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款价格不菲的雪糕上市了,相关话题也上了热搜,阅读量超过了6000万。这就是5月29日在贵阳首发上市的茅台冰淇淋。它是贵州茅台历史上仅有的以“茅台”命名的非酒类食品产品,里面添加了53度飞天茅台酒。

“53度茅台冰淇淋”开卖 4万杯上线1小时即售罄

这两天,有一款价格不菲的雪糕上市了,相关话题也上了热搜,阅读量超过了6000万。

这就是5月29日在贵阳首发上市的茅台冰淇淋。它是贵州茅台历史上仅有的以“茅台”命名的非酒类食品产品,里面添加了53度飞天茅台酒。

这款茅台冰淇淋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据北京日报报道,发售当天,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万象汇广场的旗舰店,还没有正式揭幕,门口就已经有消费者在排队,其中很多都是年轻人,为的就是尽早尝上第一口鲜。旗舰店开售7小时,销售了5000多个冰淇淋,销售额突破20万元。
茅台冰淇淋不仅在线下收获了高人气,在线上同样热度很高。29日下午5点,茅台冰淇淋在贵州茅台自营电商平台i茅台App正式上线。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4万杯茅台冰淇淋上线51分钟后便全部售罄,销售额约达250万元。
那么茅台冰淇淋到底什么味儿呢?据了解,这款茅台冰淇淋,是由茅台集团与蒙牛集团“跨界”共同研发打造的,包含青梅煮酒、经典原味和香草三种口味,均属于全乳脂冰淇淋。当然,茅台酒与冰淇淋的配比,是外界最为好奇的细节。按官方介绍,经典原味和香草口味的冰淇淋中,茅台酒添加比例为2%,青梅煮酒口味的冰淇淋中,茅台酒添加比例为1.6%。

真实口感到底如何呢?据北京商报报道,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年轻消费者,发布了自己在门店打卡品尝这款冰淇淋的视频。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茅台冰淇淋给予了较高评价,并表示冰淇淋中酒的味道很浓。
茅台毕竟是极具国民关注度的白酒品牌,此次跨界到冰淇淋市场,瞬间在社交平台也掀起广泛讨论。有网友调侃,“这冰淇淋收藏十年能涨价吗?”还有人关注的是,“吃了茅台冰淇淋能不能开车,算不算酒驾?”

实际上,在“i茅台”App中,茅台冰淇淋的产品介绍中,有特别标注到,“产品含一定酒精浓度,未成年人、孕妇、酒精过敏者请勿食用,驾车人士请慎食用”。此外,5月29日,茅台冰淇淋在贵阳线下首发时,现场挂提示牌显示,吃完茅台冰淇淋不能立即驾驶,需要休息几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茅台冰淇淋在备受追捧的同时,也被不少消费者质疑定价过高,直言“吃不起”。据了解,75克装经典原味和香草口味的单杯售价均为66元,78克装青梅煮酒口味的单杯售价为59元。而在哈根达斯天猫旗舰店中,77g的纸杯冰淇淋售价为43元。显然,从单价看,茅台冰淇淋已经超过了哈根达斯。但是也有人说,“茅台喝不起,茅台冰淇淋咬咬牙还是可以接受的!”

泸州老窖、江小白都做过冰淇淋 白酒跨界冰淇淋为哪般?
事实上,茅台并不是第一家跨界做冰淇淋的酒类企业。举个例子来说,2019年,泸州老窖联合钟薛高推出“白酒断片雪糕”,该产品主要以限量赠送形式进行推广;

