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骑行友好城市”,点燃文旅发展“新引擎”
今年以来,昌平区围绕打造“骑行友好城市”目标,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将骑行、运动、文旅、农商等各类生产要素集聚起来,推动骑行运动产业升级,把骑行经济做深做实,刺激全区文旅体融合综合消费,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骑行基础设施
保障骑行体验无痛点
作为昌平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昌平42公里骑行绿道为户外骑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今年,昌平文旅集团与区园林绿化局积极推进42公里骑行绿道改造提升项目,目前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仍在完善中,拟于2025年开工。

为进一步创建良好的骑行环境,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心的骑行体验,除了提升骑行道路环境以外,昌平区还以骑行驿站为抓手,加快推进旗舰驿站、专业驿站和共享驿站的布局,加速骑行友好城市建设。
今年,昌平区重点推进“333”骑行驿站体系构建。据统计,目前昌平区共有48家骑行驿站,其中专业骑行驿站15家、共享骑行驿站33家。驿站主题包括餐厅类、水吧类、民宿类、自行车专卖类、社区服务类、骑行俱乐部驿站、商场类、汽车营地类、洗车类、采摘类等,覆盖流村、延寿、兴寿、十三陵、南口等各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造精品骑行活动
化“流量”为“留量”
骑行、赏景、品美食……今年5月,第二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在昌平区落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600名自行车运动精英及骑行爱好者齐聚一堂,竞相驰骋,在青山绿水间挥洒汗水,释放运动激情。

今年是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在昌平区举办的第二年,借由赛事让参与者深入体验昌平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透过体育文化赛事打造多维交流与布局,为昌平“打造骑行友好城市”战略构想再添崭新注解。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昌平区重点推进了14场精心策划的骑行赛事活动,包括第二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骑行昌平“环十三陵”骑行文化节第二季(共6场)、骑行昌平美食挑战美食之旅、“骑行昌平 耀骑北京”、流村“长城美景 边关骑迹”骑行、居庸关线上骑行挑战、十三陵线上骑行、喜德盛车迷节(北京站)等,通过骑行这一绿色、低碳的运动方式,展现昌平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促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据统计,上半年14场赛事活动吸引1万余人次直接参与骑行,累计吸引约5万人次间接参与,以体育赛事搭台、吸引全国的自行车爱好者走进昌平,让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优势互补,形成流量新入口,化“流量”为“留量”,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推进骑行产业升级
实体和线上多管齐下
今年,昌平区持续推进2个骑行产业项目实施。其中,温榆河骑行主题公园项目已初步形成《温榆河骑行主题公园概念方案》和《温榆河骑行主题公园推进实施方案》;流村骑旅度假小镇项目也正在持续推进中。
同时,昌平区搭建了昌平区骑行产业数字平台,据介绍,目前平台建设初具雏形,骑行线路展示、骑行商城、骑行活动报名、骑行俱乐部、赛事活动日历等功能基本具备。

此外,链接骑行相关产业资源,引进了17家骑行俱乐部,成立1个高校联盟,推进骑行产业相关研究,研究形成《成都绿道调研报告》,以借鉴其他城市的骑行经验,为打造“骑行友好城市”助力。
下一步,昌平区将积极推进和落实骑行驿站的招募与合作,下半年争取新增30家骑行驿站;推进6场骑行活动顺利举办、两大骑行产业项目实施、骑行产业数字平台的应用推广,并围绕骑行驿站扶持政策、骑行产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平台的推广资金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判和论证,形成有效的落地举措,实现文旅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文/向凌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