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牡丹动太谷八旬老人做守护神_北京时间

当洛阳牡丹名动天下,引无数名流雅士竞折腰,当太原双塔寺的牡丹姹紫嫣红,令游客流连忘返,驻足不前时,在晋中市太谷县城南胡家庄村关帝庙里,一株500年的牡丹也惊艳了四邻八舍,在花期最盛的十多天里,每天不下三百余人慕名前来观赏。

当洛阳牡丹名动天下,引无数名流雅士竞折腰,当太原双塔寺的牡丹姹紫嫣红,令游客流连忘返,驻足不前时,在晋中市太谷县城南胡家庄村关帝庙里,一株500年的牡丹也惊艳了四邻八舍,在花期最盛的十多天里,每天不下三百余人慕名前来观赏。
双塔寺的明代紫霞仙已有近400年历史,而这株荷边皇冠牡丹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为单株异体,花冠直径约4米。今年,这株皇冠牡丹开了约230朵花,最繁盛的一年,据说开了近300朵花。
退休前在山西农业大学任教的苗际武老人今年82岁了,就是胡家庄村人,他自小看着这株牡丹绽放,非常喜爱。退休后没事干,十多年来,他全心全意照料这株牡丹。每年施三次肥,浇水和添加营养液也非常精心,包括何时剪枝,何时保暖,开花时节,要搭上遮阳网防晒,下雨天要铺上塑料布,防止雨淋影响花形……他都有很多心得。“我研究了许多地方的牡丹品种,像这样单株异体的皇冠牡丹十分少见。”苗老师拿出一大摞牡丹图片资料,都是他多年搜集整理的。说起牡丹的历史渊源和分布种植等,老人就滔滔不绝,心满意足。“侍弄牡丹不容易,让它开出最佳的形状和最绚丽的花朵,更是一门学问。”
据老人介绍,原先村子里有两株牡丹,三十年前另一株长在观音堂的牡丹,由于疏忽,大雨天化肥被冲进花坛,烧死那株近700年的牡丹,比目前关帝庙这株还要早。花开时节,整个院子都被覆盖,花香四溢,“那时节,我们村子被人称作“花庄””,苗老师不无兴奋地说,有的美国人会在花开时节,漂洋过海来看它。
两株村中小庙的牡丹,怎么会名扬海外?因为距离胡家庄不过几百米有家太谷县人民医院。这家医院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绪30年的仁术医院,是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距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在此工作的医生、家属等都对着两株牡丹记忆深刻。因此,他们的后人才会慕名而来,欣赏几百年牡丹开放的盛况。
“为了展现牡丹的完美,一般花期只有十天左右,五一前后的四天是最好的时节,过了十天,就要及时将残花、花蕾、花苞等剪掉,以保护牡丹的营养……”苗际武老人介绍说,这样的单株异体荷边皇冠牡丹,在北方地区非常罕见。他的有生之年,都会悉心照料这株牡丹,看着它每年惊艳的姿态,自己付出多少也是高兴的。

当洛阳牡丹名动天下,引无数名流雅士竞折腰,当太原双塔寺的牡丹姹紫嫣红,令游客流连忘返,驻足不前时,在晋中市太谷县城南胡家庄村关帝庙里,一株500年的牡丹也惊艳了四邻八舍,在花期最盛的十多天里,每天不下三百余人慕名前来观赏。

当洛阳牡丹名动天下,引无数名流雅士竞折腰,当太原双塔寺的牡丹姹紫嫣红,令游客流连忘返,驻足不前时,在晋中市太谷县城南胡家庄村关帝庙里,一株500年的牡丹也惊艳了四邻八舍,在花期最盛的十多天里,每天不下三百余人慕名前来观赏。
双塔寺的明代紫霞仙已有近400年历史,而这株荷边皇冠牡丹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为单株异体,花冠直径约4米。今年,这株皇冠牡丹开了约230朵花,最繁盛的一年,据说开了近300朵花。
退休前在山西农业大学任教的苗际武老人今年82岁了,就是胡家庄村人,他自小看着这株牡丹绽放,非常喜爱。退休后没事干,十多年来,他全心全意照料这株牡丹。每年施三次肥,浇水和添加营养液也非常精心,包括何时剪枝,何时保暖,开花时节,要搭上遮阳网防晒,下雨天要铺上塑料布,防止雨淋影响花形……他都有很多心得。“我研究了许多地方的牡丹品种,像这样单株异体的皇冠牡丹十分少见。”苗老师拿出一大摞牡丹图片资料,都是他多年搜集整理的。说起牡丹的历史渊源和分布种植等,老人就滔滔不绝,心满意足。“侍弄牡丹不容易,让它开出最佳的形状和最绚丽的花朵,更是一门学问。”
据老人介绍,原先村子里有两株牡丹,三十年前另一株长在观音堂的牡丹,由于疏忽,大雨天化肥被冲进花坛,烧死那株近700年的牡丹,比目前关帝庙这株还要早。花开时节,整个院子都被覆盖,花香四溢,“那时节,我们村子被人称作“花庄””,苗老师不无兴奋地说,有的美国人会在花开时节,漂洋过海来看它。
两株村中小庙的牡丹,怎么会名扬海外?因为距离胡家庄不过几百米有家太谷县人民医院。这家医院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绪30年的仁术医院,是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距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在此工作的医生、家属等都对着两株牡丹记忆深刻。因此,他们的后人才会慕名而来,欣赏几百年牡丹开放的盛况。
“为了展现牡丹的完美,一般花期只有十天左右,五一前后的四天是最好的时节,过了十天,就要及时将残花、花蕾、花苞等剪掉,以保护牡丹的营养……”苗际武老人介绍说,这样的单株异体荷边皇冠牡丹,在北方地区非常罕见。他的有生之年,都会悉心照料这株牡丹,看着它每年惊艳的姿态,自己付出多少也是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