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天降小雨,7:00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闻》主播聂一菁一行人来到长春桥路口,她要在这个路口参与“礼让斑马线”的文明引导工作,切身体验雨天的早高峰路面交通的礼让情况如何。
“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正在北京市如火如荼展开。今天早晨天降小雨,7:00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闻》主播聂一菁一行人来到长春桥路口,她要在这个路口参与“礼让斑马线”的文明引导工作,切身体验雨天的早高峰路面交通的礼让情况如何。
长春桥路是三环与四环之间的一条重要联络线,它西邻世纪金源商圈,北邻万柳住宅区,早晚高峰期间,潮汐车流特征明显。
记者在路口看到,虽然早高峰尚未来到,绝大多数骑行人和路人,都能自觉遵守信号灯通过路口。机动车基本都能够做到礼让行人,有序等待。
记者观察到,长春桥路口的早高峰时段是从7:30分左右开始的,一直持续到8:30分左右。虽然人流没有短时聚集,但持续人流量大,也给路口的有序同行带来了挑战。
随着早高峰的到来,聂一菁也融入到了文明引导员的队伍中。“咱们别管往哪走,看准信号灯啊!”“别骑了,赶紧下来!”……这些引导员的声音,伴随着每一次绿灯与红灯的交替,在记者的耳边响起。
早晚高峰的“吼一声”在北京的大小路口都可以看到,这些社会力量的加入,让早晚高峰的路上,礼让在变多,不文明的行为在变少,有序等待在变多,抢行在变少。
今天在长春桥值守的社会力量中,还有不少“北京榜样”称号获得者的身影,他们参与到交通秩序的维护中,继续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路口体验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有个别后车车辆在等待时鸣嘀,催促斑马线前等待的头车。
狂按喇叭的“路怒”行为,不仅暴露了自身的低素质,还逼迫守规矩的“头车”司机不得不破规矩。可以说,如何实现让排队等待的汽车“消音”,营造一条安静的“车让人”斑马线,是早日实现“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目标的重要一步。
其实,早在2007年,北京机动车禁鸣喇叭的范围就已经从四环以内扩展至五环路(含)以内,但现实中各个拥堵路段的喇叭声依然此起彼伏。禁鸣规定之所以实行多年效果不彰,就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违反规定使用喇叭的,处100元罚款”的规则难以落到实处。相较于占道、违停等违章,乱鸣笛不可能被监控抓拍,几乎只能依靠交警进行处罚。但就算按了半天喇叭,交警在进行处罚时,很多司机就是不肯承认。
没有自我约束的文明驾驶习惯,斑马线前自觉停下的“良币”,也会被“劣币”所驱逐。更多的普及“电子声呐”、升级“电子眼”等科技手段,对更多不文明行为进行记录,多抓共促,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共同涵养出文明礼让、安全驾驶的交通大环境。
编辑:李娜
责编:刘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