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82岁老人的吹玻璃绝技,据说全中国没有几个人会!_北京时间

这位82岁老人的吹玻璃绝技,据说全中国没有几个人会!

图片来自网络82岁老人身怀玻璃吹制绝技不甘现代科技冲击苦寻传承人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一些曾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老技术老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图片来自网络最近,市民孟先生告诉...

这位82岁老人的吹玻璃绝技,据说全中国没有几个人会!

图片来自网络

82岁老人身怀玻璃吹制绝技

不甘现代科技冲击苦寻传承人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一些曾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老技术老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市民孟先生告诉“问北京”,自己82岁高龄的父亲,曾经是北京玻璃厂的玻璃吹制工,怀有一身玻璃吹制的绝技。如今,父亲的技艺却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

吹玻璃绝活儿盼传承

来自北京新闻广播

耄耋老人身怀吹玻璃绝技

孟照院:学徒的时候,一个是勤快,一个是要有眼神儿,比如师傅的水喝完了,你看见以后,你打一杠子水给他放在那里。或者说脚底下玻璃渣子多了,你赶紧扫一扫。这些师傅都有感觉,这个孩子真勤快,真有眼神儿,他就爱教你,教你技术。

说话的这位就是孟先生的父亲,82岁的孟照院老先生。孟老先生退休前,曾是北京玻璃厂第三分厂的玻璃吹制工。从1952年进厂做学徒直到退休,4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老人家练就了一身吹制超大玻璃制品的绝活。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玻璃材料的替代品越来越多,这种传统的玻璃吹制技术如今已并不多见。

图片来自网络

据了解,玻璃吹制术起源于2000年前的叙利亚,之后又经过了古埃及人的改良,成为了一种成熟的玻璃制品制作方法。吹制工手持一条长约1.5M的空心铁管,一端从熔炉中蘸取玻璃液(挑料),一端为吹嘴。挑料后在滚料板(碗)上滚勺。吹气,形成玻璃料泡,在模中吹成制品,也可无模自由吹制,然后从吹管上敲落。最后使其冷却成型。

图片来自网络

孟老先生说,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身为吹制工的他,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独有的天赋,成为了整个北京玻璃厂为数不多的能够吹制大型玻璃制品的技术工人。当年,长安街柱顶灯的灯罩,北京十大工程的玻璃构件,都是让他引以为傲的作品。他说,想学会这门绝活,可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孟照院:得10多年,然后吹那个大个的,(学)10多年不行,20年30年都不行,吹不了那个。咱们厂600多人,只有我和那个姓于的,就我们俩能做那个大个的。现在的柱顶灯按照图纸要求,全国的吹制工我估计没人干得了。

老人担心手艺后继无人

孟老先生说,传统的玻璃吹制,需要用一根长1米5左右的空心铁管,一端从熔炉中蘸取玻璃液,一端用嘴吹气,同时在滚料板上滚动,形成玻璃料泡,然后再借助模具成型,最终冷却,整个制作过程人工技术含量很高,工作环境差,活又累。这也是如今没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一个原因。

孟照院:现在年轻人不干这个活儿,又脏又累,又热,还得吹气。我干活的环境有67度,一干一上午,光喝水不撒尿,光出汗。还得要技术,技术还要的挺高挺严的,现在年轻的,我琢磨着他们也不愿意干这个,太苦,太累。

孟照院老人讲解玻璃吹制公益/记者现场拍摄

除此之外,玻璃替代材料的快速发展也是这门技艺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原因,但在孟老先生看来,人工吹制玻璃制品还是有它不可否认的优势。

图片来自网络

孟照院:你对如说这个罩子吧,机器压不了,里头和外头都是玻璃,这个白瓷在中间夹着,什么时候一擦什么时候是新的。什么时候擦什么时候干净。塑料的日晒雨淋它就发黄了,白瓷罩子什么时候一擦什么时候都是干净的。

年过八旬仍愿躬身示范

老先生的儿子告诉记者,如今,他们希望父亲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就算没人愿意把他当做职业,只要能把这项技术保留下来,也是好的。

孟先生:因为老爷子现在岁数也挺大了,身体也不算太好。以前就是玻璃厂有这方面技术的人啊,都不在了。我想啊,如果要是有方便的这方面的条件的时候,专门的技术人员跟老爷子一块沟通沟通,看看怎么能把这方面的技术能给传承下去,甚至把这个技术先保留,咱给留给后人。

图片来自网络

孟老先生表示,如果真的有人愿意学习这门技术,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但仍然愿意躬身示范。

孟照院:我还可以帮助他,实际地一边讲一边干,跟他说好道理,讲透了。完了不行的话,我再给他干干让他看看,看完了以后,再照着我这样干,这样才行呢。

这位82岁老人的吹玻璃绝技,据说全中国没有几个人会!

