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控压的患者,背后隐藏着致命危险?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忽高忽低,两种危险的血压波动小心被忽视,换季时尤为高发。
今天现场连线了一位80岁的高血压患者,这位患者的自我管理特别到位,每天按时吃药,不光自己每天测量,一有不舒服还会去医院测量,以下就是患者在医院做的24小时动态血压,随便找一个时间点看看,就是130/70的正常值。
然而当刘主任拿到这个血压曲线图时却说,这种血压水平只是看上去很美,实则有致命危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特意找来了这位患者在治疗前的夜间血压诊断图,可以看到血压最高为138,刘主任指出,这个血压在白天是属于正常值,但夜间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大于等于120/70mmhg,就属于高血压了,按这个标准来看,这位患者夜间血压多次异常升高。
凡是标星号的都是高血压
刘主任还指出,正常情况下,血压波动应该是白天高,夜间低,但这位患者白天与夜间的血压基本是持平状态,出现了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
这也就是本期文章的重点:老年人要当心的两种危险血压波动,一种就是昼夜节律异常,代表着心脑肾病的信号;另一种是换季时的血压忽高忽低,也与地域有关。
1
昼夜节律异常的两种表现
如果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降幅度小于10%,或者夜间血压不降反升这样的血压波动,我们称之为昼夜节律异常。
而昼夜节律异常的人群在老年人中出现的非常高,在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中,发生率69%,在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人中发生率83.3%。
专家提醒:判定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时,一天的血压数值可以都在正常范围内,单纯的日常测量某一个时间点的血压很难判定,需要查看24小时的动态血压,以血压的波动来判定。建议1-3月测一次。
2
心脑肾病变的信号:昼夜节律异常伤
①对心脑的损害
有研究数据表明,长时间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不仅会损伤靶器官,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急剧增加,例如腔隙性梗死、左室肥厚的患病率明显高出正常血压人群。
病例故事
一位高血压患者,白天的血压都正常,但近期相关检查显示,微量白蛋白尿呈阳性,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左心室的肥厚,出现这种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刘主任怀疑患者夜间的血压有异常升高,监测后发现夜间血压竟能达到170。
②对肾脏的损害
昼夜节律异常会损害肾脏的同时,与肾病互为因果,对于已经肾功能低下的患者来说,排纳排水等功能明显减退,夜间需要维持一定血压水平,去排除多余的电解质、有害物质,也会反过来导致昼夜节律异常。
3
干预昼夜节律异常的生活妙招
①可于晚间 (17:00~ 19:00)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30 min左右),老年人可推荐健身操、太极拳、散步等运动,有助于纠正血压节律异常;
②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利于降低仰卧位血压。
4
一个检测揪出血压波动背后的根源
想要更好地干预血压的波动,除了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可以通过仪器检查来评估,今天刘主任带来的一台设备,就能明确血压升高可能的机制,以便更精准、个体化地为高血压患者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刘主任提到,越是四季分明的地域,越容易引起血压的波动,但强调的是温度对血压异常波动的影响。
在寒冷的季节,更容易发生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导致血压的升高,相比之下,温暖的季节更不容易升高血压,一般认为,温度降低十度,收缩压可能会升高5-6mmhg。
现如今,冬春交替之际,乍暖还寒,更要小心避免血压忽高忽低带来的危害,尤其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
换季时血压忽高忽低的危害
①损伤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②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容易发生斑块的破裂、脱落,造成血管堵塞。
2
换季时必须调药的高血压患者
①冬季降压困难、血压不达标的患者;
②夏季血压过低、出现黑蒙或晕眩;
③产生血压相关的心脑肾病不良事件的患者。
专家提醒:建议在夏、冬两季各监测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了解换季时的血压变化。
专家出诊信息
刘蔚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周五上午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