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珠快书又名联珠调、联珠串词、快书,是发源于北京的一种独立的曲艺曲种,形成于清代中叶。
联珠快书又名联珠调、联珠串词、快书,是发源于北京的一种独立的曲艺曲种,形成于清代中叶。最初说唱中长篇书目,后来专唱短段,流行于北京、天津、沈阳等地。
联珠快书初兴时,由三个人坐着清唱,分工是:左边的只唱不说;右边的只说不唱,称“傍椅儿”;中间的人担任三弦伴奏,没有表情动作。其后又发展为多由一人演唱,有些曲目可由二至三人拆唱。
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京郊南苑民间艺人高显臣用自创的慢板、快板两种曲调,自弹自唱中长篇书目,有 《隋唐演义》、《说唐后传》等。后来转到城里献艺,名噪一时,听众口头赞誉说“高显臣的快书真讲气力”!随后,内城旗籍子弟纷纷学唱,并开始将 《秦琼观阵》等摘编成短段演唱。
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北京北城的旗籍子弟奎松斋,原名奎龄。他精通音律,文化素养较高,通过演出实践对联珠快书进行了一系列革新:一是创作改编了多段颂扬古代英雄贤臣的唱词,如《截江夺斗》 《草船借箭》《空城计》等,丰富了演出的曲目;二是将三人坐唱改为一人站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亦说亦唱,形式更趋于简便;三是演唱上避免了唱法的千篇一律,每段都有新的唱腔设计;四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动作,铺排故事的场景,摹拟人物的音容笑貌。
当时北京的南城还有一位名为奎佐臣的先生,以唱联珠快书享名,时人遂有“北奎(松斋)、南奎(佐臣)”的说法。
联珠快书是北京八角鼓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由诗篇、书诸头、春云板、流水板、诗白、话白和联珠调七个段落组成。联珠快书以磅礴的气势、明快的节奏、豪迈的腔调和洒脱的身段来歌颂英雄侠义、演述金戈铁马的故事。演唱起来讲究干净利落,从头至尾一气呵成,使听众听着解气、畅快。正是因其具有突出的刚劲勇武风格,很受八旗军人及子弟的喜爱。在八旗子弟组织全堂八角鼓的演出时,联珠快书被当做一个品种组织进去,算作全堂八角鼓的一部分。
联珠快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在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名家。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的笑动剧场栏目就为您特别安排了一段联珠快书,是由王谦祥、李寅飞合作的《碰碑》,喜爱曲艺的您,千万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