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教育浴火涅槃“逐鹿中原”_北京时间

西峡教育浴火涅槃“逐鹿中原”

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阳光体育”让校园充满活力评选“最美乡村教师”“三疑三探”教学课堂经典诵读走上舞台爱心企业发放高考奖学金  党政合力——  怎么重视教育都不过分  近两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教学思想,强化了“百年大计...

西峡教育浴火涅槃“逐鹿中原”

 核心提示

  6月24日下午3时,河南省高考成绩揭晓,西峡县一高考生吴铮以676分的成绩,考取河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

  在高考本科进线连年递增、连续为清华北大输送数十名优质生源、本科过线率和重点大学录取率连续保持全市各县区第一名的基础上,西峡教育今年再创“高考奇迹”:实际参加普通高招考试总计3970人,本科以上过线的考生3199人,过线率达80.58%,其中一本过线1159人,比去年增加248人,过线率达29.19%。本科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实现了一本上线人数“十五”连增。

  46万名龙乡父老不会忘记,西峡教育,曾经是不堪回首的梦魇。当年,河南省南阳市教育局对各县区进行的14项重要考核指标中,西峡县有12项倒数第一。

  一个区位、人口、经济、人才、信息都乏优势可言的边陲小县,是如何完成教育“化蛹为蝶”的嬗变?日前,记者走访西峡,探寻西峡教育非同寻常的发展奥秘。

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

“阳光体育”让校园充满活力

评选“最美乡村教师”

“三疑三探”教学课堂

经典诵读走上舞台

爱心企业发放高考奖学金

  党政合力——

  怎么重视教育都不过分

  近两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教学思想,强化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加强了对教育特别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注重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相贯通,把整个教育作为一个科学体系、人文体系、人才体系培育。每年的全县教育慰问和教育表彰,都是县委书记、县长部署、倡导,在一线当服务员。特别是去年以来,西峡县委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弘扬“高尚高远、至真至纯、博学博爱、专注专业”的师德师风,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教育工作者。

  “抓教育就是拔穷根、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战略,教育创新是关键,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新一届西峡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和自觉行动。

  该县党政联席一年六次会商教育专题,把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三个优先”(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费预算时,教育优先;部署和督查工作时,教育优先;评先表彰时,教育和教师优先)、“三个强化”(强化政府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强化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重教兴教政策,明确提出了教育工作要“优先发展,提高质量,实现均衡”的战略定位。

  近两年来,该县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评选表彰重视支持教育工作的先进乡镇、十佳部门。并不惜重金重奖教育功臣,奖励高考先进单位和个人,已累计发放奖励资金2000万元。“合力办教育,协作育英才”已成为全县上下共识。各乡镇政府、县直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配合教育部门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学校用地、教育投入等服务。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师资培训、学校管理、教学改革、规范办学等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财政部门将教育作为支持的重点,保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合理使用;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经常性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对学校建设的立项、审批、征地、施工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减免费用,保证学校建设顺利进行。仅2015年以来,就投入资金1.228亿元实施一高新校区建设;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为二高新建教学楼1幢,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为全校教师每人配备1台办公电脑;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扩建城区一中,新建县直幼儿园分园;投入300万元新建三高实验楼;引资1.5亿元的育才实验学校、投资1.6亿元的财富新城西峡第一实验学校一期、引入资金1亿元的黄冈学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百姓印象——

  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

  位于北部山区、双龙河畔的双龙二中,每当课余时间,同学们三三两两来到标准化操场上,或沿跑道慢跑,或在操场内踢球嬉戏。看着学生们奔跑的身影,校长王飞感慨地说,得益于县里和乡镇的大力支持,先后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征地40亩,实施迁建工程,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按照“农村抓规范,城区抓扩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该县重点实施教育“三大工程”:一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新征土地486亩,新建校舍15.85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4.93万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8.56万平方米,全县246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达100%。二是农村学校配套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在完善中小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和体、音、美器材室建设的基础上,投入9600多万元装备校园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班班通”等现代教学设备,装备多媒体教室1680多个,使农村孩子享受着与县城学校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民办学校建设工程。先后引进民营资金2.5亿元兴办育才实验学校和西峡黄冈学校,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就学压力,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崭新局面已经显现,2016年11月西峡县顺利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目前,全县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6%;特殊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4%;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6.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2%。

