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桥拱采用纵联式的砌拱法,使整个拱券成为一体。券脸上的吸水兽(正面)券脸上的吸水兽(侧面)在桥的结构、桥墩及拱券的各个部分,石与石之间,都用带棱的腰铁和铁拉件紧紧连接在一起,大大加强了石与石之间的牢固性。

卢沟桥的桥拱采用纵联式的砌拱法,使整个拱券成为一体。拱券相联共同承载整个桥体的负荷,极为牢固。桥拱的设计构思新颖、砌筑科学、手法细腻。桥拱形式为弧形,其矢跨比率为1:3.5强,与一般石拱桥有很大不同(跨比率为1:2)。从力学的角度看增加了建造的难度,整体造型更加美观,行走更加自如。由此可见金代建桥技术之高超。

卢沟桥拱券跨径统计表
卢沟桥在桥的整体结构上也独具特色。整座大桥全长266.5米,共有11个桥拱,其拱券的跨径与桥墩的距离一致,由桥的两端逐渐向桥中心增大。桥拱为弧形,矢跨比率为1:3.5强,这与我国古代其它的石拱桥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江西的万年桥,安徽的太平桥,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以及河北省的井陉桥等,其矢跨比率多为1:2,所以多呈半圆形或高于半圆。卢沟桥采用的矢跨比率使得桥面较为平缓而更加实用,但从力学的角度讲,建造的难度也更大,造型也更加美观。由此可见金代建桥技术的高超。

卢沟桥拱券
在桥拱上采用的是纵连式的砌拱法,使整个拱券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中心桥孔及其东西两桥孔的拱顶南北两面龙门石上还刻有精美的吸水兽(又称“”)。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性喜水。所以被安置在此,具有压制洪水、防止泛滥的喻义。石的质地类似于大理石。其中,中心桥孔和西五孔龙门石上的吸水兽,据专家考证是金代的原物。

券脸上的吸水兽(正面)



券脸上的吸水兽(侧面)
在桥的结构、桥墩及拱券的各个部分,石与石之间,都用带棱的腰铁和铁拉件紧紧连接在一起,大大加强了石与石之间的牢固性。正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过卢沟桥诗序》记载:“石工磷砌,锢以铁钉,坚固莫比。”因此,卢沟桥才能够历经800多年风雨而依旧傲然屹立。
来源: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