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图花钱“挽回”爱情,结果前任已嫁人!花钱挽回感情,这能靠谱吗?_北京时间

企图花钱“挽回”爱情,结果前任已嫁人!花钱挽回感情,这能靠谱吗?

男女朋友恋爱中难免会分分合合,现在在网上却出现了一些“情感挽回大师”,声称只要花钱就能帮你挽回前任的感情。实际上,这种听着让人动心的说法背后却可能暗藏陷阱。

企图花钱“挽回”爱情,结果前任已嫁人!花钱挽回感情,这能靠谱吗?

企图花钱“挽回”爱情 结果前任已嫁人

男女朋友恋爱中难免会分分合合,现在在网上却出现了一些“情感挽回大师”,声称只要花钱就能帮你挽回前任的感情。实际上,这种听着让人动心的说法背后却可能暗藏陷阱。

最近,上海市首起“情感挽回大师”诈骗案宣判,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购买情感挽回服务的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有4500余人。

所谓的“情感挽回大师”究竟存在怎样的套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咱们先来从上海牛先生的被骗遭遇说起。2020年7月,牛先生与前任感情出现问题,微信、电话都被对方拉黑了。所谓病急乱投医,这位深受感情困扰的牛先生,上网搜索挽回技巧,被一条广告语深深吸引,广告上写着“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他就添加了该机构的微信。

这家名为山东拾花教育咨询的机构承诺,只需提供前任的个人信息,就会安排专属“情感专家”联系劝导,帮助修复感情。但前提是,牛先生不得主动与前任联系,也不能介入“情感挽回”工作,一切要听“专家”的指示。实际上,这个细节恰恰是为这个骗局埋下了伏笔。

这位一心想挽回感情的牛先生立即交纳了3280元咨询费,并与对方签订合同。机构安排的“情感专家”告诉牛先生,已经与其前任取得联系。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位“情感专家”一会儿说“发现前任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引导”,一会儿又说“前任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以多种理由要求牛先生继续转账。

直到2021年4月,牛先生一共花了3.4万余元,但始终没有等到复合的消息。他反复询问机构,得到的只有一次次的敷衍和拖延。去年5月,牛先生一气之下报了警,这才得知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实,这家机构压根从来没有联系过他的前任,而且前任现在已经结婚了。

被情所困的客户如何一步步被套路?

牛先生报案后,去年6月,上海警方侦破了这起新型“情感挽回”诈骗案。去年7月,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肖某某、吕某某等31人。经查,这个“情感挽回”的骗子团伙的背后是一家咨询公司,内部分工明确,包括客服部、分析部、咨询部等,每个部门都有对应的“角色”。

客服部先在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广泛发布广告信息,吸引遇到情感问题的人添加微信,了解基本情况后,将目标客户信息推送至分析部。

分析部则按照情感需求类型,捏造成功案例加深客户信任感。同时,分析部还询问恋爱日常、旅游和外出就餐等细节,从中判断客户的经济状况,确定诈骗金额,之后交给咨询部实施诈骗。

您想啊,越到后期客户花的钱越多,但是却没有收到复合消息,自然就免不了要投诉公司。公司也有办法应对,一般的处理方式是更换导师、延长服务期,实在难以处理再同意退款,这时候还会利用合同上事先设计好的“霸王条款”逃避责任,仅仅是象征性地退还部分钱款来“安抚”客户。为了规避风险,这个骗子团伙还会注销公司或将公司更名,换个马甲继续实施诈骗。

按理来说,被害人只要和前任一沟通,不就会很容易露馅吗?所谓的“情感专家”就会要求被害人不得主动联系前任,让双方无法沟通,消除了露馅的可能性,再伪造聊天记录截图,谎称正在做对方工作,或者编造对方已有新恋情等虚假信息,不断诱骗被害人花钱升级服务项目。前面说的牛先生就是乖乖听了专家的诱导,结果女友已嫁作他人妇。

不仅被害人没有与前任联系过,实际上,这些骗子也从未与对方联系,仅仅是利用话术来诈骗。据介绍,被害人年龄跨度从“00后”至“60后”。有的受害者本来想拯救自己濒临破碎的家庭,不曾想花了1万多买的课程毫无效果,妻子还拉黑了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甚至将自己起诉到了法院。还有的受害者是在校学生,无法支付昂贵的服务费,被咨询师引导去借贷交钱。

一些原本情感受到重创的被害人,很容易被骗子的话术成功“洗脑”,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钱没了感情也没了。说穿了,这些骗子就是在普通人的“情感危机”中挖掘商机,但是看起来再精明的骗术也有被戳穿的一天。

上个月的30日,法院作出判决,该案涉及31名被告人,被告人肖某某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其他被告人分别获期限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些利用情感挽回套路诈骗的不法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大快人心!

