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消防六小时内两起山中迷路警情,五一假期准备户外登山的朋友要注意!
(记者 贾增远)在户外运动日益流行的当下,不少人热衷于挑战爬野山,试图探寻那些未经开发的自然秘境。然而,这种行为背后潜藏着诸多危害,实在不值得冒险尝试。怀柔消防4月30日就接到两起爬野山导致迷路的警情。
4月30日14时16分怀柔区桥梓消防站接到报警求助,在怀柔区渤海镇山上,一名男子在登山途中不慎迷路无法下山,桥梓消防站立即出动前往救援。出动途中电话了解得知,迷路人员是一名40多岁的男性,上午八点多通过一款“六只脚”的徒步软件,按照路线推荐开始上山,下午两点多在下山的过程中软件定位出现偏差,越走越偏,走到了一处灌木丛里,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求助。

了解情况后,救援人员添加迷路人员的微信获取其所在位置,在行驶途中救援人员接到迷路人员的电话,称自己已经找到下山的路,不需要救援人员的救助了。但仅仅十分钟过后,正当救援人员返回途中,迷路人员又打来电话称自己所在位置天气突变起风了,怕自己天黑前走不出去,仍然需要救助。救援人员立即调转方向继续赶赴现场。15时27分救援人员到达迷路人员所在的山下,携带好救援装备按照前期提供的大致位置开始上山寻找。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山路,16时15分,终于找到迷路男子,救援人员立即上前,一边询问身体状况,一边为他递上饮用水和食物补充能量,确认没有受伤情况后,消防救援人员护送该男子下山。
“我们一家三口在山里迷路了,周围全是树根本没有下山的路,麻烦你们来带我们下山吧......”无独有偶,当天晚上20时,国际会都消防救援站也接到了一起在山中迷路的警情,一家三口在雁栖镇的一座野山上迷路。
当救援人员在出动途中拨打迷路人员手机,想了解被困人员所处位置的时候,电话已经显示无法接通,为提高救援效率,消防救援人员联系了属地向导一同前往救援。20时47分救援人员到达报警人所描述的山下,并与属地向导会合,简单沟通后,依据有限的信息,规划了多条可能的搜寻路线。由于报警人电话失联,无法进一步确认位置,每一条路线都充满未知与挑战。

山林中,夜色如墨,仅靠手电筒的光束艰难地探索前行,救援人员一边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不放过任角落,一边大声呼喊:“有人吗?能听得到吗!”声音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却始终未得到回应。
凌晨时分,山中气温骤降,湿冷的空气穿透衣物,让大家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时救援人员已经在山上连续搜寻了四个小时了,始终没有找到迷路人员的踪迹。“这边有一条路,他们会不会从这条路往上走了?”一名细心的救援人员发现了一条周围全是长满野草的小路,不凑近看还发现不了这是一条路,救援人员立即按照这条小路继续往前寻找。
“我们在这儿那,看到你们手电筒的光了。”救援人员在这条小路继续行走了三十分钟,在一遍一遍的呼喊中后,终于得到了回应,听到回应后,救援人员们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了些。循着声音的方向,救援人员加快了脚步,一边回应着:“别着急,我们这就过来!保持冷静!”一边加快速度,在崎岖的山路上摸索前进。
由于山谷地势低洼,周围植被茂密,救援人员用手中的工具,小心地拨开挡路的树枝和荆棘,相互提醒着注意脚下的石块和坑洼。5月1日凌晨1点27分,救援人员就看到了蜷缩在山谷里的一家三口,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救援人员的感激。救援人员迅速来到他们身边,为他们递上准备好的水和食物,关切地询问身体状况。好在三人只是受了些惊吓,身体并无大碍。
考虑到夜间下山视线不佳且道路难行,救援人员决定先稍作休息,恢复些体力后再往山下走。两名救援人员在前方开路,用工具清理周围的树枝和杂草,两名救援人员在中间,小心地搀扶着只有12岁的孩子,并时刻留意周围的情况,防止意外发生。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迷路的一家三口安全的护送到山脚下。
怀柔消防提示:登山前提前对地形规划好路线,携带必要且合适的装备,如不慎迷路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尽量留在原地,保持手机电量,不要盲目走动,以免越走越远,增加救援难度。(来源:怀柔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