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世纪中心物业保安与外卖骑手冲突的事件昨天冲上热搜。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有多名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外卖员,在事发地附近维权,喊着要求物业人员“道歉”。
杭州西溪世纪中心物业保安与外卖骑手冲突的事件昨天冲上热搜。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有多名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外卖员,在事发地附近维权,喊着要求物业人员“道歉”。
今天凌晨,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通报称,8月12日中午,某外卖平台一男性外卖骑手王某某,在西溪世纪中心园区送外卖过程中将栏杆踩歪,被园区保安拦下。外卖员因担心影响其他订单派送,于是当场下跪,引发现场人员聚集。属地派出所接警后立即出警赴现场处置,对涉事人员依法开展调查,后续将依据调查情况依法处理。
美团方面今天向记者回应称,冲突发生后,美团第一时间派遣专员前往现场协助骑手小哥处理冲突,并为其向物业支付了围栏维修费用。相关骑手伙伴已安全返回。对于骑手可能遭遇的不公正对待问题,将一管到底,并根据骑手诉求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切实维护骑手合法权益。
这一事件也引发外界对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外来人员,尤其是快递、外卖人员进出小区管理方式的关注。如何兼顾安全与效率、平衡业主情绪与快递小哥的感受,是一个亟待讨论的话题。
根据公开新闻报道梳理,外卖小哥和小区物业保安发生冲突的事件,近些年时有发生,更严重的甚至导致刑事案件。比如2023年12月5日晚,山东青岛李沧区某小区门口,因为保安不许外卖员骑车进小区送餐,双方发生冲突,外卖员被保安连捅数刀身亡。

矛盾为何长期存在?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小区物业的保安实际上是在遵循业主委员会制定的规约。规约或规定不允许共享单车或外卖骑手骑电动车进入小区。而根据外卖平台规则,外卖员和快递员被要求将订单送到客户的家门口。外卖快递配送的要求要求与小区规约之间存在明显冲突。如果外卖、快递无法按要求送到门口,配送员将面临平台处罚;如果外卖员选择将订单送到门口,保安则可能会因违反规约而受到业主投诉或上级领导的指责。
朱巍指出,这种矛盾在实践中很难调和,因此许多小区采取了一些折中的解决办法,比如设置外卖柜和快递柜,将其放置在小区可停车区域。但大部分平台规定,快递员只有在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才可将包裹或外卖放入柜中。此外,不同小区的外卖柜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外卖柜需要密码或扫码才能打开,管理较为严格,而另一些则完全敞开,任何人都可以取走外卖,这也导致了一些外卖被错拿甚至被偷走。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朱巍分析到,这种折中的解决方案并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小区要求快递员和快递员将车停在固定的地方,步行进入小区送货。尽管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冲突,但它对外卖员和快递员的配送时间造成了额外的压力,超时或导致他们承担相应责任,甚与他们的KPI考核挂钩,影响绩效。无论是平台与物业管理之间的矛盾,还是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最终的压力或集中到外卖员和快递员身上,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的责任分担机制。
平台是否需承担更大责任?
对于这次杭州的外卖小哥和保安的冲突事件,许多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不少人认为,在矛盾的背后,外卖平台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如果平台的算法给外卖骑手多一点时间,或许他们就不会有如此大的时效负担和心理压力,也就不会产生过激行为。这样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朱巍表示,平台对配送时间长短的设定,与消费者购物需求密切相关。例如,根据路途计算的时间、商家出货时间和外卖员配送时间等,如果时间设置过长,可能最终都需消费者承担。因此,有时不能过于宽松地设定时间。
其次,即使放宽时间限制,如果提前完成任务,外卖员也不会休息而是立即接下一单。所以在实践调研中发现,运用延长配送时间的方式有一定作用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如果考核标准和业务指标不改变,仅增加时间或无法解决问题。
因此,在考虑这个问题时,朱巍提出,平台不能简单地将时间延长,而应从算法角度进行平衡。一方面要考虑外卖员在规定时间内送达的科学时间,时间设定的前提不能违反交通规则或规划不合理路线;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极端天气等因素对送货时间的影响。
朱巍提到,平台在进行考核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关键在于算法的平衡问题。相关部门曾多次提到外卖小哥的权益保障问题。在算法领域,他们提到了“算法折中”的概念,即平台、外卖员权利和消费者需求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不能只倾向消费者而压榨外卖员利益,但也不能完全偏袒外卖员。

来源中国青年网
如何保障配送“最后一公里”?
外卖骑手送餐路上,常常被卡在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小区不让进、楼号不好找、电动车无处停、电梯不能坐、以及因为进门问题与保安发生冲突等等,不仅增加了骑手配送难度,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进而形成社会问题。为此,不少地方开始探索建设“骑手友好社区”“骑手友好校园”,助力畅通外卖骑手送餐之路。
截至今年7月,我国至少有14个城市已建立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通过协商外卖骑手通行机制、划定专用停车区、设置小区地图等一系列贴心举措,这些社区不仅为骑手提供了“货真价实”的便利,更体现出城市对骑手群体的人文关怀。
美团相关人士也表示,在事件之后将采取三大举措以进一步保障骑手权益:包括完善骑手权益保护团队;探索多方共赢建设更多骑手友好社区;协同社会各方优化骑手配送的安全及意外事件应对保障。
朱巍认为,一方面,外卖员和快递员的车辆问题亟待解决。许多大城市对摩托车和电动车的使用都有严格限制,很多超大城市甚至全面禁行电动车。因此,平台公司应运用算法,考虑多样化的运送模式。另一方面,在规划配送路线时,平台公司不应仅依赖算法寻求最短路径。因为有些道路对电动车限行,而有些规划路径需要逆行等。此种情况下,若发生交通事故,即使有商业保险,最终利益受损的仍然是外卖员。因此,平台在设计路线时需要更加谨慎,确保外卖员和快递员安全。
关于对外卖员和快递员的考核制度,朱巍建议,KPI指标应更加灵活,而不能通过算法不断压缩配送时间。此外,平台应在考核中给予他们更多人性化考虑。
谈到经济利益与人格尊严之间的平衡,朱巍认为,平台在这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工具,还应当负责平衡消费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为此,平台需要依赖复杂的算法逻辑体系,以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合理保障。然而,当前的灵活用工模式,比如强制外卖员和快递员注册为个体工商户,这在实际操作中对外卖员和快递员并不公平。这种做法将平台与外卖员和快递员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从而使平台得以规避劳动保障方面的责任,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削弱了他们的劳动保障。对此,朱巍呼吁应为外卖员和快递员提供更加稳固的保障措施。作为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享有劳动尊严。这种尊严不仅体现在劳动报酬的数额上,还应体现在劳动过程中受到尊重。
此外,朱巍建议,社区或业主委员会可针对当前的外卖服务情况,制定更适合自己小区的管理办法,更好保护外卖员和快递员的权益。其实,外卖员和快递员的权益保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劳动者尊严和权益的提升。

来源东方IC
记者:青芮
责编:江宁、青芮、彭妍、臧天翊(实习)、周载祎(实习)、万迎辰(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