事务,大司马主簿就成了大司马的常务助理。随后,因作战有功,升任偏将军,跟随刘秀一起攻下了邯郸。

公元24年(更始二年,甲申)秋,萧王刘秀任命偏将军沛国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镇守蓟城,负责征讨北方。

公元26年(建武二年),2月19日,光武帝刘秀加封朱浮为舞阳侯,食邑三个县。朱浮年少并很有才能,想快出政绩,他征召了涿郡王岑等人作为从事,王莽时候的两千石官员也全部征召,并给于任用。朱浮以国学既兴宜广开博士之选,谏止刘秀在洛阳一地选博士的做法,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渔阳太守彭宠有不同见解,他认为天下未定,军旅正兴,不应该任命很多官员,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战争中去。彭宠自恃有功,有点桀骜不驯。朱浮“以峻文诋之”,相当于把彭宠教训了一顿。彭宠认为朱浮的一番教训是刘秀授意的,有怨气。朱浮将此情况密报刘秀,说彭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彭宠知道朱浮告他的黑状之后,认为已经无路可走了,于是举兵反叛,进攻朱浮。朱浮以他的犀利言词,斐然的文采写下了《为幽州牧致彭宠书》,劝告彭宠。其中,“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的警句,颇为后人传诵。但彭宠并没有听从朱浮的劝告,反而率军攻打苏城。第二年,公元27年(建武三年)三月,涿郡(今河北省保定涿州市)太守张丰也起兵反叛,朱浮腹背受敌,形势危急。原本以为刘秀一定会率兵亲征讨敌营救,没想到刘秀只派来了游击将军邓隆来征战。而实际上刘秀本来要出兵营救,只因洛阳附近也出现叛乱,大臣们认为,不能舍近求远,刘秀改变了主意。朱浮防守经年,城中粮尽,人们易子而食,兵败弃城。败退途中,正赶上上谷太守耿况派遣骑兵来救,朱浮趁势突围,到达良乡(北京市西南良乡镇)的时候,自己的手下又叛变了,朱浮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孤身遁逃,勉强生还。蓟城投降了彭宠。

尚书令候霸以“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弹劾朱浮,刘秀念及朱浮有才有功不忍加罪,把他降为执金吾,掌管京师的治安,徙封父城侯。其实,朱浮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按照刘秀的旨意行事的,所以有罪也不能杀。此后,再也没有派朱浮带兵打仗。后来,彭宠、张丰也都失败了。

光武帝刘秀对自己和下级官员要求都很严格,地方官员只要有一点过失,就会立马遭到罢官。公元30年(建武六年),发生了日食,朱浮趁机上书刘秀,他认为“天下非一时之用也,海内非一日之功也。愿陛下游意于经年之外,望化于一世之后,天下幸甚。”劝光武帝别犯急性病,耐心点,让官员们至少也得干满一年。光武帝采纳了朱浮的意见。

公元31年(建武七年),朱浮转任太仆(九卿之一,掌皇帝车马和马政),他再次上书光武帝,要求加强文化事业,以国学即兴,应该扩大对博士的选拔。得到光武帝的支持。

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6月,朱浮接替窦融当了大司空。两年后,公元46年(建武二十二年),有人告朱浮“坐卖弄国恩”,由于别人的事受到连坐,免官。

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朱浮被起复任用,徙封新息侯。光武帝死后,汉明帝即位,汉明帝非常讨厌朱浮。公元59年(永平二年)又有人没证据的告发朱浮,显宗大怒,赐朱浮死罪。

长水校尉樊鯈向汉明帝说:“唐尧大圣,兆人获所,尚优游四凶之狱,厌服海内之心,使天下人咸知,然后殛罚,朱浮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汉明帝一听,悔悟道:可不是嘛,自己太性急了。

纵观朱浮的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杀敌。辅佐朝政,犯颜直谏。文笔犀利,才华横溢。朱浮的作品都见于《后汉书》本传中,仅于彭宠一书,也载于《文选》,成为传世作品,东汉名篇。同时也为完成天下统一大业,建立东汉王朝,并为形成历史上的“光武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世人所敬仰。(张万里 李红强)

东汉名臣之新息侯朱浮

A- A+ 2017-12-29 18:50:04  3049次浏览  作者头像 一号红船

东汉时期,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汉武帝刘秀徙封朱浮为新息侯。新息即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