  全民重教开辟了西峡教育发展新纪元。

  业内聚焦——

  “三疑三探”成为教育名片

  走进西峡县任何一所学校的课堂,你都能强烈感受到:老师成了导演,学生是真正的演员,师生都在思考、在质疑,在一步步地探究,课堂上不时有学生因提出精彩问题而响起掌声和欢笑,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就叫“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让西峡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抢占了教学改革的制高点,被业内专家称为“课堂教学的革命”,成为“首届河南教育名片”,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网等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跟踪报道。如今,在西峡县的城乡中小学校,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观摩团前来“取经寻宝”,仅西峡一高、五里桥初中、城区一小等“窗口学校”每年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市区的“同行”就在20000人以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也由此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称为中原教育名片。

  在致力教改创新的同时,该县致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本土人才,大胆引进资金2.68亿元创办南阳职业学院,开启了南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纪元,让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大学成为现实。目前南阳职业学院拥有6个系18个专业,在校生3500余人,专职教师150名。县职业中专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坚持订单培养,构建“前校后厂”式办学格局,打造无围墙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8%。

  人才强教——

  “三名工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培育“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是该县旨在打造一流育人环境的“三名工程”。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县实施了“人才强教”战略,建立了教师补充录用长效机制和校长教师轮岗制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给毕业班师生“充电”,到郑州、南阳等地参加复习教学研讨会,学习领悟前沿的教学信息和高考信息;五年来,从武汉大学、华中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等高校为高中教育引进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268名。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五年来为农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选招教师720名,积极争取省“特岗计划”430名,新补充教师1418名。

  该县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按课程标准开设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曙光”、“晨光”系列体育活动,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艺术赛事,定期组织学生单项体育、艺术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两年来,该县学生获国家、省、市体育、艺术竞赛奖项达600多人次。

  “三名工程”造就了学生健康的体魄、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科学创造力。目前,该县拥有省级特级教师11名、市级名师9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36名、市级骨干教师691名。同时,一大批名优校长脱颖而出,在全县乃至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

  各界共识——

  要让寒门学子温馨圆梦

  “我是西峡的媳妇,尽可能多地帮助贫困孩子入学是我的愿望。” 民营企业主白雨涵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成为36名贫困儿童的“代理妈妈”。每逢节假日,白雨涵都会带着生活必需品到丹水镇去照顾她代理的孩子。

  乔丽丽是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尽管她和丈夫的工资都只有3000元左右,但是知道“代理妈妈”活动后,她主动联系县妇联认领了两个孩子。

  以资助贫困学生为宗旨的“代理妈妈”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先后有278名党员干部职工、89家企业、38户个体工商户和189名社会爱心人士,自觉加入到“代理妈妈”队伍中来,累计为3000多名贫困孩子做“代理妈妈”,捐款捐物折合400多万元,其中620名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390名升入高中,226名考入高等院校,138名走上工作岗位。宛药集团连续27年向高考考生赠送保健药品,设立“张仲景奖学金、助学金”和“孙耀志奖学金”,捐助资金达4600多万元;县总工会连续15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争取中央和省、市贫困救助资金,每年救助1000名大学生,每人1500元;龙成集团设立了“龙成助学基金”;县一高设立了“一高母校奖学金”; 西排集团、通宇集团等多家爱心企业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去年以来,该县全面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各项资助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阶段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力推进脱贫攻坚。扶危济困,让寒门学子温馨圆梦已成为西峡全社会的共识。

  浴火涅槃,终成正果。近年来,西峡县先后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南阳市教育质量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义务教育质量评估连年名列全市第一,高考工作连年受到南阳市政府记功嘉奖。

  万众一心,创新、内涵、特色、公平、均衡、安全发展,成就了“西峡教育现象”,使建设好山好水西峡、宜居宜养西峡、创新创业西峡、活力魅力西峡有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有了这种党政合力、全民重教的氛围,有了这种义无反顾、持续创新的执着,有了这种放眼世界、接轨时代的视野,西峡教育还会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特约记者 杨文甫 封德)

西峡教育浴火涅槃“逐鹿中原”

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阳光体育”让校园充满活力评选“最美乡村教师”“三疑三探”教学课堂经典诵读走上舞台爱心企业发放高考奖学金  党政合力——  怎么重视教育都不过分  近两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教学思想,强化了“百年大计...

