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招: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炙手可热
(记者 白雪微 )4月1日,由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2025年京津冀高校毕业生春季大型双选会”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举办,推进三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共建和共享。现场,200余家三地企业提供3000余岗位。

提供六险一金、有员工宿舍……双选会大厅内人头攒动,各家企业纷纷将能够提供的待遇亮了出来。本次双选会吸引京津冀三地200余家重点企业参会,涵盖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20余个行业,累计提供3000余个优质岗位,京津冀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参加。
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朱况介绍:“今天,我们参会的200多家企业来自京津冀三地,这场会的专精特新和国企央企大概占比接70%,充分体现了三地的资源对接和整合,也给三地的供需对接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记者了解到,参会企业中,国企央企占比57%,专精特新企业占比9.2%,充分体现三地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线上同步开启“2025年京津冀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双选会”,打破地域限制,助力毕业生实现“云端求职”。
河北省教育厅学生就业创业事务中心主任姚增辉介绍:“我们今年河北的高校毕业生是总数是57.9万,比2024届毕业生是增加了2.1万,从企业来说,对岗位数量的需求跟往年是持平。我们三地的教育部门就业部门搭建平台,搭建渠道,给毕业生提供更好、更多、更广阔的资源。”

为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双选会现场设立“AI就业指导专区”,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提供简历优化、模拟面试等精准服务。活动当天同步开展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培训,邀请专家以“AI助力成功就业”为主题,帮助毕业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职中的应用,提升求职竞争力。
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朱况介绍:“企业的详细招聘信息,我们多次通过成功就业微信公众号以及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网,多频次向各个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及京津冀三地所有的学生们发布了各类宣传,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匹配和选择。”
2025年春招: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炙手可热
记者获悉,面向2025届毕业生,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策划120余场双选会,预计到暑假前将举办300余场就业服务活动,主题覆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企业今年的招聘需求几何?更看重大学生哪些能力?
寒序科技是一家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创业公司,在今年的春招中,计划招聘财务、芯片研发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员工。公司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招聘情况来看,人工智能方面的员工招聘已经在北大、清华、北航、北理、北科开展校招,北京人工智能的人才优越性整体很乐观。但是,对于公司招聘的另一类集成电路的人才,供需明显不匹配。
寒序科技首席执行官朱欣岳:“集成电路专业本科毕业同学,一般还都是电子工程的学生,他们即便是学微电子的,在芯片设计、芯片研发、芯片流片的经验也比较少,很难跟我们直接上手。我们反而更加倾向于,比方说在硕士课题组,实际有跟我们做相类似芯片的课题组的老师,直接推荐过来的学生,我们可能会直接录用以及一些在大厂,比方说中芯国际、华为担任过工程师,经验足的社招学生,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这些。”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特殊人才的需求,企业普遍看重的还有大学生的执行能力,青睐于能够快速参与到企业工作中的毕业生。一家上市的科技类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关注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实习经历、以及参与项目的经验等,对于学校、学历没有硬性要求。
“更看重学生的个人能力,比如说他的专业,它更多的应该是纵向,而不是横向,比如,很了解实际的项目,懂整个体系化,也实际参与了,我们喜欢这种。”金橙子科技公司招聘负责人李际国说。
“我们更希望这些岗位能招到有专业知识,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实习实践经验的学生。”朱欣岳透露,公司对毕业生的学历、毕业院校没有太多要求,更看重的是科研和实习经历,以及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态度。
记者了解到到,2025届北京高校毕业生预计29.4万,同比增加0.62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也在求职中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将稳定摆在了更靠前的位置。工作稳定性和未来职业发展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两个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当天,双选会还同步开展了两项培训活动,其中一项是“双千计划—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培训”,邀请专家以“AI助力成功就业”为主题,帮助毕业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职中的应用,提升求职竞争力。另一项为 “高中—大学全周期生涯教育主题活动”,为高中生解读招聘会用人单位需求,引导高中生提前规划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夯实高中生生涯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