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95%数学专业学生,17岁中专少女姜萍做了什么?_北京时间

跑赢95%数学专业学生,17岁中专少女姜萍做了什么?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近日公布决赛入围名单,前30名入围选手多来自剑桥、北大、清华、麻省理工等名校,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女生姜萍,闯入全球12强,这是个什么概念?12名是什么实力?

跑赢95%数学专业学生,17岁中专少女姜萍做了什么?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近日公布决赛入围名单,前30名入围选手多来自剑桥、北大、清华、麻省理工等名校,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女生姜萍,闯入全球12强,这是个什么概念?12名是什么实力?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姚一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同行看到姜萍提交的答卷,评价是“用词精准,表达流畅”。姚一隽教授说,如果不讨论数学水平,只看答卷水平,可以(保守地)说,国内95%的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是写不出那样一份答卷的。

参考一下第13名的战绩:刘奔,山东大学泰山学堂2016级数学取向毕业生,201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年级组一等奖。现在是中科院博士。所以说,姜萍以93分的成绩,全球排名第12已经非常高了。姜萍的学历背景与其数学能力形成极大反差。在涟水中专,姜萍沉浸于数学世界中,以及数学老师王闰秋给予她辅导帮助的故事也引发热议。

和外界猜测不同,姜萍并非因偏科,被迫就读中专。《新华日报》等报道称,据与姜萍同村的村民介绍,姜萍的姐姐此前也就读于涟水中专,成绩优异,刚参加完高考。受姐姐影响,考虑到家庭经济负担等多种因素,姜萍原本已考上普通高中,并参加完军训,转学到涟水中专。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大众不能以功利的眼光去看待这位中专女孩在数学领域展现出的天赋。首先,在中专这个阶段,姜萍完全是出于对数学的兴趣而去深耕、钻研数学领域,这恰恰成就了她在此次竞赛中天赋的展现。其实姜萍并不是没有考上普高,而是放弃普高来到了中专。由于姜萍本身性格纯粹,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她最热爱服装设计,其次是数学,因此她选择了中专,专攻服装设计,并在空余时间里深入研究数学。据姜萍的亲戚透露,姜萍的家庭条件十分普通,父亲为了供养她和妹妹上学,不得不打工,经济压力十分沉重。然而上高中需要支付学费、生活费、学杂费以及各种补课费,三年下来花费颇多。因此姜萍选择读中专,学费较少且有助学金补助,可以为家里节省一大笔开销。

好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熊丙奇认为,恰恰是因为中专的环境,姜萍不用天天去关注其他学科的学习,而是有时间发展自己的数学特长。同时,姜萍在中专也遇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数学老师王闰秋,王闰秋对数学潜心的研究和对姜萍的悉心教导,成就了如今能够在一场有影响力的国际竞赛中取得佳绩的姜萍。

姜萍在演算数学题 丨 新浪新闻

弟子不必不如师

姜萍一夜成名,让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走进人们的视野。毕业于江苏大学王闰秋老师也参加了此次竞赛,排名125,同样入围决赛。王闰秋老师曾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也有评论认为,再有天赋的学生,也需要一个有更高站位的人,带领学生从更广阔地视角去看待数学。对此,熊丙奇认为“学生的成绩超过老师”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就像现在高中老师在高考的考场上考不过自己的学生。

其实,一名好的数学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姜萍事件打破了大众对中专“教学质量低、教育成本低”的刻板印象,从姜萍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专其实还是有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育事业,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熊丙奇同时强调老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自己的天赋,再加上教师的引领,才可能成就学生更好的发展。

阿里数赛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此外,姜萍“出圈”,也使得阿里数赛走入大众视野。因零门槛,过往参赛选手不仅有数学专业学生,还有外卖小哥、公务员、医生等数学爱好者。除了姜萍,阿里巴巴的比赛中还有一个初中生排名第26,同时还有一位兼职外卖员。人们熟知的国内外主流数学竞赛,往往面向小学、中学或大学学生等特定群体。

熊丙奇介绍,此次竞赛是阿里巴巴公益组织的,它对报名者不设身份上的限制,只要对数学有兴趣,你就可以报名。其次,阿里数赛并不是封闭式的竞赛,参赛者可以开卷竞赛,包括AI也可以参加竞赛。这种多样化的模式可以让很多数学人才脱颖而出。熊丙奇认为,从民间机构的角度来看,阿里数赛提供的其实是一个展示的平台。

