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美食博主炸薯条,有网友差点“毁容”!模仿网络短视频 当心有风险_北京时间

跟着美食博主炸薯条,有网友差点“毁容”!模仿网络短视频 当心有风险

最近,有网友因为模仿美食博主炸薯条被烫伤,甚至差点毁容。

跟着美食博主炸薯条,有网友差点“毁容”!模仿网络短视频 当心有风险

跟着美食博主炸薯条 有网友差点“毁容”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刷短视频,有时候还会模仿学习视频中的内容,比如说学做菜、学跳舞,还有模仿网红拍段子等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模仿短视频,当心有风险!据报道,最近,有网友就因为模仿美食博主炸薯条被烫伤,甚至差点毁容。

一位拥有700多万粉丝的美食博主拍摄分享了油炸薯条的视频。他说,只用两种食材就能解锁超级脆的薯条。他的制作方法看起来并不难,将盐水中煮熟的土豆捣成土豆泥,加入玉米淀粉,揉成面团,切成一条一条的,外面再裹上一层玉米淀粉,油炸至金黄捞出即可。

视频获得几十万的点赞,不少刷到视频的网友跟着这个做法做炸薯条。张女士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当她在油锅中放入薯条时,意外瞬间发生:薯条炸开,热油溅得到处都是,天花板上也有,而她的脖子也被飞溅的薯条烫出一片水泡,需要就医治疗。

今年17岁的小王,也是学那位美食博主的做法炸薯条,面部被烫出水泡,被医院诊断为二度烫伤,需要治疗三周左右才能恢复。小王说,自己学的是空乘专业,脸对于她来说太重要了,不能留下疤痕。

此外,还有今年上高一的小刘,也因为做了同款炸薯条,面部和手指上烫出了水泡。小刘后续也到了医院就诊,但面部仍旧留下了深色疤痕。

还有一位陈女士说,她的爸爸有厨师证,是几十年的做饭老手了,没想到,也在做这个炸薯条时失了手,3根手指被烫出了水泡,急诊诊断是一度-浅二度烫伤。

不过,不是所有模仿者都出现这种意外。记者注意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一些网友发布了成功制作这款炸薯条的视频,并没有发生被油烫到的情况。

那么美食博主分享的炸薯条操作方法,究竟有没有问题呢?对此,南京一家大型餐饮酒店的行政总厨说,从步骤来看,这位博主制作过程没有问题,如果操作得当,应该不会发生意外。

被烫伤的几位网友就向该美食博主反馈,希望可以提醒一下大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结果评论被删除,账号被拉黑。该博主事后曾在直播中表示,油炸本来就是有一定风险的,他自己做油炸的食物10次中也有9次会被油烫到。他向被油烫伤的网友表示抱歉,但认为错不在自己。

这则炸薯条的视频中,博主没有进行过风险提示,不过短视频平台则有在页面下方小字提示: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

记者搜索发现,其他一些美食博主尤其是出做饭教程的,会在画面显著位置进行风险提示。比如一位博主在爬树摘果子时,用字幕提醒危险不要模仿,还有的博主做水煮肉片,提醒网友这道菜出锅后泼上热油的操作存在风险。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当事博主需要为受伤的网友们负责吗?江苏同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小亮介绍,受伤的网友们如果诉诸法律,需要对受伤和美食博主的视频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举证,证明是因为看了这个视频后因为视频的错误步骤、错误提示、没有风险告知等原因造成受伤。他也提到,这位博主如果已经知道不止一人因此受伤,是有必要对制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提示的。

有人模仿特效抠坏眼睛 有人徒手开酒瓶受伤

实际上,近几年,不只是模仿做菜,还有模仿短视频中的其他内容而受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浙江6岁男孩小华的爸爸妈妈工作都比较忙,平时小华由爷爷奶奶带。小华的妈妈出差回到家,发现小华的左眼球就跟金鱼眼似的往外鼓出,而且眼球转动不灵活。

仔细追问儿子原因,可把小华妈妈吓得不轻。原来,小华因为模仿视频里“眼球突出来又装回去”的特效,就使劲去抠自己的眼睛。

(某短视频App上的“眼球突出”特效)

看着儿子的眼睛这么鼓,妈妈已经能想象小华当时抠得有多重了。

小华妈妈就赶紧带儿子去医院。医生说孩子眼睛明显鼓出,左眼外侧、上方、内上方的转动受限制了。眼部核磁显示,孩子左眼眼眶内球后有一片淤血!医生建议先保守治疗,如果淤血没有自动吸收,后期可能还要手术处理。

很多短视频APP里,有不少搞怪的特效,家长们还真是要提醒孩子,不能盲目模仿,以免造成伤害。

再比如说,有一段徒手用筷子开啤酒瓶的视频,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特别火。网友将筷子一头抵住啤酒瓶盖,再用手掌猛击另一头,瓶盖随即弹飞。不过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有尝试过的朋友在视频下方留言,“手掌太疼了”“酒没开几瓶,筷子断了一把”。还有模仿者称,自己曾用这种方法开瓶,不但没成功,还导致手掌严重受伤。

