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城北郊的太阳山下,有个美丽的乡镇——石公桥镇。沟渠疏通除杂检修维护在先,水利站石长春、阳志文等同志在急难险重任务前一马当先、毫不退缩,广大机手同志们在长时间连续作战中一以贯之、毫无怨言。
[记者 陈新勇 通讯员 刘波/摄影报道]湖南省常德市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奔腾的沅江穿城而过,东流入洞庭……常德城北郊的太阳山下,有个美丽的乡镇——石公桥镇。相传石公桥镇远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建镇的历史了,这里的地肥水美,早年盛产的“银鱼”是进贡皇宫的……新中国成立后,勤劳聪慧的石公桥人民,把这里建设成为了幸福和谐的鱼米之乡。
古代的石公桥,传说有“银鱼”进贡,而今天的石公桥,农民养殖的“鳡鱼”上了央视呢。不怕七月的太阳如火,记者走进了鱼米之乡——石公桥。

记者:卢书记好,我是“北京时间”云记者,听说你们石公桥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搞得出色,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这方面做得不错,特色养殖的“鳡鱼”技术还上了央视,请您介绍一下贵镇的特色种植、养殖经验。
卢曙光:好的。近几年来,我们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石公桥镇从湖区农业特点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开放农业。2016年农业总产值达5.2亿元种植产业更上一层楼。水稻种植坚持压单扩双、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把握两个国家级、一个省级粮食产能监测基点落户我镇的契机,加强农技指导和服务,粮食产量连年提升,粮农收入持续攀升。湘莲、红提、甘蔗西瓜等特色种植不断发展壮大,陆续扩面提质。养殖产业更具规模。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发展鳜鱼、鳡鱼等特种水产品养殖。石公桥的鳡鱼养殖央视七套节目进行专题报道;鳜鱼养殖作为优秀农业产业项目被制作成专题纪录片向全国推介。产品流通更加顺畅。一批特色农产品贸易市场形成发展,互联网+新型生态悄然出现,销售网络纵深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引导,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保障。
记者:为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打造“美丽乡镇”,你们党委、政府做了哪些方面的实质性工作呢?
卢曙光:几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建设,乡镇面貌呈现新气象。村容村貌大幅改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激发群众自觉维护家园清洁,落实责任自觉保持道路整洁,建立制度自觉探索长期保洁的运行机制。水利建设不断加强。争取国家资金建设投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对全镇九处镇属机埠变压器和水泵进行维修。科学调度防汛抢险,提前预防预警,成功处置处大堤险情,确保了垸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着力打造全区农村公路示范乡镇,实现计划优先,实施优先。以交通部公路养护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争取投资1092万元、新建了三座高水大桥,385万元硬化白沙线7公里,147万元硬化马壕线3.4公里,625万元硬化环垸公路25公里,960万元硬化村道38公里,实现了主干道路全部硬化,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集镇提质加快推进。分别投资20万元对南河堤路段进行了绿化、美化,新建了集镇墟场三个健身休闲场所;投资80万元完成了土方填埋,为建设文化广场做好前期准备;投资15万元,新增和改造了29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了集镇街道主要路口的监控全覆盖,为维护社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村目标平稳实现。全镇26个行政村成建制合并为10个村,完成了上级交办的改革任务,实现了安全着陆。
一切为了全镇人民,我们倾心尽力惠民生,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计生工作继续加强。计划生育三次获得全区年度考核红旗单位称号,协会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覃家岗村获得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殊荣。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共兑现“五保”资金359万元,农村低保金1300万元,农村医疗救助 116万元,各类优抚资金720万元。2016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12870人缴费,参保率91.08%,超额完成任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232人,全年为农民报销医药费8760人次,金额2870万元,减轻了农民自行承担费用负担。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严查超限超载运输,坚决取缔黑油站、非法鞭炮存储点等,配置消防车,组建专职消防队,加强消防培训,提高了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平安建设为目标,下大力气,狠抓稳定工作,狠抓责任落实,加大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排查力度,加强了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促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赴省进京上访人数大幅度下降。教育攻坚成效明显。认真贯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0万元,中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 。镇本级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教育投入和社会捐赠助学累计达2000万元,对镇中学、中心小学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布局,新修“三用堂”、教学楼、科技楼、公租房、塑胶跑道、草皮操场,改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花园式校园。成为教育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学教育质量综合排名位列全区第一方阵,一中上线率排名全区第四,获得上级领导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以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为着力点,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广播事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引导扶持业余爱好者组织成立女子管乐队、街舞队、文艺健身队等,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全镇共有贫困户1201户、3350人,经过三年集中作战,已累计脱贫543户、1492人。