阿里数赛海报 丨 阿里巴巴达摩院

数学的兴趣发展应回归本质

而从大众的视角来,熊丙奇提醒:要避免用一种功利态度来对待这样的竞赛。如今很多学生,他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这很有可能影响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这方面,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培养兴趣,同时围绕着对数学的兴趣,来展开相应的研究,从而让数学学习和兴趣发展回归到数学的本质上来。

熊丙奇指出,当前教育体系在关注孩子兴趣培养方面还不够完善。中国过去在教育中对学科特长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如奥数竞赛的保送和加分政策上,但这种做法因其功利性质和背后隐含的腐败问题遭到了大众质疑,导致相关加分政策被取消。姜萍事件后,此类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如今我们应着眼于培养数学兴趣本身,而非仅仅关注竞赛或升学。许多人认为中国学生数学教育仅仅是全民奥数的简单延伸,这种思维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焦虑。我们应该摆脱对数学竞赛的功利性关注,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姚健钢向记者介绍,阿里数赛决赛相当于数学系博士资格考试的难度,初高中生即便能入围,但所学知识有限,所以在过往决赛中获奖的选手,多是来自于大学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

在新加坡高中数学老师彦君看来,即便再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如果没有学到某些知识点,不可能答出决赛的问题。彦君猜测,姜萍很可能会选择她擅长的偏微分方程的赛道,就算她决赛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也很正常,但不能否认她在数学方面展现的能力。

姜萍的案例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如何进一步促进姜萍未来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如何为无数和姜萍一样有天赋、有兴趣、有才华、有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熊丙奇建议学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能仅仅以总分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基于每个人的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对姜萍而言,现在人们过于关注她在决赛后是否能进入知名大学,熊丙奇表示,实际上这种破格录取的可能性很小。姜萍未来可以选择参加普通高考并报考强军计划,或者参加职业教育高考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然后在本科阶段深入研究数学。如果她有志成为数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可以考虑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或保研。学校也可以根据她的志向和能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发展机会。

内容来源:BRTV新闻建外14号 微信公众号

责编:郭峥

监制:刘萤萤

跑赢95%数学专业学生,17岁中专少女姜萍做了什么?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近日公布决赛入围名单,前30名入围选手多来自剑桥、北大、清华、麻省理工等名校,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女生姜萍,闯入全球12强,这是个什么概念?12名是什么实力?

跑赢95%数学专业学生,17岁中专少女姜萍做了什么?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近日公布决赛入围名单,前30名入围选手多来自剑桥、北大、清华、麻省理工等名校,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女生姜萍,闯入全球12强,这是个什么概念?12名是什么实力?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姚一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同行看到姜萍提交的答卷,评价是“用词精准,表达流畅”。姚一隽教授说,如果不讨论数学水平,只看答卷水平,可以(保守地)说,国内95%的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是写不出那样一份答卷的。

参考一下第13名的战绩:刘奔,山东大学泰山学堂2016级数学取向毕业生,201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年级组一等奖。现在是中科院博士。所以说,姜萍以93分的成绩,全球排名第12已经非常高了。姜萍的学历背景与其数学能力形成极大反差。在涟水中专,姜萍沉浸于数学世界中,以及数学老师王闰秋给予她辅导帮助的故事也引发热议。

和外界猜测不同,姜萍并非因偏科,被迫就读中专。《新华日报》等报道称,据与姜萍同村的村民介绍,姜萍的姐姐此前也就读于涟水中专,成绩优异,刚参加完高考。受姐姐影响,考虑到家庭经济负担等多种因素,姜萍原本已考上普通高中,并参加完军训,转学到涟水中专。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大众不能以功利的眼光去看待这位中专女孩在数学领域展现出的天赋。首先,在中专这个阶段,姜萍完全是出于对数学的兴趣而去深耕、钻研数学领域,这恰恰成就了她在此次竞赛中天赋的展现。其实姜萍并不是没有考上普高,而是放弃普高来到了中专。由于姜萍本身性格纯粹,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她最热爱服装设计,其次是数学,因此她选择了中专,专攻服装设计,并在空余时间里深入研究数学。据姜萍的亲戚透露,姜萍的家庭条件十分普通,父亲为了供养她和妹妹上学,不得不打工,经济压力十分沉重。然而上高中需要支付学费、生活费、学杂费以及各种补课费,三年下来花费颇多。因此姜萍选择读中专,学费较少且有助学金补助,可以为家里节省一大笔开销。