据报道,在浙江杭州一家医院,曾经在半个月内就有5例类似病例。他们都是在模仿这一“绝技”时,筷子直接扎进了手掌。医生说,手掌一般性戳伤,恢复期需要半年左右。现在夏天来了,喝啤酒的人多了起来,建议千万不要秀这种开瓶方式,一旦失手可能就会酿成意外,乐极生悲。

三名少年模仿短视频“晃船”酿悲剧

去年1月,在江苏徐州丰县的一个公园里发生一起溺水事件,原因也跟模仿短视频桥段有关。三名少年跳上了清理湖内杂草的小船,模仿起短视频平台流行的“晃船”桥段,在船上来回摇摆。

这3名少年在摇晃过程中,不慎全部落水。公园里的游客、公安、消防、当地民间救援队展开联手施救,3人先后被救上岸。但不幸的是,其中一名14岁少年因抢救无效死亡。

模仿短视频桥段 竟触碰法律红线

此外,还有人因为玩短视频中的热门挑战,触及法律红线。比如说,网上曾经流行一种摔跤姿势,叫“炫富挑战”。看似不小心摔的一跤,实则背后满满的心机,从主人身上摔出了一地奢侈品。广大网友纷纷效仿,有摔出一地玩具的,健身器材的,还有各种大牌化妆品的。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上海一名女子于某,在一小区门口看路上车辆较少,竟将车子逆向行驶停在马路上,然后趴在豪车门处,让朋友帮其摆拍“炫富挑战”。随后这名女子的所作所为被网友举报了。上海警方经调查取证,依法对于某实施的“机动车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决定。

浙江杭州还有个小伙子模仿网上的一种玩法,找陌生人用“菜换肉”。他强行用自己的烤馒头换邻桌的五花肉,结果不仅遭到拒绝,还被对方骂“神经病”,一气之下把人家揍了一顿,最后也被刑事拘留。

不可盲目跟风模仿短视频

这些模仿短视频的行为,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的事,但是风险却不少。提醒大家,对于视频中的风险要有一定的判断力,不要为了蹭热度、上热门盲目跟风。否则的话,就因为拍视频把自己给搭进去,这也太不划算了吧?

大家也经常刷到,现在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视频,会标注“请勿模仿”的字样,但是一句提示就能让平台全身而退、全部免责吗?到底哪些视频属于危险类视频?该怎样更好地设置安全提示?这一连串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规范。当然,眼下短视频中模仿是一个深受大家喜欢的方式,不是说因噎废食一味杜绝,而是希望呈现趣味追求流量的同时,不能无视社会责任。

图文来源:中央电视台、潇湘晨报、都市快报、新闻坊等

跟着美食博主炸薯条,有网友差点“毁容”!模仿网络短视频 当心有风险

最近,有网友因为模仿美食博主炸薯条被烫伤,甚至差点毁容。

跟着美食博主炸薯条,有网友差点“毁容”!模仿网络短视频 当心有风险

跟着美食博主炸薯条 有网友差点“毁容”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刷短视频,有时候还会模仿学习视频中的内容,比如说学做菜、学跳舞,还有模仿网红拍段子等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模仿短视频,当心有风险!据报道,最近,有网友就因为模仿美食博主炸薯条被烫伤,甚至差点毁容。

一位拥有700多万粉丝的美食博主拍摄分享了油炸薯条的视频。他说,只用两种食材就能解锁超级脆的薯条。他的制作方法看起来并不难,将盐水中煮熟的土豆捣成土豆泥,加入玉米淀粉,揉成面团,切成一条一条的,外面再裹上一层玉米淀粉,油炸至金黄捞出即可。

视频获得几十万的点赞,不少刷到视频的网友跟着这个做法做炸薯条。张女士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当她在油锅中放入薯条时,意外瞬间发生:薯条炸开,热油溅得到处都是,天花板上也有,而她的脖子也被飞溅的薯条烫出一片水泡,需要就医治疗。

今年17岁的小王,也是学那位美食博主的做法炸薯条,面部被烫出水泡,被医院诊断为二度烫伤,需要治疗三周左右才能恢复。小王说,自己学的是空乘专业,脸对于她来说太重要了,不能留下疤痕。

此外,还有今年上高一的小刘,也因为做了同款炸薯条,面部和手指上烫出了水泡。小刘后续也到了医院就诊,但面部仍旧留下了深色疤痕。

还有一位陈女士说,她的爸爸有厨师证,是几十年的做饭老手了,没想到,也在做这个炸薯条时失了手,3根手指被烫出了水泡,急诊诊断是一度-浅二度烫伤。

不过,不是所有模仿者都出现这种意外。记者注意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一些网友发布了成功制作这款炸薯条的视频,并没有发生被油烫到的情况。

那么美食博主分享的炸薯条操作方法,究竟有没有问题呢?对此,南京一家大型餐饮酒店的行政总厨说,从步骤来看,这位博主制作过程没有问题,如果操作得当,应该不会发生意外。

被烫伤的几位网友就向该美食博主反馈,希望可以提醒一下大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结果评论被删除,账号被拉黑。该博主事后曾在直播中表示,油炸本来就是有一定风险的,他自己做油炸的食物10次中也有9次会被油烫到。他向被油烫伤的网友表示抱歉,但认为错不在自己。

