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第一辆“130”轻卡——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_北京时间

【汽车文化】第一辆“130”轻卡——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

【汽车文化】第一辆“130”轻卡——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

【汽车文化】第一辆“130”轻卡——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

提到中国轻卡,很多人会想到北京BJ130型载货汽车,“130”一度也成为了中国轻卡的代名词。但是中国第一辆“130”轻卡不是北京BJ130型载货汽车,而是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它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汽车品种的空白,而且部分缓解了汽车供不应求的矛盾。

1957年5月,汽车工业管理局组织汽车拖拉机研究所与南京汽车制配厂(简称“南汽”)开发轻型载货汽车。7月二汽缓建,汽车工业管理局安排南汽仿制苏联嘎斯51型2.5吨载货汽车。

南汽提出了“以制造发动机为主,与专业厂结合,采取广泛协作,组织汽车生产”的方针,先后有11个省市的61家零部件厂参与试制。

1958年3月,南汽成功试制出3辆汽车,载重2.5吨,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因此第一机械工业部命名为跃进牌NJ130型汽车(简称“跃进NJ130”)。

1958年6月10日,一机部批准南京汽车制配厂更名为南京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第一家轻型汽车生产企业、第二家直属中央的汽车生产企业。同年跃进NJ130生产248辆,1960年生产1707辆。

1961年,南汽针对质量问题减产整顿。全面整顿后南汽不仅稳定了产品质量,并为扩大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步入70年代,跃进牌汽车已经陈旧落后,南汽开始着手进行产品改进。1975年,南汽试制出跃进NJ135变型车,可以适应农村需要。1980年该车型通过国家鉴定并投产,成为机械部向全国推荐的第一批节能产品。1983年,跃进NJ135更改为NJD134型,在80年代为南汽摆脱产品滞销发挥显著作用。

1978年,南汽与日本五十铃公司洽谈,引进该公司KS21车型驾驶室,之后决定先开发过渡产品,几经波折后在1982年将过渡车型NJ131作为换型产品。经过几轮试制,成功试制出NJ131、NJ131A、NJD131等3种型号,通过国家鉴定并于1985年投产。至此,南汽完成了换型产品开发,跃进NJ130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跃进NJ130是在基础薄弱、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广泛的协作配套关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是老一辈汽车人艰苦创业的结晶。它寄托着老一辈汽车人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创业热情和拼搏精神,为解决当时小宗货物运输运力不足的市场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撰文 / 刘静波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

【汽车文化】第一辆“130”轻卡——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

【汽车文化】第一辆“130”轻卡——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

【汽车文化】第一辆“130”轻卡——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

提到中国轻卡,很多人会想到北京BJ130型载货汽车,“130”一度也成为了中国轻卡的代名词。但是中国第一辆“130”轻卡不是北京BJ130型载货汽车,而是跃进牌NJ130型载货汽车,它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汽车品种的空白,而且部分缓解了汽车供不应求的矛盾。

1957年5月,汽车工业管理局组织汽车拖拉机研究所与南京汽车制配厂(简称“南汽”)开发轻型载货汽车。7月二汽缓建,汽车工业管理局安排南汽仿制苏联嘎斯51型2.5吨载货汽车。

南汽提出了“以制造发动机为主,与专业厂结合,采取广泛协作,组织汽车生产”的方针,先后有11个省市的61家零部件厂参与试制。

1958年3月,南汽成功试制出3辆汽车,载重2.5吨,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因此第一机械工业部命名为跃进牌NJ130型汽车(简称“跃进NJ130”)。

1958年6月10日,一机部批准南京汽车制配厂更名为南京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第一家轻型汽车生产企业、第二家直属中央的汽车生产企业。同年跃进NJ130生产248辆,1960年生产1707辆。

1961年,南汽针对质量问题减产整顿。全面整顿后南汽不仅稳定了产品质量,并为扩大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步入70年代,跃进牌汽车已经陈旧落后,南汽开始着手进行产品改进。1975年,南汽试制出跃进NJ135变型车,可以适应农村需要。1980年该车型通过国家鉴定并投产,成为机械部向全国推荐的第一批节能产品。1983年,跃进NJ135更改为NJD134型,在80年代为南汽摆脱产品滞销发挥显著作用。

1978年,南汽与日本五十铃公司洽谈,引进该公司KS21车型驾驶室,之后决定先开发过渡产品,几经波折后在1982年将过渡车型NJ131作为换型产品。经过几轮试制,成功试制出NJ131、NJ131A、NJD131等3种型号,通过国家鉴定并于1985年投产。至此,南汽完成了换型产品开发,跃进NJ130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跃进NJ130是在基础薄弱、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广泛的协作配套关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是老一辈汽车人艰苦创业的结晶。它寄托着老一辈汽车人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创业热情和拼搏精神,为解决当时小宗货物运输运力不足的市场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撰文 / 刘静波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