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期:疫情期间宅在家,让孩子爱上做家务_北京时间

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期:疫情期间宅在家,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联合推出疫情期间,家长利用孩子网课之外的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不仅能够让宅家时间更有意思,而且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感觉统合、大脑发育、自信心养成等也...

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期:疫情期间宅在家,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疫情的发展一直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对不少爸爸妈妈而言,这段居家时间也使得他们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为引导家长和孩子在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中高质量陪伴,北京市妇联联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推出“陪伴,我们在一起”线上家教课,从教育心理、儿童健康、习惯养成等专业角度出发,为广大家长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温暖,共同静候春暖花开时节。

【征集】我家的“战疫”故

这段居家时光你是如何度过的?你又是如何给懵懂的孩子讲述当下状况?孩子对举国抗击疫情有何感想……欢迎您通过文末留言或公众号回复,讲述你和孩子的故事,我们将整理成文与读者共享。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父母必读杂志社

联合推出

疫情期间,家长利用孩子网课之外的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不仅能够让宅家时间更有意思,而且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感觉统合、大脑发育、自信心养成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就显示:做家务的孩子将来幸福指数更高。做家务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也是他体验“劳动有价值”的第一步。美国哈佛大学的相关专家甚至通过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孩子进行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指出,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此外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看来做家务还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勤快,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家务?

可以从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开始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2岁左右,就会萌发凡事“我自己来”的独立意识,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吃饭、穿衣、洗刷等,乐此不疲,如果家长能尊重孩子的这种独立意愿,允许他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予以赞赏和鼓励,而不是因为嫌善后工作麻烦就剥夺他动手的机会,孩子就会在体验各种各样的家务中积累技能,获得自信的体验,从而为乐于做家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家务的乐趣

游戏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主导性活动。家长最初在引导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家务内容游戏化,则孩子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比如,利用孩子好胜的特点,家长可以跟孩子进行剥豆子比赛,看谁剥得多剥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既可以故意让孩子胜出,以增强他的信心和做家务的热情,也可以偶尔让孩子“落败”,并借机引导孩子总结教训,向他传授胜出的技能“秘籍”。

再比如,家长想让孩子整理袜子的时候,也可以巧妙地对孩子说,“这些袜子宝宝太调皮了,都走散了,你能把他们找到一起吗?”这样的邀请,就比直接下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允许孩子偏离成人的期待,不过分指导

孩子刚开始尝试做家务时,由于动作技能还不是那么熟练,可能会笨手笨脚、慢慢吞吞,做法跟成人惯用的也不一样,甚至还会犯一些错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不要急于评判和纠正,因为这等于告诉他们,“我比你强,你不行!”“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笨。”如果多次发生这样的情况,孩子做家务的信心和积极性将很容易受到影响。

一句话,在孩子做家务这件事上,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应该放手让孩子“折腾”,给孩子在一遍遍的尝试中成长的机会。

欣赏和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

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很容易被其后果所强化。当孩子愿意做家务的时候,如果家长能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欣赏或郑重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则孩子做家务的热情也会进一步得到巩固。

比如,妈妈回到家,发现孩子把门口鞋架上的鞋子摆得整整齐齐,不妨夸张地说:“哇,这是谁摆的鞋子呀?这么整齐,妈妈一进来就感觉好舒服!”,可以想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将会多么有成就感,下次估计不用家长提醒就去摆鞋子了。

孩子做某项家务之初,可能会由于不熟练弄的满地狼藉,或者完成的结果惨不忍睹,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品头论足,而是应该看到孩子积极的态度、努力的过程,发现闪光点,并及时表达出这份欣赏。

比如,“你这么积极地学习叠衣服,妈妈非常感动。”“妈妈发现你洗小袜子的时候非常细心,这种做事的态度太赞了!”“你第一次削土豆皮,就能削成这样子,真比妈妈小时候强多了。”等等,这样的强化不仅可以使孩子从家长的赞赏中增强信心,还能获得家务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并看到努力的方向。

如果家长能够再郑重地享受和展示孩子的劳动成果,孩子得到的鼓励将会加倍。比如,尽管孩子叠的衣服并不是那么规整,家长还是郑重地拍照留念,甚至晒到朋友圈里,或者有机会当着孩子的面欣喜地告诉周围的亲朋好友这件事;尽管孩子炒的菜不好吃,家长还是很享受地把菜吃光。得到这份鼓励的孩子怎么会拒绝下一次继续尝试呢?

重要提醒

1.千万不要随意批评孩子

保持孩子做家务的热情,要以艺术引导、正面鼓励为主,必要时甚至可以用奖励小星星换购喜欢的玩具等做法激励孩子的积极性,最好不要因为做家务批评孩子,以免孩子积累对做家务的负性情绪体验。

2.不必纠结报酬问题

有的孩子做家务时会要求家长给报酬。到底要不要给?其实给不给都没错,关键还是在于怎么引导孩子认识做家务的意义。不给,可以避免孩子做家务的动机外化,认识不到家务与责任感之间的联系;给的话,后果也不是那么可怕,只要家长跟孩子明确,“劳动是可以带来价值的,这是你的劳动所得”,同样可以让给的报酬发挥教育意义——孩子可以从中认识到,劳动是有价值的。

作者:房欲飞,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博士

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期:疫情期间宅在家,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联合推出疫情期间,家长利用孩子网课之外的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不仅能够让宅家时间更有意思,而且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感觉统合、大脑发育、自信心养成等也...

