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抑郁,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_北京时间

抗击抑郁,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今天是第68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7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一起来聊抑郁症”

抗击抑郁,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伊涵 整理

今天是第68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7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一起来聊抑郁症”,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上一次将重点放在精神心理疾病是在2001年,时隔16年后大家将目光锁定抑郁症。

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估计,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从2005年至2015年,增加了18%以上。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健康不良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梵高、瑞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张国荣、乔任梁......罹患抑郁症的名人不胜枚举,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被抑郁夺去了生命。不要以为抑郁很遥远,其实抑郁症就像是潜藏在我们心里的一双手,时刻会将人拉入灰色的深渊。

认识抑郁——抑郁症,像感冒一样

不少人以为,抑郁症患者是那些一天到晚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人。事实上,很多患者外表如常,甚至看上去很“阳光”,只是内心痛苦得难以自拔,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的严重分裂。

抑郁症如此可怕,可是长期以来,包括抑郁症患者在内的许多人对它却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其实,抑郁症不是那种谁都会遇到的短暂情绪波动,也不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我抑郁了”那么回事,更非很多人眼中的矫情、脆弱或是承压能力差。它是一种会给当事人带来深度困扰和痛苦的严重心理病症,是一个危险的“沉默杀手”。

抑郁症是一种有着深刻的生物学根源的真实疾病,荷尔蒙和化学反应失控是这种疾病的共同特征。它并不是“心病”、性格、压力问题。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他就像是我们的心“感冒一样”。

抑郁症的严重性——抑郁让我的生活变成了灰色的

全球有3亿人的“抑郁族”每天在痛苦中挣扎、每年有近80万人因此而结束生命、15岁至29岁的年轻人群中的第二大自杀诱因……世卫组织公布的这组数字,可谓触目惊心,也足以颠覆很多人对这一病症的认识。

“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这是抑郁症的“四高”;与之相对的四低却是“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识别率、低有效率”。尤为需要关注的是,抑郁症的治疗率不到10%。

另外,抑郁症复发率非常高,大概25%-40%的患者在发病后两年内复发,60%的患者在五年内复发。复发的原因很多,部分原因和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有很大关系。在网上搜索抑郁症,出来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抑郁症:正视它才能治愈它

抑郁症患者害怕周围的人知道病情后歧视自己,向朋友家人隐藏病情,有些患者吃药偷偷摸摸甚至擅自中断治疗,结果一步步走向了抑郁症的深渊。

主持人崔永元曾经说过:“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特别严重的那种。社会上现在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这没什么,就是小心眼、想不开,其实这的确是一种病。希望大家不要歧视。”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很多病患遇到精神问题时,都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去诊治和服用药物,导致病情延误。

所以要真正关注、关心抑郁症群体,让更多的人能够尽早摆脱病痛折磨、走上康复之路,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抑郁症患者自杀自残现象的发生,除了要当事人自身能够勇敢面对疼痛,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式,也需要他们每一位亲友、同事的理解、关心和扶持,需要身边所有人的正视、同情与帮助,更需要整个社会和舆论环境的关注、温暖、包容。当然,这也有赖于社会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心理疾患诊疗条件的改善与进步。

让我们抛弃过去那种对抑郁症和抑郁症病人的误解与偏见,努力为每一个正在遭受抑郁症折磨的人开启一扇爱心之窗,让他们都能看到希望的天空。

4月6日,一位抑郁症患者在山西大医院精神卫生科候诊。 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整理自 新华网 广西新闻网 三联生活周刊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中青在线北京4月7日电

抗击抑郁,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今天是第68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7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一起来聊抑郁症”

抗击抑郁,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伊涵 整理

今天是第68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7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一起来聊抑郁症”,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上一次将重点放在精神心理疾病是在2001年,时隔16年后大家将目光锁定抑郁症。

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估计,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从2005年至2015年,增加了18%以上。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健康不良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梵高、瑞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张国荣、乔任梁......罹患抑郁症的名人不胜枚举,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被抑郁夺去了生命。不要以为抑郁很遥远,其实抑郁症就像是潜藏在我们心里的一双手,时刻会将人拉入灰色的深渊。

认识抑郁——抑郁症,像感冒一样

不少人以为,抑郁症患者是那些一天到晚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人。事实上,很多患者外表如常,甚至看上去很“阳光”,只是内心痛苦得难以自拔,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的严重分裂。

抑郁症如此可怕,可是长期以来,包括抑郁症患者在内的许多人对它却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其实,抑郁症不是那种谁都会遇到的短暂情绪波动,也不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我抑郁了”那么回事,更非很多人眼中的矫情、脆弱或是承压能力差。它是一种会给当事人带来深度困扰和痛苦的严重心理病症,是一个危险的“沉默杀手”。

抑郁症是一种有着深刻的生物学根源的真实疾病,荷尔蒙和化学反应失控是这种疾病的共同特征。它并不是“心病”、性格、压力问题。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他就像是我们的心“感冒一样”。

抑郁症的严重性——抑郁让我的生活变成了灰色的

全球有3亿人的“抑郁族”每天在痛苦中挣扎、每年有近80万人因此而结束生命、15岁至29岁的年轻人群中的第二大自杀诱因……世卫组织公布的这组数字,可谓触目惊心,也足以颠覆很多人对这一病症的认识。

“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这是抑郁症的“四高”;与之相对的四低却是“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识别率、低有效率”。尤为需要关注的是,抑郁症的治疗率不到10%。

另外,抑郁症复发率非常高,大概25%-40%的患者在发病后两年内复发,60%的患者在五年内复发。复发的原因很多,部分原因和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有很大关系。在网上搜索抑郁症,出来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抑郁症:正视它才能治愈它

抑郁症患者害怕周围的人知道病情后歧视自己,向朋友家人隐藏病情,有些患者吃药偷偷摸摸甚至擅自中断治疗,结果一步步走向了抑郁症的深渊。

主持人崔永元曾经说过:“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特别严重的那种。社会上现在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这没什么,就是小心眼、想不开,其实这的确是一种病。希望大家不要歧视。”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很多病患遇到精神问题时,都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去诊治和服用药物,导致病情延误。

所以要真正关注、关心抑郁症群体,让更多的人能够尽早摆脱病痛折磨、走上康复之路,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抑郁症患者自杀自残现象的发生,除了要当事人自身能够勇敢面对疼痛,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式,也需要他们每一位亲友、同事的理解、关心和扶持,需要身边所有人的正视、同情与帮助,更需要整个社会和舆论环境的关注、温暖、包容。当然,这也有赖于社会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心理疾患诊疗条件的改善与进步。

让我们抛弃过去那种对抑郁症和抑郁症病人的误解与偏见,努力为每一个正在遭受抑郁症折磨的人开启一扇爱心之窗,让他们都能看到希望的天空。

4月6日,一位抑郁症患者在山西大医院精神卫生科候诊。 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整理自 新华网 广西新闻网 三联生活周刊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中青在线北京4月7日电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