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喝彩|宇宙光影里他是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_北京时间

为你喝彩|宇宙光影里他是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为你喝彩|宇宙光影里他是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为你喝彩|宇宙光影里他是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时至今日,每天都有将近1万颗人造卫星围绕在地球周围,他们像眼睛一样观察着,有的观察云、有的观察水,还有在距离地面600多公里外的太空拍摄高清影像的“摄影师”,叫遥感卫星。

对于遥感卫星而言,只有在经过中国上空时才能将影像进行传输,而这个窗口期仅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如果有人可以在卫星上删掉废片,只传挑好的素材,回传的时间便可大大减少。

给卫星“智慧”的青年

2024年1月23日,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一颗卫星就搭载了星溪04Pro智能“大脑”,而给这颗卫星装上“大脑”、让它具备压缩和筛选信息能力的年轻人叫仓基荣。

仓基荣,31岁,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出于对浩瀚宇宙的热爱,2020年他和朋友成立了星测未来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智能卫星的技术研发。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发射的智能卫星“大脑”正是搭载他公司最新一代的产品,将遥感卫星拍摄的很多较大原始影像在天上进行压缩后再下传,原本4倍左右的压缩倍数,通过仓基荣团队自研的智能压缩算法已经实现10倍的压缩倍数。如此,在相同的传输带宽下就可以传输更多的影像数据,相当于原来的一颗卫星现在可以实现两到三颗卫星的价值。

这项技术的诞生使传统卫星装上了“大脑”,变得更智能,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就好比原来的功能手机“大哥大”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现在变成智能手机后,可以安装各种各样的app,打游戏、聊天、上网都可以实现。把卫星从功能时代变到智能时代,这样卫星可以执行更多复杂的任务,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和航天结合,实属跨学科、跨领域的一个交叉。

大到抗洪救灾、林火监测,小到驾车导航、卫星电话,都离不开卫星。甚至可以说,即时传输是卫星最重要的功能,它可以让卫星有自我的意识和判断,就像在轨“眼睛”,看到情况后“大脑”可以进行处理,识别出来是不是火灾,如果发现了火灾,第一时间把信息进行处理,变成很小的一条短信,通过中高轨的中继卫星,大概几秒钟就能传回地面。相比过去掌握现场情况可能要几个小时而言,现在能够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实现,这就是卫星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2020年创业至今,仓基荣及其团队共研发了星测、星溪以及海月三款系列产品,涉及到科学研究、星际探索、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目前共有13颗在轨卫星搭载了相关功能。

产品,扶摇直上九万里;企业,大鹏一日同风起

仓基荣至今还能回忆起公司成立后第一颗载荷发射时,几个人路边买了椰子抱着,站在海滩看发射的场景。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乘坐火箭冲向云霄,他既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又为之担忧。

火箭发射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办、在轨卫星不能给盒子上电怎么办……仓基荣坦言,很多担心直到发射之后拿到载荷遥测的信息,知道它还活着才放下一直悬着的心。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盒子,装载了智能卫星的“大脑”,越是精密的仪器,零部件的组成越难。可要想让智能卫星的“大脑”更聪明,且变得更小,那研发难度也将大大提高。并且,还要应对火箭升空时带来的振动,给“大脑”造成损伤,。所以每次上天前,仓基荣都会带着产品前往位于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进行试验。共计三个小时的振动试验,产品将经历3个不同方向的测试,最终一切图表显示的频率均为正常数值,才算振动测试的成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古时候的九万里,相当于现在的3.6万公里,也就是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古人的无穷智慧和对九霄云外的追求,一直影响着世世代代。

仓基荣还想实现多卫星、多场景的使用,所以他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了产品研发之中,使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仓基荣以35岁以下、融资超过两千万硬科技创业者的身份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星测未来也收获了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然而,谁能想到技术上难不倒的仓基荣,难在了创业初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需求上。顾客要么是对相关理念不感兴趣,要么是只愿意在新技术里面尝尝鲜,在真正在轨的产品里付费顾客也就寥寥三五,碰壁几乎成为仓基荣创业初期的常态。

