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简单了!太空中引用《兰亭集序》的意大利宇航员叫“莎莎”_北京时间

太不简单了!太空中引用《兰亭集序》的意大利宇航员叫“莎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近日,欧洲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太空写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在采访中她透露,引用兰亭集序是汉学家好友的建议,“他选得很准确”。据了解,萨曼莎会讲包括中文在内的6种不同语言,曾在中国参加联合训练。

太不简单了!太空中引用《兰亭集序》的意大利宇航员叫“莎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公元353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修禊的聚会上仰望苍穹,挥笔写下《兰亭集序》,成为后人争相临摹、记诵的千古名篇。

而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2022年10月12日,当国际空间站从距离地球420公里的高空,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飞越北京上空时,欧洲航天局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藉由千年之前的名句,骋目抒怀,表达她俯瞰寰宇时飞扬的心绪。

克里斯托福雷蒂12日在她的推特账号上发布了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文,并附上了英语和意大利语译文,以及拍摄自空间站的渤海湾和北京市的照片。

北京时间10月15日,这名意大利宇航员返回地球,并乘坐飞机抵达位于德国科隆的军用机场。记者在机场第一时间采访了她,告诉她这则推文在中国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们在感慨中国古典文学之美的同时,也盛赞她的中文水平。

那么,克里斯托福雷蒂为什么会选择《兰亭集序》中的诗句呢?她得知自己成为中国网红会有什么感受呢?在回答记者询问时,她表示这要感谢她的一位汉学家朋友!

“选这句诗要感谢我的好朋友,一位在中国生活了30年的汉学家。他在中国文学上造诣非凡,他建议我选这个诗句,这个选择非常准确。所以说,我在中国文学上不敢专美,我选择了好的诗句是因为选择了一位如此了解中国文学的好朋友。”

不过,克里斯托福雷蒂与中国的渊源远不止于此。她会讲包括中文在内的六种不同语言,还曾作为首批欧洲航天员,参加欧航局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中国共同举办的联合训练。

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中文名字,“莎莎”。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顺利进行,欧洲航天局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在相关领域加强合作。克里斯托福雷蒂无疑开了一个好头。

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也称赞她说:“她(克里斯托福雷蒂)汉语很棒,她的推文显示了她的中文功底。太空是属于世界的,人们无法在太空划定国界,因为太空站、人造卫星这些航天器围绕地球飞行,它们跨越国界、跨越文化、宗教,超越哲学和历史的分歧。这些跨越和超越时刻提醒我们,太空是高于我们人类生活世界的,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如此)。”

中国曾在不同场合反复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也已经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并实施合作项目。

中国空间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曾评价说,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不久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已按计划完成推进剂加注,并将择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待发射成功后,我国的国家太空实验室也将建成,随后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未来,中国空间站或许也将见证“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航天员也将与外国航天员一道,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外交部为萨曼莎点赞

10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为意大利的航天员点赞。毛宁表示,自古以来了解和探索宇宙就是人类的梦想。随着科技的进步,“上九天揽月”已经成为现实,探索与和平利用外空也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前几天我们也看到从中国空间站拍摄的视频,领略到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的美丽。各国理应携手合作,呵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让地球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萨曼莎的中文为何这样好?

萨曼莎与中国渊源颇深。

2017年,萨曼莎和另一位努力学中文的欧空局航天员一同来到山东烟台中国航天员海上训练基地,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王亚平、叶光富等人,进行过为期17天的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这是中外航天员在中国首次举行联合训练。当时,萨曼莎接受央视采访时还用中文说:“这是第一个机会,中国航天员和欧洲航天员在中国一起训练,我们的团队合作很顺利,很好。”

在当时的研讨会上,萨曼莎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莎莎”。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莎莎面对“你是否希望未来能够飞向中国的空间站?”的提问时,果断地说:“我特别希望!”

其实不光是萨曼莎,包括德国、法国等多名宇航员也早已开始学习中文、或对中文展现出极大兴趣。例如德国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中文名“马天”)早从2012年起就开始学习中文,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吸引如此多航天人才学习中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希望能“登上中国空间站”!