公元前683年(庄公十一年)前后,楚文王灭息国后,遂设息县。汉置新息县,属汝南郡,故息国在西,其后徙东,故加新云。后周改为息州,隋因之,后废州。唐武德四年,复置州,领淮川、长陵二县。贞观元年废州为新息,属蔡州。五代因之。宋仍息县,属蔡州。绍兴十一年,与金议和,以淮为界,县遂属金,复置息州,末年置行省于州。元仍为息州,隶汝宁府。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属凤阳府。十四年,始改属光州,隶汝宁府。清因之。新中国建立后,息县改属信阳市(地区)至今。

息县比号称“天下第一县”的山西绛县(建县公元前554年,晋平公十四年)早了140年。比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称帝)“废封建,立郡县”早了460年,真可谓是现代行政体制县制的“鼻祖”。一个“息”字承袭近3000年,虽历史变迁、朝代更迭,而岿然不动。息县堪称“中华第一县”。

新息侯朱浮,字叔元(公元前6年——66年),出生于东汉时期沛国(史学家胡三省《资治通鉴广注》注:帝以沛郡为沛国,治所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萧人(县名,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东南)。

朱氏源流于周朝,周武王克商纣,封曹侠于邾国,以国为姓——邾,邾侠为朱氏系姓始祖,后来楚国灭掉邾国,邾姓改为朱姓。茅夷鸿生子秺,为朱姓,其子孙后代定居于沛国相县,是为朱姓传代之始,堂号“沛国堂”。

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六月,当时,其父朱诩为西汉大司马。26岁的汉哀帝突然病死,十分得宠于汉哀帝的董贤与妻子双双自杀,为哀帝殉情。“贤所厚沛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衣服收贤尸葬之。”因此朱诩得罪了王莽。“王莽闻之大怒,以他罪击杀诩。”(见《资治通鉴》卷第35)。

朱浮起初追随刘秀任大司马主簿,大司马即总参谋长,大司马主簿即总参谋长的秘书。此时的大司马是吴汉,他来自北方渔阳,是一员骁将,不擅长打理日常事务,大司马主簿就成了大司马的常务助理。随后,因作战有功,升任偏将军,跟随刘秀一起攻下了邯郸。

公元24年(更始二年,甲申)秋,萧王刘秀任命偏将军沛国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镇守蓟城,负责征讨北方。

公元26年(建武二年),2月19日,光武帝刘秀加封朱浮为舞阳侯,食邑三个县。朱浮年少并很有才能,想快出政绩,他征召了涿郡王岑等人作为从事,王莽时候的两千石官员也全部征召,并给于任用。朱浮以国学既兴宜广开博士之选,谏止刘秀在洛阳一地选博士的做法,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渔阳太守彭宠有不同见解,他认为天下未定,军旅正兴,不应该任命很多官员,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战争中去。彭宠自恃有功,有点桀骜不驯。朱浮“以峻文诋之”,相当于把彭宠教训了一顿。彭宠认为朱浮的一番教训是刘秀授意的,有怨气。朱浮将此情况密报刘秀,说彭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彭宠知道朱浮告他的黑状之后,认为已经无路可走了,于是举兵反叛,进攻朱浮。朱浮以他的犀利言词,斐然的文采写下了《为幽州牧致彭宠书》,劝告彭宠。其中,“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的警句,颇为后人传诵。但彭宠并没有听从朱浮的劝告,反而率军攻打苏城。第二年,公元27年(建武三年)三月,涿郡(今河北省保定涿州市)太守张丰也起兵反叛,朱浮腹背受敌,形势危急。原本以为刘秀一定会率兵亲征讨敌营救,没想到刘秀只派来了游击将军邓隆来征战。而实际上刘秀本来要出兵营救,只因洛阳附近也出现叛乱,大臣们认为,不能舍近求远,刘秀改变了主意。朱浮防守经年,城中粮尽,人们易子而食,兵败弃城。败退途中,正赶上上谷太守耿况派遣骑兵来救,朱浮趁势突围,到达良乡(北京市西南良乡镇)的时候,自己的手下又叛变了,朱浮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孤身遁逃,勉强生还。蓟城投降了彭宠。

查看原文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