好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熊丙奇认为,恰恰是因为中专的环境,姜萍不用天天去关注其他学科的学习,而是有时间发展自己的数学特长。同时,姜萍在中专也遇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数学老师王闰秋,王闰秋对数学潜心的研究和对姜萍的悉心教导,成就了如今能够在一场有影响力的国际竞赛中取得佳绩的姜萍。

姜萍在演算数学题 丨 新浪新闻

弟子不必不如师

姜萍一夜成名,让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走进人们的视野。毕业于江苏大学王闰秋老师也参加了此次竞赛,排名125,同样入围决赛。王闰秋老师曾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也有评论认为,再有天赋的学生,也需要一个有更高站位的人,带领学生从更广阔地视角去看待数学。对此,熊丙奇认为“学生的成绩超过老师”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就像现在高中老师在高考的考场上考不过自己的学生。

其实,一名好的数学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姜萍事件打破了大众对中专“教学质量低、教育成本低”的刻板印象,从姜萍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专其实还是有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育事业,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熊丙奇同时强调老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自己的天赋,再加上教师的引领,才可能成就学生更好的发展。

阿里数赛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此外,姜萍“出圈”,也使得阿里数赛走入大众视野。因零门槛,过往参赛选手不仅有数学专业学生,还有外卖小哥、公务员、医生等数学爱好者。除了姜萍,阿里巴巴的比赛中还有一个初中生排名第26,同时还有一位兼职外卖员。人们熟知的国内外主流数学竞赛,往往面向小学、中学或大学学生等特定群体。

熊丙奇介绍,此次竞赛是阿里巴巴公益组织的,它对报名者不设身份上的限制,只要对数学有兴趣,你就可以报名。其次,阿里数赛并不是封闭式的竞赛,参赛者可以开卷竞赛,包括AI也可以参加竞赛。这种多样化的模式可以让很多数学人才脱颖而出。熊丙奇认为,从民间机构的角度来看,阿里数赛提供的其实是一个展示的平台。

阿里数赛海报 丨 阿里巴巴达摩院

数学的兴趣发展应回归本质

而从大众的视角来,熊丙奇提醒:要避免用一种功利态度来对待这样的竞赛。如今很多学生,他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这很有可能影响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这方面,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培养兴趣,同时围绕着对数学的兴趣,来展开相应的研究,从而让数学学习和兴趣发展回归到数学的本质上来。

熊丙奇指出,当前教育体系在关注孩子兴趣培养方面还不够完善。中国过去在教育中对学科特长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如奥数竞赛的保送和加分政策上,但这种做法因其功利性质和背后隐含的腐败问题遭到了大众质疑,导致相关加分政策被取消。姜萍事件后,此类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如今我们应着眼于培养数学兴趣本身,而非仅仅关注竞赛或升学。许多人认为中国学生数学教育仅仅是全民奥数的简单延伸,这种思维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焦虑。我们应该摆脱对数学竞赛的功利性关注,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姚健钢向记者介绍,阿里数赛决赛相当于数学系博士资格考试的难度,初高中生即便能入围,但所学知识有限,所以在过往决赛中获奖的选手,多是来自于大学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

在新加坡高中数学老师彦君看来,即便再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如果没有学到某些知识点,不可能答出决赛的问题。彦君猜测,姜萍很可能会选择她擅长的偏微分方程的赛道,就算她决赛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也很正常,但不能否认她在数学方面展现的能力。

姜萍的案例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如何进一步促进姜萍未来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如何为无数和姜萍一样有天赋、有兴趣、有才华、有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熊丙奇建议学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能仅仅以总分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基于每个人的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对姜萍而言,现在人们过于关注她在决赛后是否能进入知名大学,熊丙奇表示,实际上这种破格录取的可能性很小。姜萍未来可以选择参加普通高考并报考强军计划,或者参加职业教育高考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然后在本科阶段深入研究数学。如果她有志成为数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可以考虑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或保研。学校也可以根据她的志向和能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发展机会。

内容来源:BRTV新闻建外14号 微信公众号

责编:郭峥

监制:刘萤萤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