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 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_北京时间

北京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 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5)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五年来,北京的经济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

北京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 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9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五年来,北京的经济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全市新增中小学学位数超15万个,新增医疗床位数超9000张, 让更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十四五”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过去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北京继续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3000家以上;在雄安新区,有4000多家来自北京的企业扎根创业,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城市副中心发展也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北京输出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了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

 北京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

五年来,北京的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五年的经济增量约1.4万亿、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在减量发展背景下,为我国超大城市转型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今年年初,全市又接续启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在房山、顺义、昌平、大兴和亦庄“一区一策”,进一步打开内联中心城区、外协津冀的新发展格局。

目前,各区正在聚焦产业发展、宜业宜居、要素配置,以年度政策、任务、项目清单的方式,有序推进方案落地实施。今年年底,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开通试运营,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开工建设,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方面,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开诊,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宣武医院房山院区都要开工建设;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一批高校新校区加快建设,第四实验学校(大兴,北师大实验学校承办)、清华附中昌平学校等30多所学校相继建成投用,人大附中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北京八中亦庄新城学校等一批优质校加快建设,正在推进优质中小学位超过5万个。

  北京每天诞生300多家科技企业

十四五”时期,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北京,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密度超越硅谷。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还聚集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占总量近三成,机器人产业占全国三成以上,拥有全球最密集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多人次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等等,基础策源力和经济支撑力更加雄厚。

在京各类创新主体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剑华举例介绍,国内首个覆盖三大B细胞淋巴瘤的BTK抑制剂获批;自主研发的10亿像素级航空相机,是国内幅面最大、像元数最多、测绘精度最高的航空相机;全国首个完成10公里级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类似的“全球首创”“全国首个”还有很多。

  

  全市五年新增中小学学位数超15万个

“十四五”期间,北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家门口的公园越来越多了,更多可看、可及、可感的民生福祉在百姓身边落地。五年来,北京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5万个。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152家医院线上互认181项检验结果、300项检查结果。“老老人”“小小孩”方面,北京建设了2666家养老助餐点、覆盖超过九成的城乡社区,450多万名老年人都能就近解决吃饭问题。提供普惠托位超过3.1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园覆盖率均达到94%。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晓涛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市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博物馆总数居全国城市首位,新增医疗床位数超9000张, 每家综合医院都设立了儿科,全市养老床位数超15万张,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115家,覆盖207万老年人,让更多的老人就近就便获得照顾。北京将持续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推动更多资金“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杨帆

北京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 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5)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五年来,北京的经济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

北京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 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9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五年来,北京的经济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全市新增中小学学位数超15万个,新增医疗床位数超9000张, 让更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十四五”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过去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北京继续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3000家以上;在雄安新区,有4000多家来自北京的企业扎根创业,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城市副中心发展也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北京输出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了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

 北京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

五年来,北京的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五年的经济增量约1.4万亿、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在减量发展背景下,为我国超大城市转型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今年年初,全市又接续启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在房山、顺义、昌平、大兴和亦庄“一区一策”,进一步打开内联中心城区、外协津冀的新发展格局。

目前,各区正在聚焦产业发展、宜业宜居、要素配置,以年度政策、任务、项目清单的方式,有序推进方案落地实施。今年年底,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开通试运营,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开工建设,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方面,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开诊,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宣武医院房山院区都要开工建设;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一批高校新校区加快建设,第四实验学校(大兴,北师大实验学校承办)、清华附中昌平学校等30多所学校相继建成投用,人大附中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北京八中亦庄新城学校等一批优质校加快建设,正在推进优质中小学位超过5万个。

  北京每天诞生300多家科技企业

十四五”时期,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北京,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密度超越硅谷。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还聚集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占总量近三成,机器人产业占全国三成以上,拥有全球最密集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多人次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等等,基础策源力和经济支撑力更加雄厚。

在京各类创新主体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剑华举例介绍,国内首个覆盖三大B细胞淋巴瘤的BTK抑制剂获批;自主研发的10亿像素级航空相机,是国内幅面最大、像元数最多、测绘精度最高的航空相机;全国首个完成10公里级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类似的“全球首创”“全国首个”还有很多。

  

  全市五年新增中小学学位数超15万个

“十四五”期间,北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家门口的公园越来越多了,更多可看、可及、可感的民生福祉在百姓身边落地。五年来,北京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5万个。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152家医院线上互认181项检验结果、300项检查结果。“老老人”“小小孩”方面,北京建设了2666家养老助餐点、覆盖超过九成的城乡社区,450多万名老年人都能就近解决吃饭问题。提供普惠托位超过3.1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园覆盖率均达到94%。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晓涛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市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博物馆总数居全国城市首位,新增医疗床位数超9000张, 每家综合医院都设立了儿科,全市养老床位数超15万张,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115家,覆盖207万老年人,让更多的老人就近就便获得照顾。北京将持续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推动更多资金“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杨帆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