西峡教育浴火涅槃“逐鹿中原”

 核心提示

  6月24日下午3时,河南省高考成绩揭晓,西峡县一高考生吴铮以676分的成绩,考取河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

  在高考本科进线连年递增、连续为清华北大输送数十名优质生源、本科过线率和重点大学录取率连续保持全市各县区第一名的基础上,西峡教育今年再创“高考奇迹”:实际参加普通高招考试总计3970人,本科以上过线的考生3199人,过线率达80.58%,其中一本过线1159人,比去年增加248人,过线率达29.19%。本科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实现了一本上线人数“十五”连增。

  46万名龙乡父老不会忘记,西峡教育,曾经是不堪回首的梦魇。当年,河南省南阳市教育局对各县区进行的14项重要考核指标中,西峡县有12项倒数第一。

  一个区位、人口、经济、人才、信息都乏优势可言的边陲小县,是如何完成教育“化蛹为蝶”的嬗变?日前,记者走访西峡,探寻西峡教育非同寻常的发展奥秘。

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

“阳光体育”让校园充满活力

评选“最美乡村教师”

“三疑三探”教学课堂

经典诵读走上舞台

爱心企业发放高考奖学金

  党政合力——

  怎么重视教育都不过分

  近两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教学思想,强化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加强了对教育特别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注重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相贯通,把整个教育作为一个科学体系、人文体系、人才体系培育。每年的全县教育慰问和教育表彰,都是县委书记、县长部署、倡导,在一线当服务员。特别是去年以来,西峡县委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弘扬“高尚高远、至真至纯、博学博爱、专注专业”的师德师风,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教育工作者。

  “抓教育就是拔穷根、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战略,教育创新是关键,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新一届西峡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和自觉行动。

  该县党政联席一年六次会商教育专题,把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三个优先”(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费预算时,教育优先;部署和督查工作时,教育优先;评先表彰时,教育和教师优先)、“三个强化”(强化政府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强化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重教兴教政策,明确提出了教育工作要“优先发展,提高质量,实现均衡”的战略定位。

  近两年来,该县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评选表彰重视支持教育工作的先进乡镇、十佳部门。并不惜重金重奖教育功臣,奖励高考先进单位和个人,已累计发放奖励资金2000万元。“合力办教育,协作育英才”已成为全县上下共识。各乡镇政府、县直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配合教育部门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学校用地、教育投入等服务。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师资培训、学校管理、教学改革、规范办学等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财政部门将教育作为支持的重点,保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合理使用;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经常性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对学校建设的立项、审批、征地、施工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减免费用,保证学校建设顺利进行。仅2015年以来,就投入资金1.228亿元实施一高新校区建设;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为二高新建教学楼1幢,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为全校教师每人配备1台办公电脑;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扩建城区一中,新建县直幼儿园分园;投入300万元新建三高实验楼;引资1.5亿元的育才实验学校、投资1.6亿元的财富新城西峡第一实验学校一期、引入资金1亿元的黄冈学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百姓印象——

  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

  位于北部山区、双龙河畔的双龙二中,每当课余时间,同学们三三两两来到标准化操场上,或沿跑道慢跑,或在操场内踢球嬉戏。看着学生们奔跑的身影,校长王飞感慨地说,得益于县里和乡镇的大力支持,先后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征地40亩,实施迁建工程,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按照“农村抓规范,城区抓扩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该县重点实施教育“三大工程”:一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新征土地486亩,新建校舍15.85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4.93万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8.56万平方米,全县246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达100%。二是农村学校配套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在完善中小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和体、音、美器材室建设的基础上,投入9600多万元装备校园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班班通”等现代教学设备,装备多媒体教室1680多个,使农村孩子享受着与县城学校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民办学校建设工程。先后引进民营资金2.5亿元兴办育才实验学校和西峡黄冈学校,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就学压力,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崭新局面已经显现,2016年11月西峡县顺利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目前,全县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6%;特殊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4%;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6.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2%。