图片来自网络82岁老人身怀玻璃吹制绝技不甘现代科技冲击苦寻传承人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一些曾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老技术老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图片来自网络最近,市民孟先生告诉...

这位82岁老人的吹玻璃绝技,据说全中国没有几个人会!

图片来自网络

82岁老人身怀玻璃吹制绝技

不甘现代科技冲击苦寻传承人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一些曾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老技术老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市民孟先生告诉“问北京”,自己82岁高龄的父亲,曾经是北京玻璃厂的玻璃吹制工,怀有一身玻璃吹制的绝技。如今,父亲的技艺却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

吹玻璃绝活儿盼传承

来自北京新闻广播

耄耋老人身怀吹玻璃绝技

孟照院:学徒的时候,一个是勤快,一个是要有眼神儿,比如师傅的水喝完了,你看见以后,你打一杠子水给他放在那里。或者说脚底下玻璃渣子多了,你赶紧扫一扫。这些师傅都有感觉,这个孩子真勤快,真有眼神儿,他就爱教你,教你技术。

说话的这位就是孟先生的父亲,82岁的孟照院老先生。孟老先生退休前,曾是北京玻璃厂第三分厂的玻璃吹制工。从1952年进厂做学徒直到退休,4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老人家练就了一身吹制超大玻璃制品的绝活。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玻璃材料的替代品越来越多,这种传统的玻璃吹制技术如今已并不多见。

图片来自网络

据了解,玻璃吹制术起源于2000年前的叙利亚,之后又经过了古埃及人的改良,成为了一种成熟的玻璃制品制作方法。吹制工手持一条长约1.5M的空心铁管,一端从熔炉中蘸取玻璃液(挑料),一端为吹嘴。挑料后在滚料板(碗)上滚勺。吹气,形成玻璃料泡,在模中吹成制品,也可无模自由吹制,然后从吹管上敲落。最后使其冷却成型。

图片来自网络

孟老先生说,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身为吹制工的他,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独有的天赋,成为了整个北京玻璃厂为数不多的能够吹制大型玻璃制品的技术工人。当年,长安街柱顶灯的灯罩,北京十大工程的玻璃构件,都是让他引以为傲的作品。他说,想学会这门绝活,可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孟照院:得10多年,然后吹那个大个的,(学)10多年不行,20年30年都不行,吹不了那个。咱们厂600多人,只有我和那个姓于的,就我们俩能做那个大个的。现在的柱顶灯按照图纸要求,全国的吹制工我估计没人干得了。

老人担心手艺后继无人

孟老先生说,传统的玻璃吹制,需要用一根长1米5左右的空心铁管,一端从熔炉中蘸取玻璃液,一端用嘴吹气,同时在滚料板上滚动,形成玻璃料泡,然后再借助模具成型,最终冷却,整个制作过程人工技术含量很高,工作环境差,活又累。这也是如今没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一个原因。

孟照院:现在年轻人不干这个活儿,又脏又累,又热,还得吹气。我干活的环境有67度,一干一上午,光喝水不撒尿,光出汗。还得要技术,技术还要的挺高挺严的,现在年轻的,我琢磨着他们也不愿意干这个,太苦,太累。

孟照院老人讲解玻璃吹制公益/记者现场拍摄

除此之外,玻璃替代材料的快速发展也是这门技艺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原因,但在孟老先生看来,人工吹制玻璃制品还是有它不可否认的优势。

图片来自网络

孟照院:你对如说这个罩子吧,机器压不了,里头和外头都是玻璃,这个白瓷在中间夹着,什么时候一擦什么时候是新的。什么时候擦什么时候干净。塑料的日晒雨淋它就发黄了,白瓷罩子什么时候一擦什么时候都是干净的。

年过八旬仍愿躬身示范

老先生的儿子告诉记者,如今,他们希望父亲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就算没人愿意把他当做职业,只要能把这项技术保留下来,也是好的。

孟先生:因为老爷子现在岁数也挺大了,身体也不算太好。以前就是玻璃厂有这方面技术的人啊,都不在了。我想啊,如果要是有方便的这方面的条件的时候,专门的技术人员跟老爷子一块沟通沟通,看看怎么能把这方面的技术能给传承下去,甚至把这个技术先保留,咱给留给后人。

图片来自网络

孟老先生表示,如果真的有人愿意学习这门技术,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但仍然愿意躬身示范。

孟照院:我还可以帮助他,实际地一边讲一边干,跟他说好道理,讲透了。完了不行的话,我再给他干干让他看看,看完了以后,再照着我这样干,这样才行呢。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