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往来人但爱铜锅美
本期主荐
——涮羊肉——
都市往来人但爱铜锅美
天桥老金涮肉(虎坊路店)
店铺地址:南横东街1-24号陶然北岸底商
人均消费:123元/人
天下的美食千千万,北京的铜锅涮肉恐怕是极特别的一种。说他讲究,一锅清水、一盘鲜肉、一碗自己调的蘸料,男女老幼就吃个不亦乐乎,后厨甚至可能没有厨师。说他简单,这锅清水如何吃到最后都还是清水、这盘鲜肉如何个鲜法、这蘸料怎么个一家儿一个味儿,里头的门门道道就是告诉您,您也不一定能坚持落实。因为太麻烦!

能在北京扬名立万、一红几十年的铜锅涮肉店,掌门人必是个较真儿的人。比如天桥老金。天桥老金是家铜锅涮肉馆子,八十年代初就开张了。掌门人姓金,第一任掌门叫金富成,第二任叫金涛,是父子俩。

左:金富成 右:金涛
金富成的手艺是在天桥“爆肚石”,就是今天南来顺的前身学的。他当学徒的时候,有着“京城一把刀”之称的切肉师傅黑荫池,是金富成的师哥,所以金家父子俩都有一手切肉的好刀工。

铜锅涮肉的主角是“肉”, 自打四十多年前买卖开了张,金家掌门人每天凌晨三点,雷打不动地去市场选羊肉。肥的地方白,瘦的地方红,这样的羊肉才够鲜。选好了当天要用的羊肉,一般是凌晨五点,金家掌门人回到店里,把买好的肉,细细分割好。去掉多余的肉筋,这样羊肉吃起来会更嫩滑,这是天桥老金坚持了四十多年的细节。

金涛凌晨三点出发去市场选羊肉
老金家切羊肉要求肉随刀动,羊肉片有一定的厚度,这是父子俩心中老北京清真涮肉的标准。这标准在老金手下一坚持就是四五十年,如今老金岁数大了,他用的切肉长刀也磨小了不少,但是标准不能变。

肉好汤就清,料足味正浓。老金家的涮肉小料保持着百年前老北京回民的调味法。店里的芝麻酱不是花生芝麻酱,而是由“生”、“熟”两种风味的纯芝麻酱调合而成。熟麻酱是用水稀释的纯麻酱,生麻酱则是淋上热油的纯麻酱。熟麻酱滋润,生麻酱粘稠,两种混在一起,口感就有了层次。

此外,老北京回民的涮肉小料,还有一个讲究,就是用醋口解腻。掌门人金涛用的是六必居的龙门米醋,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纯粮酿造,酸味柔和、醇厚、回味绵长,最大限度的保持食材的原滋原味。

新切的羊肉,色泽鲜亮,用金涛的话讲,就像山楂糕一样。水开的时候下肉,盯着羊肉变白的那一瞬间夹起,然后在小料碗里卷一圈。小料的醋口和羊肉的鲜美互相衬托,麻酱的层次与羊肉的嫩滑相得益彰,细嚼回甘,十分完美。

本期掌门
——金富成 金涛——
历久弥新天桥老金
金家父子俩经营的涮肉馆最早先在新农街,属于天桥地界,食客们叫着叫着,就把店的地址和老板的姓搁一块儿,叫出来一个新招牌“天桥老金”,原来的名字早就没人记得了。用姓氏做招牌,也是北京老字号的一个特点,以姓为名,老板的身家荣誉,都在这块招牌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金富成有手艺,敢想敢干,四十多年前,看见国家有政策,就起了营业执照干了个体。创招牌的时候,儿子金涛是老金的得力大将,无冬历夏,起早贪黑围着店里转。如今,老金已经把家业彻底交给了金涛,小金做了掌门,成了顶梁柱,他更是一丝不敢松懈。

金涛
天桥老金涮肉如今搬到了虎坊路,金涛也从小金变成了老金,他依旧是凌晨三点去买羊肉,五点切羊肉,然后在店里忙活。金涛在乎细节,炒完菜灶台必须顺手擦干净,洗完的香菜要晾干水分再切好给客人上,遇到岁数大的客人,他都给扶到背风的位置安顿好才点菜……天桥老金涮肉换了地儿,但没变味儿,老客人们慢慢地都找了来。

新店里挂着白居易的《池上篇》。金涛最喜欢的两句是“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金涛觉得自己是个老派人,靠手艺赚钱,靠实力吃饭,什么都得亲力亲为。面对市场上那些创新的奇特口味,他的态度是:百花齐放 ,但是自己不迎合,把传统的味道做好、做足,对得起一路捧着自家字号的客人们,才是自己这辈子的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