  全民重教开辟了西峡教育发展新纪元。

  业内聚焦——

  “三疑三探”成为教育名片

  走进西峡县任何一所学校的课堂,你都能强烈感受到:老师成了导演,学生是真正的演员,师生都在思考、在质疑,在一步步地探究,课堂上不时有学生因提出精彩问题而响起掌声和欢笑,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就叫“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让西峡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抢占了教学改革的制高点,被业内专家称为“课堂教学的革命”,成为“首届河南教育名片”,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网等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跟踪报道。如今,在西峡县的城乡中小学校,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观摩团前来“取经寻宝”,仅西峡一高、五里桥初中、城区一小等“窗口学校”每年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市区的“同行”就在20000人以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也由此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称为中原教育名片。

  在致力教改创新的同时,该县致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本土人才,大胆引进资金2.68亿元创办南阳职业学院,开启了南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纪元,让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大学成为现实。目前南阳职业学院拥有6个系18个专业,在校生3500余人,专职教师150名。县职业中专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坚持订单培养,构建“前校后厂”式办学格局,打造无围墙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8%。

  人才强教——

  “三名工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培育“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是该县旨在打造一流育人环境的“三名工程”。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县实施了“人才强教”战略,建立了教师补充录用长效机制和校长教师轮岗制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给毕业班师生“充电”,到郑州、南阳等地参加复习教学研讨会,学习领悟前沿的教学信息和高考信息;五年来,从武汉大学、华中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等高校为高中教育引进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268名。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五年来为农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选招教师720名,积极争取省“特岗计划”430名,新补充教师1418名。

  该县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按课程标准开设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曙光”、“晨光”系列体育活动,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艺术赛事,定期组织学生单项体育、艺术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两年来,该县学生获国家、省、市体育、艺术竞赛奖项达600多人次。

  “三名工程”造就了学生健康的体魄、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科学创造力。目前,该县拥有省级特级教师11名、市级名师9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36名、市级骨干教师691名。同时,一大批名优校长脱颖而出,在全县乃至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

  各界共识——

  要让寒门学子温馨圆梦

  “我是西峡的媳妇,尽可能多地帮助贫困孩子入学是我的愿望。” 民营企业主白雨涵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成为36名贫困儿童的“代理妈妈”。每逢节假日,白雨涵都会带着生活必需品到丹水镇去照顾她代理的孩子。

  乔丽丽是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尽管她和丈夫的工资都只有3000元左右,但是知道“代理妈妈”活动后,她主动联系县妇联认领了两个孩子。

  以资助贫困学生为宗旨的“代理妈妈”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先后有278名党员干部职工、89家企业、38户个体工商户和189名社会爱心人士,自觉加入到“代理妈妈”队伍中来,累计为3000多名贫困孩子做“代理妈妈”,捐款捐物折合400多万元,其中620名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390名升入高中,226名考入高等院校,138名走上工作岗位。宛药集团连续27年向高考考生赠送保健药品,设立“张仲景奖学金、助学金”和“孙耀志奖学金”,捐助资金达4600多万元;县总工会连续15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争取中央和省、市贫困救助资金,每年救助1000名大学生,每人1500元;龙成集团设立了“龙成助学基金”;县一高设立了“一高母校奖学金”; 西排集团、通宇集团等多家爱心企业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去年以来,该县全面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各项资助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阶段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力推进脱贫攻坚。扶危济困,让寒门学子温馨圆梦已成为西峡全社会的共识。

  浴火涅槃,终成正果。近年来,西峡县先后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南阳市教育质量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义务教育质量评估连年名列全市第一,高考工作连年受到南阳市政府记功嘉奖。

  万众一心,创新、内涵、特色、公平、均衡、安全发展,成就了“西峡教育现象”,使建设好山好水西峡、宜居宜养西峡、创新创业西峡、活力魅力西峡有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有了这种党政合力、全民重教的氛围,有了这种义无反顾、持续创新的执着,有了这种放眼世界、接轨时代的视野,西峡教育还会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特约记者 杨文甫 封德)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