▲2017年8月,德国宇航员马天与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在中国山东烟台参加海上救生训练。(新华社)

第一位指挥国际空间站的欧洲女宇航员

会说六国语言

据公开资料显示,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1977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4岁时,在电视上看到“哥伦比亚”号的发射,仰望星空,她第一次做了关于太空的梦,宇宙的浩瀚让她困惑也让她痴迷,少年时,《星际迷航》里的女舰长成为她的“女神”。

2009年5月,32岁的她通过欧洲航天局选拔,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宇航员。2012年和2014年,她先后两次前往太空,执行驻留任务。2015年7月,克里斯托福雷蒂被意大利总统授予意大利最高荣誉之一——共和国骑士大十字勋章。2022年9月28日,萨曼莎担任国际空间站指挥官,她因此成为第一位指挥国际空间站的欧洲女宇航员,也是史上第二位担任国际空间站指挥官的意大利籍宇航员。

根据欧空局公布的欧洲宇航员个人履历显示,萨曼莎会说六国语言,分别是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中文,并且她还是欧空局内一个中国联络组的成员。

萨曼莎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多次分享过从太空拍地球的照片,拍到哪个国家可能就用这个国家的语言写推文,此前,拍到巴黎的时候,她用法语写推文,拍到雅典的时候,她用希腊文写推文。

2018年,萨曼莎出版随笔作品《成为一颗星:宇航学员日记》。在书中,她跟读者分享了宇航员的生活,不仅解答了大家好奇的航天领域的相关问题,也分享了她在空间站的生活细节,包括在太空看到日出日落、日食、极光、飓风、夜光云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宇航员在太空怎么上厕所、吃饭、洗澡,出舱进行太空漫步会有什么风险……她曾将150本迷你书带上太空,收录不同时代和语言的作品选摘,作为返航时给亲友的礼物。在这本随笔的每章开头,她也会引用那些充满诗意的词句,从荷马到里尔克,再到意大利和俄罗斯的歌谣歌词。

外国宇航员

在距地面400千米的国际空间站

引用《兰亭集序》直抒胸臆

这应该是

最“高”的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之一了吧

来源:@环球资讯、综合CGTN、央视军事、北京青年报、观察者网、上海译文、意烩等

编辑:周琼

责编:宋旸

太不简单了!太空中引用《兰亭集序》的意大利宇航员叫“莎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近日,欧洲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太空写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在采访中她透露,引用兰亭集序是汉学家好友的建议,“他选得很准确”。据了解,萨曼莎会讲包括中文在内的6种不同语言,曾在中国参加联合训练。

太不简单了!太空中引用《兰亭集序》的意大利宇航员叫“莎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公元353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修禊的聚会上仰望苍穹,挥笔写下《兰亭集序》,成为后人争相临摹、记诵的千古名篇。

而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2022年10月12日,当国际空间站从距离地球420公里的高空,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飞越北京上空时,欧洲航天局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藉由千年之前的名句,骋目抒怀,表达她俯瞰寰宇时飞扬的心绪。

克里斯托福雷蒂12日在她的推特账号上发布了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文,并附上了英语和意大利语译文,以及拍摄自空间站的渤海湾和北京市的照片。

北京时间10月15日,这名意大利宇航员返回地球,并乘坐飞机抵达位于德国科隆的军用机场。记者在机场第一时间采访了她,告诉她这则推文在中国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们在感慨中国古典文学之美的同时,也盛赞她的中文水平。

那么,克里斯托福雷蒂为什么会选择《兰亭集序》中的诗句呢?她得知自己成为中国网红会有什么感受呢?在回答记者询问时,她表示这要感谢她的一位汉学家朋友!

“选这句诗要感谢我的好朋友,一位在中国生活了30年的汉学家。他在中国文学上造诣非凡,他建议我选这个诗句,这个选择非常准确。所以说,我在中国文学上不敢专美,我选择了好的诗句是因为选择了一位如此了解中国文学的好朋友。”

不过,克里斯托福雷蒂与中国的渊源远不止于此。她会讲包括中文在内的六种不同语言,还曾作为首批欧洲航天员,参加欧航局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中国共同举办的联合训练。

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中文名字,“莎莎”。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顺利进行,欧洲航天局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在相关领域加强合作。克里斯托福雷蒂无疑开了一个好头。

