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市场迎来一波新茶上市高峰,但几十克重的茶叶被装进各式漂亮的瓶子,外加泡沫、隔板、纸盒,包装比茶叶重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清明节前,市场迎来一波新茶上市高峰,但几十克重的茶叶被装进各式漂亮的瓶子,外加泡沫、隔板、纸盒,包装比茶叶重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据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杭州一家茶叶销售门店的调查,一款120克的龙井茶分装在两个密封的铝塑口袋中,塞进两个印有樱花纹的陶瓷罐里,外边套上大纸盒。纸盒卡在铺有黄绸缎的泡沫塑料里,上面盖个大盒子,外层贴上锃亮的金属包装,再整套放进硬纸质的大口袋。经过测量,全部包装的重量就达到1.5千克。
在杭州武林路上一家茶叶店,一款售价980元的龙井茶叶礼盒重量超过1千克,实际茶叶净重仅150克。店员介绍说,这款畅销的茶礼包装精致,送礼很体面,不少顾客一次买两盒。

一款售价980元的绿茶,茶叶净重150克,木盒外包装超过一公斤。新华社记者殷晓圣 摄
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村党总支书记孙斌经营西湖龙井多年,他介绍,目前市面上茶叶包装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高端礼品属性,以瓷瓶和手工包等包装为主;第二种是一般礼品属性,有打上“某某茶叶”的统一包装和铁质礼盒;第三种是小包装的茶样属性,往往设计感强、时尚度高。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高档礼品茶外部用烤漆木盒、竹盒,内部使用瓷瓶、陶罐和手工制作的锡罐等包装,仅包装盒成本就达到上百元。部分包装豪华的茶叶礼盒,包装体积达到实需体积的3至5倍,成本甚至超过茶叶本身。

“包装越好,茶叶溢价越高。”一名茶叶代理商透露,茶叶的礼品属性强,包装的材质、色系、造型等对售价有重要影响。比如某款武夷岩茶,仅50克重的茶叶用两三斤重的红木礼盒包装,礼盒成本就达到200元,茶叶售价高达6000元。
从去年10月开始,浙江泰涞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陆续接到茶叶包装订单,目前茶叶礼盒已订出50万套,可用于包装25万斤茶叶。企业总经理李来看透露,茶叶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小批量、个性化订单占比越来越大。
茶叶过度包装有一定普遍性、长期性。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消费者高度支持目前有关部门制定标准对食用农产品、茶叶、玩具、婴童产品、电子产品五类商品限制过度包装。消费者对茶叶过度包装问题关注程度最高,有40.7%的消费者认为疑似存在过度包装问题。消费者还希望食用农产品包装在能保鲜、易携带的同时,可以加开有效的可视“天窗”。

虽然从市场细分的角度看,茶叶包装迎合和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送礼需求,茶叶的适度包装设计,是为销售、运输服务的,人们通常基本认可高档茶叶需要有面子的包装。然而,现实问题是,高档礼品茶的过度包装现象越来越严重,带来多重负面影响。
“茶叶2两、包装2斤”导致的茶叶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这些包装废弃物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同时,“颜值”超过品质,茶企一味追求繁复精美的包装,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推动茶叶不合理涨价,让消费者承担不必要的费用,影响了购买体验和对品牌的信任度。
“茶叶2两、包装2斤”的受益者,不一定是茶农。茶叶的包装设计,跨过了茶农这一头,高档包装赚取了茶叶价格数倍的利润。豪华茶叶礼盒背后,往往隐藏着违规收送茶礼、回收茶礼套现、违规公款采购等“四风”问题。过度包装的高档茶叶,往往“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这就使得茶叶的性质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消协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标准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合理诉求,让商品包装既环保简约又贴近实际生活需求,还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建议在制定茶叶包装标准时,参考月饼粽子新标准在包装层数、包装成本比例、包装材质方面的要求,考虑单件小包装最低的重量不应低于一次冲泡的茶叶量,鼓励企业提供至少一包有透明窗口的小包装让消费者可以看到茶叶品质;建议在制定食用农产品包装的标准时,要求在包装上开设透明天窗或在包装无损情况下可以看到商品,以方便消费者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品质和成熟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来源:新华社、中国消费者网等
编辑:吴萤萤
责编:段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