这则炸薯条的视频中,博主没有进行过风险提示,不过短视频平台则有在页面下方小字提示: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

记者搜索发现,其他一些美食博主尤其是出做饭教程的,会在画面显著位置进行风险提示。比如一位博主在爬树摘果子时,用字幕提醒危险不要模仿,还有的博主做水煮肉片,提醒网友这道菜出锅后泼上热油的操作存在风险。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当事博主需要为受伤的网友们负责吗?江苏同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小亮介绍,受伤的网友们如果诉诸法律,需要对受伤和美食博主的视频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举证,证明是因为看了这个视频后因为视频的错误步骤、错误提示、没有风险告知等原因造成受伤。他也提到,这位博主如果已经知道不止一人因此受伤,是有必要对制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提示的。

有人模仿特效抠坏眼睛 有人徒手开酒瓶受伤

实际上,近几年,不只是模仿做菜,还有模仿短视频中的其他内容而受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浙江6岁男孩小华的爸爸妈妈工作都比较忙,平时小华由爷爷奶奶带。小华的妈妈出差回到家,发现小华的左眼球就跟金鱼眼似的往外鼓出,而且眼球转动不灵活。

仔细追问儿子原因,可把小华妈妈吓得不轻。原来,小华因为模仿视频里“眼球突出来又装回去”的特效,就使劲去抠自己的眼睛。

(某短视频App上的“眼球突出”特效)

看着儿子的眼睛这么鼓,妈妈已经能想象小华当时抠得有多重了。

小华妈妈就赶紧带儿子去医院。医生说孩子眼睛明显鼓出,左眼外侧、上方、内上方的转动受限制了。眼部核磁显示,孩子左眼眼眶内球后有一片淤血!医生建议先保守治疗,如果淤血没有自动吸收,后期可能还要手术处理。

很多短视频APP里,有不少搞怪的特效,家长们还真是要提醒孩子,不能盲目模仿,以免造成伤害。

再比如说,有一段徒手用筷子开啤酒瓶的视频,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特别火。网友将筷子一头抵住啤酒瓶盖,再用手掌猛击另一头,瓶盖随即弹飞。不过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有尝试过的朋友在视频下方留言,“手掌太疼了”“酒没开几瓶,筷子断了一把”。还有模仿者称,自己曾用这种方法开瓶,不但没成功,还导致手掌严重受伤。

据报道,在浙江杭州一家医院,曾经在半个月内就有5例类似病例。他们都是在模仿这一“绝技”时,筷子直接扎进了手掌。医生说,手掌一般性戳伤,恢复期需要半年左右。现在夏天来了,喝啤酒的人多了起来,建议千万不要秀这种开瓶方式,一旦失手可能就会酿成意外,乐极生悲。

三名少年模仿短视频“晃船”酿悲剧

去年1月,在江苏徐州丰县的一个公园里发生一起溺水事件,原因也跟模仿短视频桥段有关。三名少年跳上了清理湖内杂草的小船,模仿起短视频平台流行的“晃船”桥段,在船上来回摇摆。

这3名少年在摇晃过程中,不慎全部落水。公园里的游客、公安、消防、当地民间救援队展开联手施救,3人先后被救上岸。但不幸的是,其中一名14岁少年因抢救无效死亡。

模仿短视频桥段 竟触碰法律红线

此外,还有人因为玩短视频中的热门挑战,触及法律红线。比如说,网上曾经流行一种摔跤姿势,叫“炫富挑战”。看似不小心摔的一跤,实则背后满满的心机,从主人身上摔出了一地奢侈品。广大网友纷纷效仿,有摔出一地玩具的,健身器材的,还有各种大牌化妆品的。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上海一名女子于某,在一小区门口看路上车辆较少,竟将车子逆向行驶停在马路上,然后趴在豪车门处,让朋友帮其摆拍“炫富挑战”。随后这名女子的所作所为被网友举报了。上海警方经调查取证,依法对于某实施的“机动车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决定。

浙江杭州还有个小伙子模仿网上的一种玩法,找陌生人用“菜换肉”。他强行用自己的烤馒头换邻桌的五花肉,结果不仅遭到拒绝,还被对方骂“神经病”,一气之下把人家揍了一顿,最后也被刑事拘留。

不可盲目跟风模仿短视频

这些模仿短视频的行为,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的事,但是风险却不少。提醒大家,对于视频中的风险要有一定的判断力,不要为了蹭热度、上热门盲目跟风。否则的话,就因为拍视频把自己给搭进去,这也太不划算了吧?

大家也经常刷到,现在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视频,会标注“请勿模仿”的字样,但是一句提示就能让平台全身而退、全部免责吗?到底哪些视频属于危险类视频?该怎样更好地设置安全提示?这一连串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规范。当然,眼下短视频中模仿是一个深受大家喜欢的方式,不是说因噎废食一味杜绝,而是希望呈现趣味追求流量的同时,不能无视社会责任。

图文来源:中央电视台、潇湘晨报、都市快报、新闻坊等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