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双脚丈量内蒙古,填补了一项项草原空白_北京时间

他用双脚丈量内蒙古,填补了一项项草原空白

李博出席第15届国际草地会议李博继承和发扬了李继侗先生开创的生态学事业,在内蒙古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又先后建立了生态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出4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14名博士研究生,建立起一支年轻而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他用双脚丈量内蒙古,填补了一项项草原空白

1998年5月,我国植物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博先生在匈牙利出席第十七届欧洲草地管理学术会议期间,不幸殉职,享年69岁。

他用脚步丈量土地,一生都扎根在草原深处;数次命悬一线,始终恪守纯粹的科学信念。他为我国生态学教育和研究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且在国际生态学界享有盛誉。

1985年8月,李博出席第15届国际草地会议

李博继承和发扬了李继侗先生开创的生态学事业,在内蒙古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又先后建立了生态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出4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14名博士研究生,建立起一支年轻而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1929年4月15日,李博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1953年,他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学教研室。他在李继侗先生的安排下与研究生一起修读了全部课程,并于1955年1月成为李继侗先生的教学助教,从事植物生态教研工作。

李继侗是我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李继侗爱才惜才,李博虽是助教,但仍把他当自己所带的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李博也不负师恩,自此在生态学领域大放异彩。

1957年,内蒙古大学初建亟需人才,李继侗应邀执教并担任副校长。之后,李博义无反顾地拖家带口跟随老师,前往内蒙古大学生物学任教。

当他踏上内蒙古草原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属于这里,辽阔博远的祖国大地似乎在向他诉说着梦想和未来。他以深沉而坚韧的热爱,在这里一扎就是一辈子。

赤子般的炽热情感,总是让李博忘掉辛苦、忘掉危险。凭着科研探究的精神,他于1959年参加了巴丹吉林沙漠考察队,深入沙漠腹地进行考察。

考察队由二十余位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组成,租用了72 只骆驼,携带有考察器材及生活必需品。李博担任考察队队委,除了荒漠植被调查工作之外,还负责制订每日考察路线。

在历经20多天的跋涉险阻后,他们终于获得了这一地区动植物区系、植被、水文、地貌等第一手资料。

上世纪60年代初,李博发表论文阐明了我国沙漠地区及内蒙古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规律,提出地带的划分、分区方案,并论述了森林草甸、草原化荒漠和库布齐沙漠东西分异等观点,填补了这一地区的研究空白。

发表在《内蒙古荒漠区植被考查初报》一文中的“内蒙古荒漠区地理位置图”(图中单实线即为1959年考察路线)

上世纪70年代末,李博在内蒙古大学主持创办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在此基础上,还建立生态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李博的同事评价他,几乎到过内蒙古的每一个地方,是用双脚丈量过内蒙古土地的人。

1987年8月,李博在国际草地植被学术讨论会上做大会报告

1983年,李博与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陈凯共同主持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遥感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并组织撰写了多期研究会议和专题论文报告,最终编制了草场资源系列图。

1984年10月,在法国参加遥感会议,中间为李博

1991年,李博在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期间,成功进行大面积草地估产、草畜平衡评估和监测,建立了我国北方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并于锡林郭勒盟试运行成功。

该监测系统于1993年8月通过中外专家鉴定,称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李博建成我国北方牧区221个县旗、300万平方公里的草地遥感估产与草畜平衡监测系统,使我国草地资源的信息管理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1985年8月5日,参加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成立、草原自然保护学术交流会,左一为李博

1980年至1998年,李博先后21次到世界各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考察、研究与讲学,促进了国际间植物生态学的交流发展,扩大了我国生态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

1992年,李博组建农业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草地资源生态实验室”,为开创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技术、草地资源永续利用途径及优化管理模式、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及灾害预测预报等新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

199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其所带领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也因为成绩卓著被评为“全国优秀科研单位”,成为国内70个综合研究能力较强的研究所之一。

1989年9月,在海拉尔鄂温克旗考察,右一为李博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够决定它的宽度;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李博在我国植物生态学领域开疆拓土,遍插桃李。以身殉志,虽死犹生,他的生命将在后辈的科研人身上延续下去。

作者:

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草原之子:李博传》,吴燕,陈志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在李博先生的关怀下成长》,杨持,维普资讯网