妥妥的“九零后”,倔强的“追星人”

1993年,仓基荣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一个小县城,2010年以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共设有22个学院,59个系,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也给仓基荣接下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清华大学以“天格计划”为主题拍摄了招生宣传片,讲述了一群大学生参与“天格计划”并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的故事,仓基荣出演了导师的角色。而在现实中,“天格计划”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得以应用。

在师弟曹德志的鼓动下,2020年4月,仓基荣和曹德志成立了星测未来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末同班同学潘兴宇加入其中,自此“桃园三结义”,“三剑客”正式开始了星际探索的征程。

得益于北京得天独厚的创业条件和营商氛围,星测未来从最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发展到了如今的30多人。

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让仓基荣改变了很多,但他终归是个“九零后”的大男孩,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卡通桌牌,一只卡通鸭子跪着、哭着,但是嘴里大喊三个字:“我不改”。仓基荣认为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当代年轻人职场现状。因为他率领的是科创企业,队伍里的小伙伴都很优秀,仓基荣开玩笑说:“意念中是想让大家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实际工作中我都是跪着求大家去做这些事情,嘴上很硬,但是身体很诚实。”

星测未来“三剑客”最惬意的时光,就是结束一天忙碌后的三两好友、几杯薄酒、喋喋不休,然而他们在餐桌上讨论的却是如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谈及理想,餐桌上的三剑客不谋而合,但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有太多坎坷要走。三个九零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路途崎岖,有分歧也有争吵,但是一路携手前行的路上,将给他们留下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创业历程,更是一个追逐梦想的生动现场。3月20日21:30,敬请锁定北京卫视《为你喝彩》,看一群年轻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感受在浩瀚银河里遨游的快乐,体会青年该有的纯真与激情,学习创业者身上的坚定信念。

为你喝彩|宇宙光影里他是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为你喝彩|宇宙光影里他是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为你喝彩|宇宙光影里他是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时至今日,每天都有将近1万颗人造卫星围绕在地球周围,他们像眼睛一样观察着,有的观察云、有的观察水,还有在距离地面600多公里外的太空拍摄高清影像的“摄影师”,叫遥感卫星。

对于遥感卫星而言,只有在经过中国上空时才能将影像进行传输,而这个窗口期仅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如果有人可以在卫星上删掉废片,只传挑好的素材,回传的时间便可大大减少。

给卫星“智慧”的青年

2024年1月23日,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一颗卫星就搭载了星溪04Pro智能“大脑”,而给这颗卫星装上“大脑”、让它具备压缩和筛选信息能力的年轻人叫仓基荣。

仓基荣,31岁,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出于对浩瀚宇宙的热爱,2020年他和朋友成立了星测未来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智能卫星的技术研发。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发射的智能卫星“大脑”正是搭载他公司最新一代的产品,将遥感卫星拍摄的很多较大原始影像在天上进行压缩后再下传,原本4倍左右的压缩倍数,通过仓基荣团队自研的智能压缩算法已经实现10倍的压缩倍数。如此,在相同的传输带宽下就可以传输更多的影像数据,相当于原来的一颗卫星现在可以实现两到三颗卫星的价值。

这项技术的诞生使传统卫星装上了“大脑”,变得更智能,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就好比原来的功能手机“大哥大”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现在变成智能手机后,可以安装各种各样的app,打游戏、聊天、上网都可以实现。把卫星从功能时代变到智能时代,这样卫星可以执行更多复杂的任务,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和航天结合,实属跨学科、跨领域的一个交叉。