陪伴,我们在一起 | 第三十期:疫情期间宅在家,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疫情的发展一直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对不少爸爸妈妈而言,这段居家时间也使得他们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为引导家长和孩子在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中高质量陪伴,北京市妇联联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推出“陪伴,我们在一起”线上家教课,从教育心理、儿童健康、习惯养成等专业角度出发,为广大家长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温暖,共同静候春暖花开时节。

【征集】我家的“战疫”故

这段居家时光你是如何度过的?你又是如何给懵懂的孩子讲述当下状况?孩子对举国抗击疫情有何感想……欢迎您通过文末留言或公众号回复,讲述你和孩子的故事,我们将整理成文与读者共享。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父母必读杂志社

联合推出

疫情期间,家长利用孩子网课之外的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不仅能够让宅家时间更有意思,而且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感觉统合、大脑发育、自信心养成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就显示:做家务的孩子将来幸福指数更高。做家务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也是他体验“劳动有价值”的第一步。美国哈佛大学的相关专家甚至通过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孩子进行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指出,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此外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看来做家务还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勤快,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家务?

可以从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开始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2岁左右,就会萌发凡事“我自己来”的独立意识,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吃饭、穿衣、洗刷等,乐此不疲,如果家长能尊重孩子的这种独立意愿,允许他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予以赞赏和鼓励,而不是因为嫌善后工作麻烦就剥夺他动手的机会,孩子就会在体验各种各样的家务中积累技能,获得自信的体验,从而为乐于做家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家务的乐趣

游戏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主导性活动。家长最初在引导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家务内容游戏化,则孩子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比如,利用孩子好胜的特点,家长可以跟孩子进行剥豆子比赛,看谁剥得多剥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既可以故意让孩子胜出,以增强他的信心和做家务的热情,也可以偶尔让孩子“落败”,并借机引导孩子总结教训,向他传授胜出的技能“秘籍”。

再比如,家长想让孩子整理袜子的时候,也可以巧妙地对孩子说,“这些袜子宝宝太调皮了,都走散了,你能把他们找到一起吗?”这样的邀请,就比直接下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允许孩子偏离成人的期待,不过分指导

孩子刚开始尝试做家务时,由于动作技能还不是那么熟练,可能会笨手笨脚、慢慢吞吞,做法跟成人惯用的也不一样,甚至还会犯一些错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不要急于评判和纠正,因为这等于告诉他们,“我比你强,你不行!”“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笨。”如果多次发生这样的情况,孩子做家务的信心和积极性将很容易受到影响。

一句话,在孩子做家务这件事上,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应该放手让孩子“折腾”,给孩子在一遍遍的尝试中成长的机会。

欣赏和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

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很容易被其后果所强化。当孩子愿意做家务的时候,如果家长能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欣赏或郑重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则孩子做家务的热情也会进一步得到巩固。

比如,妈妈回到家,发现孩子把门口鞋架上的鞋子摆得整整齐齐,不妨夸张地说:“哇,这是谁摆的鞋子呀?这么整齐,妈妈一进来就感觉好舒服!”,可以想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将会多么有成就感,下次估计不用家长提醒就去摆鞋子了。

孩子做某项家务之初,可能会由于不熟练弄的满地狼藉,或者完成的结果惨不忍睹,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品头论足,而是应该看到孩子积极的态度、努力的过程,发现闪光点,并及时表达出这份欣赏。

比如,“你这么积极地学习叠衣服,妈妈非常感动。”“妈妈发现你洗小袜子的时候非常细心,这种做事的态度太赞了!”“你第一次削土豆皮,就能削成这样子,真比妈妈小时候强多了。”等等,这样的强化不仅可以使孩子从家长的赞赏中增强信心,还能获得家务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并看到努力的方向。

如果家长能够再郑重地享受和展示孩子的劳动成果,孩子得到的鼓励将会加倍。比如,尽管孩子叠的衣服并不是那么规整,家长还是郑重地拍照留念,甚至晒到朋友圈里,或者有机会当着孩子的面欣喜地告诉周围的亲朋好友这件事;尽管孩子炒的菜不好吃,家长还是很享受地把菜吃光。得到这份鼓励的孩子怎么会拒绝下一次继续尝试呢?

重要提醒

1.千万不要随意批评孩子

保持孩子做家务的热情,要以艺术引导、正面鼓励为主,必要时甚至可以用奖励小星星换购喜欢的玩具等做法激励孩子的积极性,最好不要因为做家务批评孩子,以免孩子积累对做家务的负性情绪体验。

2.不必纠结报酬问题

有的孩子做家务时会要求家长给报酬。到底要不要给?其实给不给都没错,关键还是在于怎么引导孩子认识做家务的意义。不给,可以避免孩子做家务的动机外化,认识不到家务与责任感之间的联系;给的话,后果也不是那么可怕,只要家长跟孩子明确,“劳动是可以带来价值的,这是你的劳动所得”,同样可以让给的报酬发挥教育意义——孩子可以从中认识到,劳动是有价值的。

作者:房欲飞,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博士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