3.《李博:走遍内蒙古的中科院院士》,可伟,甘峰岭,北方新报

4.《忆李博院士》,杨持,草原与草业

5. 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他用双脚丈量内蒙古,填补了一项项草原空白

李博出席第15届国际草地会议李博继承和发扬了李继侗先生开创的生态学事业,在内蒙古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又先后建立了生态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出4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14名博士研究生,建立起一支年轻而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他用双脚丈量内蒙古,填补了一项项草原空白

1998年5月,我国植物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博先生在匈牙利出席第十七届欧洲草地管理学术会议期间,不幸殉职,享年69岁。

他用脚步丈量土地,一生都扎根在草原深处;数次命悬一线,始终恪守纯粹的科学信念。他为我国生态学教育和研究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且在国际生态学界享有盛誉。

1985年8月,李博出席第15届国际草地会议

李博继承和发扬了李继侗先生开创的生态学事业,在内蒙古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又先后建立了生态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出4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14名博士研究生,建立起一支年轻而有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1929年4月15日,李博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1953年,他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学教研室。他在李继侗先生的安排下与研究生一起修读了全部课程,并于1955年1月成为李继侗先生的教学助教,从事植物生态教研工作。

李继侗是我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李继侗爱才惜才,李博虽是助教,但仍把他当自己所带的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李博也不负师恩,自此在生态学领域大放异彩。

1957年,内蒙古大学初建亟需人才,李继侗应邀执教并担任副校长。之后,李博义无反顾地拖家带口跟随老师,前往内蒙古大学生物学任教。

当他踏上内蒙古草原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属于这里,辽阔博远的祖国大地似乎在向他诉说着梦想和未来。他以深沉而坚韧的热爱,在这里一扎就是一辈子。

赤子般的炽热情感,总是让李博忘掉辛苦、忘掉危险。凭着科研探究的精神,他于1959年参加了巴丹吉林沙漠考察队,深入沙漠腹地进行考察。

考察队由二十余位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组成,租用了72 只骆驼,携带有考察器材及生活必需品。李博担任考察队队委,除了荒漠植被调查工作之外,还负责制订每日考察路线。

在历经20多天的跋涉险阻后,他们终于获得了这一地区动植物区系、植被、水文、地貌等第一手资料。

上世纪60年代初,李博发表论文阐明了我国沙漠地区及内蒙古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规律,提出地带的划分、分区方案,并论述了森林草甸、草原化荒漠和库布齐沙漠东西分异等观点,填补了这一地区的研究空白。

发表在《内蒙古荒漠区植被考查初报》一文中的“内蒙古荒漠区地理位置图”(图中单实线即为1959年考察路线)

上世纪70年代末,李博在内蒙古大学主持创办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在此基础上,还建立生态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李博的同事评价他,几乎到过内蒙古的每一个地方,是用双脚丈量过内蒙古土地的人。

1987年8月,李博在国际草地植被学术讨论会上做大会报告

1983年,李博与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陈凯共同主持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遥感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并组织撰写了多期研究会议和专题论文报告,最终编制了草场资源系列图。

1984年10月,在法国参加遥感会议,中间为李博

1991年,李博在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期间,成功进行大面积草地估产、草畜平衡评估和监测,建立了我国北方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并于锡林郭勒盟试运行成功。

该监测系统于1993年8月通过中外专家鉴定,称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李博建成我国北方牧区221个县旗、300万平方公里的草地遥感估产与草畜平衡监测系统,使我国草地资源的信息管理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1985年8月5日,参加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成立、草原自然保护学术交流会,左一为李博

1980年至1998年,李博先后21次到世界各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考察、研究与讲学,促进了国际间植物生态学的交流发展,扩大了我国生态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

1992年,李博组建农业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草地资源生态实验室”,为开创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技术、草地资源永续利用途径及优化管理模式、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及灾害预测预报等新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

199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其所带领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也因为成绩卓著被评为“全国优秀科研单位”,成为国内70个综合研究能力较强的研究所之一。

1989年9月,在海拉尔鄂温克旗考察,右一为李博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够决定它的宽度;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李博在我国植物生态学领域开疆拓土,遍插桃李。以身殉志,虽死犹生,他的生命将在后辈的科研人身上延续下去。

作者:

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草原之子:李博传》,吴燕,陈志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在李博先生的关怀下成长》,杨持,维普资讯网

3.《李博:走遍内蒙古的中科院院士》,可伟,甘峰岭,北方新报

4.《忆李博院士》,杨持,草原与草业

5. 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