大到抗洪救灾、林火监测,小到驾车导航、卫星电话,都离不开卫星。甚至可以说,即时传输是卫星最重要的功能,它可以让卫星有自我的意识和判断,就像在轨“眼睛”,看到情况后“大脑”可以进行处理,识别出来是不是火灾,如果发现了火灾,第一时间把信息进行处理,变成很小的一条短信,通过中高轨的中继卫星,大概几秒钟就能传回地面。相比过去掌握现场情况可能要几个小时而言,现在能够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实现,这就是卫星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2020年创业至今,仓基荣及其团队共研发了星测、星溪以及海月三款系列产品,涉及到科学研究、星际探索、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目前共有13颗在轨卫星搭载了相关功能。

产品,扶摇直上九万里;企业,大鹏一日同风起

仓基荣至今还能回忆起公司成立后第一颗载荷发射时,几个人路边买了椰子抱着,站在海滩看发射的场景。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乘坐火箭冲向云霄,他既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又为之担忧。

火箭发射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办、在轨卫星不能给盒子上电怎么办……仓基荣坦言,很多担心直到发射之后拿到载荷遥测的信息,知道它还活着才放下一直悬着的心。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盒子,装载了智能卫星的“大脑”,越是精密的仪器,零部件的组成越难。可要想让智能卫星的“大脑”更聪明,且变得更小,那研发难度也将大大提高。并且,还要应对火箭升空时带来的振动,给“大脑”造成损伤,。所以每次上天前,仓基荣都会带着产品前往位于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进行试验。共计三个小时的振动试验,产品将经历3个不同方向的测试,最终一切图表显示的频率均为正常数值,才算振动测试的成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古时候的九万里,相当于现在的3.6万公里,也就是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古人的无穷智慧和对九霄云外的追求,一直影响着世世代代。

仓基荣还想实现多卫星、多场景的使用,所以他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了产品研发之中,使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仓基荣以35岁以下、融资超过两千万硬科技创业者的身份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星测未来也收获了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然而,谁能想到技术上难不倒的仓基荣,难在了创业初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需求上。顾客要么是对相关理念不感兴趣,要么是只愿意在新技术里面尝尝鲜,在真正在轨的产品里付费顾客也就寥寥三五,碰壁几乎成为仓基荣创业初期的常态。

妥妥的“九零后”,倔强的“追星人”

1993年,仓基荣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一个小县城,2010年以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共设有22个学院,59个系,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也给仓基荣接下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清华大学以“天格计划”为主题拍摄了招生宣传片,讲述了一群大学生参与“天格计划”并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的故事,仓基荣出演了导师的角色。而在现实中,“天格计划”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得以应用。

在师弟曹德志的鼓动下,2020年4月,仓基荣和曹德志成立了星测未来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末同班同学潘兴宇加入其中,自此“桃园三结义”,“三剑客”正式开始了星际探索的征程。

得益于北京得天独厚的创业条件和营商氛围,星测未来从最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发展到了如今的30多人。

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让仓基荣改变了很多,但他终归是个“九零后”的大男孩,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卡通桌牌,一只卡通鸭子跪着、哭着,但是嘴里大喊三个字:“我不改”。仓基荣认为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当代年轻人职场现状。因为他率领的是科创企业,队伍里的小伙伴都很优秀,仓基荣开玩笑说:“意念中是想让大家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实际工作中我都是跪着求大家去做这些事情,嘴上很硬,但是身体很诚实。”

星测未来“三剑客”最惬意的时光,就是结束一天忙碌后的三两好友、几杯薄酒、喋喋不休,然而他们在餐桌上讨论的却是如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谈及理想,餐桌上的三剑客不谋而合,但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有太多坎坷要走。三个九零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路途崎岖,有分歧也有争吵,但是一路携手前行的路上,将给他们留下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创业历程,更是一个追逐梦想的生动现场。3月20日21:30,敬请锁定北京卫视《为你喝彩》,看一群年轻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感受在浩瀚银河里遨游的快乐,体会青年该有的纯真与激情,学习创业者身上的坚定信念。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