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也称赞她说:“她(克里斯托福雷蒂)汉语很棒,她的推文显示了她的中文功底。太空是属于世界的,人们无法在太空划定国界,因为太空站、人造卫星这些航天器围绕地球飞行,它们跨越国界、跨越文化、宗教,超越哲学和历史的分歧。这些跨越和超越时刻提醒我们,太空是高于我们人类生活世界的,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如此)。”

中国曾在不同场合反复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也已经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并实施合作项目。

中国空间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曾评价说,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不久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已按计划完成推进剂加注,并将择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待发射成功后,我国的国家太空实验室也将建成,随后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未来,中国空间站或许也将见证“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航天员也将与外国航天员一道,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外交部为萨曼莎点赞

10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为意大利的航天员点赞。毛宁表示,自古以来了解和探索宇宙就是人类的梦想。随着科技的进步,“上九天揽月”已经成为现实,探索与和平利用外空也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前几天我们也看到从中国空间站拍摄的视频,领略到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的美丽。各国理应携手合作,呵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让地球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萨曼莎的中文为何这样好?

萨曼莎与中国渊源颇深。

2017年,萨曼莎和另一位努力学中文的欧空局航天员一同来到山东烟台中国航天员海上训练基地,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王亚平、叶光富等人,进行过为期17天的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这是中外航天员在中国首次举行联合训练。当时,萨曼莎接受央视采访时还用中文说:“这是第一个机会,中国航天员和欧洲航天员在中国一起训练,我们的团队合作很顺利,很好。”

在当时的研讨会上,萨曼莎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莎莎”。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莎莎面对“你是否希望未来能够飞向中国的空间站?”的提问时,果断地说:“我特别希望!”

其实不光是萨曼莎,包括德国、法国等多名宇航员也早已开始学习中文、或对中文展现出极大兴趣。例如德国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中文名“马天”)早从2012年起就开始学习中文,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吸引如此多航天人才学习中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希望能“登上中国空间站”!

▲2017年8月,德国宇航员马天与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在中国山东烟台参加海上救生训练。(新华社)

第一位指挥国际空间站的欧洲女宇航员

会说六国语言

据公开资料显示,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1977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4岁时,在电视上看到“哥伦比亚”号的发射,仰望星空,她第一次做了关于太空的梦,宇宙的浩瀚让她困惑也让她痴迷,少年时,《星际迷航》里的女舰长成为她的“女神”。

2009年5月,32岁的她通过欧洲航天局选拔,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宇航员。2012年和2014年,她先后两次前往太空,执行驻留任务。2015年7月,克里斯托福雷蒂被意大利总统授予意大利最高荣誉之一——共和国骑士大十字勋章。2022年9月28日,萨曼莎担任国际空间站指挥官,她因此成为第一位指挥国际空间站的欧洲女宇航员,也是史上第二位担任国际空间站指挥官的意大利籍宇航员。

根据欧空局公布的欧洲宇航员个人履历显示,萨曼莎会说六国语言,分别是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中文,并且她还是欧空局内一个中国联络组的成员。

萨曼莎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多次分享过从太空拍地球的照片,拍到哪个国家可能就用这个国家的语言写推文,此前,拍到巴黎的时候,她用法语写推文,拍到雅典的时候,她用希腊文写推文。

2018年,萨曼莎出版随笔作品《成为一颗星:宇航学员日记》。在书中,她跟读者分享了宇航员的生活,不仅解答了大家好奇的航天领域的相关问题,也分享了她在空间站的生活细节,包括在太空看到日出日落、日食、极光、飓风、夜光云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宇航员在太空怎么上厕所、吃饭、洗澡,出舱进行太空漫步会有什么风险……她曾将150本迷你书带上太空,收录不同时代和语言的作品选摘,作为返航时给亲友的礼物。在这本随笔的每章开头,她也会引用那些充满诗意的词句,从荷马到里尔克,再到意大利和俄罗斯的歌谣歌词。

外国宇航员

在距地面400千米的国际空间站

引用《兰亭集序》直抒胸臆

这应该是

最“高”的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之一了吧

来源:@环球资讯、综合CGTN、央视军事、北京青年报、观察者网、上海译文、意烩等

编辑:周琼

责编:宋旸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