2020年,江小白和蒙牛“随变”联名推出酒味冰淇淋,售价是普通“随变”冰淇淋价格的约5倍,不过产品并未广泛铺开。

从这些跨界产品此前的销售表现来看,相关话题热度过后,产品的销量也逐渐走低。
酒类企业频频跨界冰淇淋,醉翁之意不在酒。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实现品牌年轻化、消费人群年轻化,已经是当前白酒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而冰淇淋是新生代最喜爱的品类,近几年有较好的增长空间。像此次茅台企业推出茅台冰淇淋,就是实现品牌年轻化的重要尝试。不过,他还说,对于追逐热度和潮流的年轻消费群体而言,抢购茅台冰淇淋是出于“真爱”还是“跟风”,也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万物皆可跨界:酒企造车 药企卖口红
近些年,酒类企业推出的跨界产品,不止包括冰淇淋。再举个例子,2016年,泸州老窖以跨界合作的方式,与气味图书馆合作推出定制款香水。

到2018年 ,泸州老窖又推出定制“顽味”香水。有网友调侃,“不知道泸州老窖香水,是浓香型还是酱香型?”

都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车与酒被视为天然的“对头”。有趣的是,现在卖酒的企业却开始造起了车。2020年1月,五粮液花了24.91亿收购的凯翼汽车旗下新车型“炫界”亮相,宣布造车成功。
不止是酒类企业,目前,各个行业几乎都能看到跨界的案例。美加净和大白兔联手推出奶糖味润唇膏,开售第一天,售价78元两支的润唇膏,不到2分钟,就被秒光。这一润唇膏戳中了一批人的“童年回忆杀”,而迅速蹿红网络,在二手网站上,一度最高被炒到了349元两支。

还有“老干妈”卫衣亮相2019春夏纽约时装周,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这款卫衣的主打颜色是正红色,与大家熟悉的玻璃瓶上包装的颜色一致。该卫衣正面印花是老干妈的注册商标加创始人陶华碧的头像。老干妈旗舰店也借机推出了售价1288元的“99瓶老干妈+定制卫衣”套餐等活动,并在活动主页上称,“国民到国潮,您就差一瓶老干妈。”这组限量套餐很快售罄。

老牌饮料食品企业娃哈哈,则从80后、90后最熟悉的“AD钙奶”入手,掀起跨界月饼的“怀旧回忆杀”。不过,娃哈哈并未选择直接售卖“AD钙奶味月饼”,而是在2018年中秋节前启动了“AD钙奶味月饼”的0元秒杀活动,限量1500份。结果该款月饼上线仅数秒,便被热情高涨的网友们一抢而空。

此外,近年来,也有一些医药健康企业玩起了跨界。999皮炎平卖起了口红,出了三种颜色,分别叫“夕阳红”“够坦橙”“鹤顶红”;

同仁堂在北京东三环开起咖啡馆,卖“中药咖啡”;

东阿阿胶联合太平洋咖啡推出阿胶拿铁系列产品。
那么对于层出不穷的跨界产品,消费者会买单吗?有人说,“我买过好利来的腮红、故宫联合款口红,符合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也有人说,“感觉买的像是情怀一样的东西。”还有人比较理性:“如果产品有收藏价值,或者是限量的,我可能会考虑买来收藏,但是如果是实用方面,我可能还是更偏向选择专业的牌子。”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跨界产品都备受欢迎,此前就有产品被众多网友吐槽的。比如说马应龙,许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是“痔疮膏”。但是它在2019年推出了口红。网友们纷纷表示,“理性上可以理解,但感性上稍微有点不能接受”。

企业要谨慎跨界 营销不能只炒概念
各个行业都在尝试跨界,那些已经跨界的企业,真的能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吗?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企业跨界分两种,一种是希望在原有的产品线基础上多元化发展,另一种则是用跨界作为话题,为企业营造一段时间的热度,而这种营销方式对企业长远经营业绩影响有限。
跨界产品的确在网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话题,但是一旦多了,消费者见怪不怪了,最终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希望企业们不能仅仅只是炒作概念吸引眼球,要谨慎对待跨界,以免跨界产品热得快,凉得更快。要知道,只有贴合消费者核心诉求的跨界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走的更远,跨界产品练不好“内功”,对企业来说,也有可能是“自毁长城”。
图文来源:央视财经、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商报、深圳商报、四川日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