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我区织密城乡养老服务网_北京时间

“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我区织密城乡养老服务网

“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我区织密城乡养老服务网

“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我区织密城乡养老服务网

9月5日,桥梓镇口头村72岁的失独老人孟桂伶拉着邻里互助员的手,眼里满是感动。今年以来,我区以“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精准破解城乡养老服务资源不均衡难题——通过志愿互助激活邻里温情,以公建民营模式升级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城乡老人养老获得感。

邻里互助:小互助点激活乡村大温情

桥梓镇口头村的邻里互助点,是全区145个农村互助点的缩影。这里以村委会为枢纽,发动党员、积极分子及普通群众加入互助队伍,依托“时间币”激励机制让爱心循环流动:互助员每完成一次理发、打扫、量血压或助农服务,便可积累时间币,兑换牙膏、毛巾、洗衣液等生活物品。

互助员展示《时间币兑换标准清单》。

“互助员对我们太热情了!知道我刚做完手术不能自理,第一时间上门打扫卫生,还教我认药、帮我吃药,月月来理发,啥活都帮着干,心里真暖和。”孟桂伶老人的话,道出了互助服务的温度。

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作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补充,优先在无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驿站的村庄设立,有效弥补当地养老服务空白。截至今年7月,全区邻里互助点已覆盖15个街道镇乡,吸纳各类志愿者644人,累计为21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互助志愿服务7万余人次,真正让“空巢”变“暖巢”。

公建民营:专业服务升级城区养老精度

相较于农村互助的温情,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更聚焦服务专业度。走进杨宋镇银铃养老服务中心,8位老人正在做手工,编织重阳节礼物。90岁的李桂荣声音洪亮,举起作品笑着说:“你看,这是我春节挂门上的,都是我们老年人自己做的,我可高兴了!”门口书架上,整齐码放着老人编织的“银铃花”。负责人介绍,银铃花花语是“一定要幸福”,这既是中心名字的由来,也承载着对老人的祝福。

老人正在做手工。

作为公建民营示范机构,银铃养老服务中心创新“医养+智慧”模式,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设立嵌入式医疗站,实现日常巡诊、慢性病管理全覆盖,让老人“小病不出院、大病快速转”。

而在怀柔城区的幸福里养老中心,专业服务已延伸到居家老人的床头。82岁的彭女士长年卧床,子女为其申请了家庭照护床位。家庭照护床位由政府采购服务,公建民营机构落地实施。护理员崔艳苹从2020年起便照顾彭女士:“帮她剪指甲、理发、洗头、泡脚,她虽不能说话,但常常握着我的手表示感谢。”

“我们梳理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确保人人达标。同时通过物质奖励和晋升机制,让基层护理员有奔头。”幸福里养老中心院长王丽霞介绍,作为四星级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中心始终重视护理队伍建设。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怀柔公众号】

记 者:狄玮钰

摄 影:狄玮钰

编 辑:杨 蕊

“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我区织密城乡养老服务网

“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我区织密城乡养老服务网

“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我区织密城乡养老服务网

9月5日,桥梓镇口头村72岁的失独老人孟桂伶拉着邻里互助员的手,眼里满是感动。今年以来,我区以“邻里互助+公建民营”双轮驱动,精准破解城乡养老服务资源不均衡难题——通过志愿互助激活邻里温情,以公建民营模式升级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城乡老人养老获得感。

邻里互助:小互助点激活乡村大温情

桥梓镇口头村的邻里互助点,是全区145个农村互助点的缩影。这里以村委会为枢纽,发动党员、积极分子及普通群众加入互助队伍,依托“时间币”激励机制让爱心循环流动:互助员每完成一次理发、打扫、量血压或助农服务,便可积累时间币,兑换牙膏、毛巾、洗衣液等生活物品。

互助员展示《时间币兑换标准清单》。

“互助员对我们太热情了!知道我刚做完手术不能自理,第一时间上门打扫卫生,还教我认药、帮我吃药,月月来理发,啥活都帮着干,心里真暖和。”孟桂伶老人的话,道出了互助服务的温度。

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作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补充,优先在无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驿站的村庄设立,有效弥补当地养老服务空白。截至今年7月,全区邻里互助点已覆盖15个街道镇乡,吸纳各类志愿者644人,累计为21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互助志愿服务7万余人次,真正让“空巢”变“暖巢”。

公建民营:专业服务升级城区养老精度

相较于农村互助的温情,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更聚焦服务专业度。走进杨宋镇银铃养老服务中心,8位老人正在做手工,编织重阳节礼物。90岁的李桂荣声音洪亮,举起作品笑着说:“你看,这是我春节挂门上的,都是我们老年人自己做的,我可高兴了!”门口书架上,整齐码放着老人编织的“银铃花”。负责人介绍,银铃花花语是“一定要幸福”,这既是中心名字的由来,也承载着对老人的祝福。

老人正在做手工。

作为公建民营示范机构,银铃养老服务中心创新“医养+智慧”模式,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设立嵌入式医疗站,实现日常巡诊、慢性病管理全覆盖,让老人“小病不出院、大病快速转”。

而在怀柔城区的幸福里养老中心,专业服务已延伸到居家老人的床头。82岁的彭女士长年卧床,子女为其申请了家庭照护床位。家庭照护床位由政府采购服务,公建民营机构落地实施。护理员崔艳苹从2020年起便照顾彭女士:“帮她剪指甲、理发、洗头、泡脚,她虽不能说话,但常常握着我的手表示感谢。”

“我们梳理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确保人人达标。同时通过物质奖励和晋升机制,让基层护理员有奔头。”幸福里养老中心院长王丽霞介绍,作为四星级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中心始终重视护理队伍建设。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怀柔公众号】

记 者:狄玮钰

摄 影:狄玮钰

编 辑:杨 蕊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