今年,年初之际区委对镇党委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安排。下半年,党的十九大将如期召开。镇党委一班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主动作为真担当、攻坚克难敢担当、开拓创新会担当,各项工作成效斐然。一是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顺利完成。二是防汛抢险工作全面有序保安。三是坚持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高度融合,坚持政策程序公开透明。四是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开工。五是民调上半年工作初战告捷。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真切感受到,每一项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每一个发展难题的成功破解,每一项工程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主动作为和扎实履责,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开拓进取和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各位同志,向全镇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关心支持石公桥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匮乏,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大。二是安全稳定工作压力大。涉稳群体多,利益诉求广,安全隐患一经力度松懈随即反弹显现,干部责任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这些现象时刻提醒我们,安全稳定工作任务艰巨,切记一刻都不可放松警惕。三是财政收入来源缺乏,财力十分有限,招商引资难度大,镇域经济动力不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设向前发展。这都需要我们分析研判、克服解决。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做细作实,坚持严密组织部署。“五个坚持”为换届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沟渠疏通除杂检修维护在先,水利站石长春、阳志文等同志在急难险重任务前一马当先、毫不退缩,广大机手同志们在长时间连续作战中一以贯之、毫无怨言。这些重要经验可贵,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街道提质改造建设全面整体铺开。需要资金多,存在缺口大。镇党委在硬骨头面前敢于担当、不惧困难,我们毅然决然挑起重担。计划在五个月时间内完成“三改四化”。

记者:对石公桥镇未来的发展,请问卢书记你们镇党委有什么设想、远景规划吗?
卢曙光:未来五年,既是我镇加速发展、推动跨越、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更是我们大有作为、大干快上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将以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统一思想、坚定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紧密对接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品牌化、园区化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打造农业强镇。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实现集约化经营,打造名优品牌,发展城郊型生态特色农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强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资源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带、产业群,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物流、营销等服务业,因地制宜开发以产业为主导的观光游、采摘游等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和产业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民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培育新型农民。通过财政补贴杠杆,引导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改进生产方式。强化对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广泛应用农业新技术和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品种,以科技促进农民增收。
二、聚力民本民生改善,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富民惠民,切实解决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大会战。全面落实“两个全覆盖”、“五个精准到户”,突出金融、产业、智力帮扶,做好基础建设、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全镇658户1858人的脱贫任务。更加注重“底线民生”,以更大的热情关注民生、更实的举措保障民利、更多的成果满足民需,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帮助一批困难家庭走出困境;继续做好低保全面清理后的动态管理,持续加大群众临时困难和病灾救助、帮扶力度,确保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实施老年人幸福工程,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科学发展社会事业。突出抓好“基本民生”,科学持续推进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事业建设。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深化校园精细化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强校车管理,确保校园师生安全。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深化移风易俗,杜绝危险有害的交通行为。支持镇卫生院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计生新政,深化改革、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不断加强人防、双拥、优抚安置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坚持创新社会治理。规范信访秩序,打造法治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抓好民调工作,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强化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环保安全监管防控,制定安全责任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关注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创新社会调解机制,大力开展“无上访村(社区)”创建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聚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好家园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保护好绿色生态,实现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发展,建成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美好家园。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推进河长负责制,落实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向大气污染、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宣战,打一场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对照任务清单、责任规定和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污染治理。不断加强水土保持、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和生态资源管护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标准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推进“3+X”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
大力开展环保督查。完成重点污染企业整改任务。对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污染问题要盯紧盯牢,不整改到位,不允许开工生产。完成珍珠退养任务。坚持珍珠养殖“只出不进,只减不增”的原则,加强督导检查各村落实贯彻情况,坚决完成明年全部实现退养的目标任务。完成水库湖泊清水养鱼任务。下大力气整治投肥养鱼行为,规范村内发包活动,严格执行村发包、镇把关的规定,从源头上规避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聚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创先争优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需要政府更加勇于担当、勤政高效。我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一是坚持务实担当。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全面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把本领用在促进发展上。在担当中点燃激情、激发干劲,切实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问题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用心干事不空谈,扎实干事不懈怠,将民情帐记在脑海,村情图绘在心中,突出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高素质队伍。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把公众参与、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坚决整治“微腐败”现象,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使高昂的斗志、高效的运转、高质的服务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三是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加大对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三大准则,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持从严从俭,全面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打造“廉洁政府”。
飞蛾破茧折磨尽,两翅秀美舞翩翩……我们全镇干群一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按照中共鼎城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主动接受镇人大和社会各方的工作监督,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时不我待的意识、只争朝夕的精神、风雨兼程的干劲、舍我其谁的担当”,全力推进大建设、大发展,为建设石公桥镇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记者 陈新勇 通讯员 刘波/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