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融荣与共 赋能未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定慧里小学(以下简称“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正式揭牌成立。记者了解到,今年海淀区在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上持续“发力”,目前已累计将19所中小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校址已经达到172址,23万中小学生在教育集团内就读。
(记者 崔倩)今天,“融荣与共 赋能未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定慧里小学(以下简称“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正式揭牌成立。记者了解到,今年海淀区在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上持续“发力”,目前已累计将19所中小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校址已经达到172址,23万中小学生在教育集团内就读。
此次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的更名,将为海淀南部“内涵提质发展”注入新活力,八里庄地区再添“家门口的好学校”。未来,定慧里小学将在大学的助力下,创设“学校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从课程、师资、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深度、持久的合作。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定慧里小学揭牌仪式现场。供图:校方
现场,在师生们的见证下,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宣布成立。中心将通过“合育中心”“系列课程群”“协同育人体系”的三大路径,从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创新与构建、师生成长新体系等维度全面参与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的发展与规划。
在中心的人员建制方面,中心设有基地主任2名,负责规划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统筹各种资源;副主任2名,负责协助基地主任落实基地建设,做好工作的协调。同时,下设教师专业成长青蓝班、学生卓越成长启航班2个特色研究室,每个研究室设2名第一班主任负责研究室的具体工作实施。在人员组成方面,均确立双导师制,由大学和小学教师共同参与。

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供图:校方
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艳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更名举措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学校办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高艳详细回顾了学校前期与首都师范大学开展的良好合作基础,借助大学资源“因需定制”特色课程,联合大学进行“梯队式”培养,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 等。
在学生成长方面,学校将充分借助高等教育的优势,整合资源,为小学生提供科研平台,提早做好成为“拔尖型人才”后备力量的准备。在教师成长方面,学校将积极拓展育人空间,延续首师大特色培养项目“第一班主任”育人模式,为小学老师提供育人新赛道,构筑开放共融的大格局。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海涛宣布聘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俞劼为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科研副校长。高艳宣布聘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主任鲁华夏、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欧群慧、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副校长王光伟、副主任冉雅萍为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第一班主任。刘海涛、高艳为科研副校长、第一班主任颁发聘书。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海淀频出高招,领跑全市。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东西两翼齐飞、南部内涵提质、北部跨越发展、中部示范引领”的教育新格局。作为海淀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的此次更名也为南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6月初,定慧里小学加入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该集团具有“大学发挥作用明显,集团内三所小学主动发展意愿强烈,跨学区资源配置和高效流动”的鲜明特征,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新机遇。此次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的更名,也将以大学为龙头,从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育人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大-小”联动的合作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