网上现“情感挽回”服务专家:或涉嫌虚假宣传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采访公安机关了解到,去年,打着“情感挽回”旗号的诈骗案件呈多发态势。多地警方破获多起此类诈骗案。这些团伙招募、培训大量员工,并精心包装,实施诈骗。专家分析,情感咨询需求火爆,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遭遇情感危机,宁愿上网“求医问药”,也不愿对身边人袒露心声。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记者在小红书上,搜索“情感挽回”“挽回前任”等词语,能看到不少人或机构在为失恋者“出谋划策”,发布相关文章。还有部分标注“情感挽回”的机构在小红书上投放广告,比如宣称“教你一步怎么挽回破碎的情感,保卫真挚爱情”。我们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也能搜出许多情感咨询服务。有一些可能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也有不少就是别有用心的骗子。

记者在黑猫投诉以“情感挽回”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投诉量有600多条,内容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诱导消费、后期不提供服务等方面,单条投诉金额从数百元、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那么网上诸多的“情感挽回”服务,是否就一定都是骗局呢?有律师表示,这取决于服务的内容,因为“情感挽回”服务的实际效果难以预测和保证,如果仅为失恋或婚姻不幸的群体提供心理辅导、传授交流沟通的技巧,那么此类服务不违规。不过,如果商家宣称能够帮助消费者挽回情感、拯救婚姻,那就属于虚假宣传。

律师还称,假如网络平台明知或应知这类虚假夸大信息的存在,比如存在允许此类服务的广告投放等情况,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在我看来,平台对“感情挽回”方面的广告应该加大审核力度,别为了利益沦为了违法生意的“黑色通道”。

擦亮眼睛别给“情感大师”交智商税

另外,据上海警方介绍,此类案件侦破难度较高。一些被害人求复合心切,情感上较为冲动,一般不会察觉到被骗,加上涉及个人隐私,即使发现上当往往也不太愿意主动报警。

爱情不是想买就能买,面对情感危机的朋友,一定要保持理性,擦亮眼睛,不要盲目相信花钱找“大师”就能挽回前任,一旦发现被骗,也要勇于报警维权。

有很多网友调侃此事,与其花这么多钱给骗子,还不如直接转账给对象更管用。话糙理不糙,花这么多功夫和所谓的“大师”沟通,还真不如好好花心思和对方交流,没准儿情感方面会迎来更多转机,您说是不是?

图文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央广网等

企图花钱“挽回”爱情,结果前任已嫁人!花钱挽回感情,这能靠谱吗?

男女朋友恋爱中难免会分分合合,现在在网上却出现了一些“情感挽回大师”,声称只要花钱就能帮你挽回前任的感情。实际上,这种听着让人动心的说法背后却可能暗藏陷阱。

企图花钱“挽回”爱情,结果前任已嫁人!花钱挽回感情,这能靠谱吗?

企图花钱“挽回”爱情 结果前任已嫁人

男女朋友恋爱中难免会分分合合,现在在网上却出现了一些“情感挽回大师”,声称只要花钱就能帮你挽回前任的感情。实际上,这种听着让人动心的说法背后却可能暗藏陷阱。

最近,上海市首起“情感挽回大师”诈骗案宣判,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购买情感挽回服务的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有4500余人。

所谓的“情感挽回大师”究竟存在怎样的套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咱们先来从上海牛先生的被骗遭遇说起。2020年7月,牛先生与前任感情出现问题,微信、电话都被对方拉黑了。所谓病急乱投医,这位深受感情困扰的牛先生,上网搜索挽回技巧,被一条广告语深深吸引,广告上写着“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他就添加了该机构的微信。

这家名为山东拾花教育咨询的机构承诺,只需提供前任的个人信息,就会安排专属“情感专家”联系劝导,帮助修复感情。但前提是,牛先生不得主动与前任联系,也不能介入“情感挽回”工作,一切要听“专家”的指示。实际上,这个细节恰恰是为这个骗局埋下了伏笔。

这位一心想挽回感情的牛先生立即交纳了3280元咨询费,并与对方签订合同。机构安排的“情感专家”告诉牛先生,已经与其前任取得联系。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位“情感专家”一会儿说“发现前任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引导”,一会儿又说“前任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以多种理由要求牛先生继续转账。

直到2021年4月,牛先生一共花了3.4万余元,但始终没有等到复合的消息。他反复询问机构,得到的只有一次次的敷衍和拖延。去年5月,牛先生一气之下报了警,这才得知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实,这家机构压根从来没有联系过他的前任,而且前任现在已经结婚了。

被情所困的客户如何一步步被套路?

牛先生报案后,去年6月,上海警方侦破了这起新型“情感挽回”诈骗案。去年7月,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肖某某、吕某某等31人。经查,这个“情感挽回”的骗子团伙的背后是一家咨询公司,内部分工明确,包括客服部、分析部、咨询部等,每个部门都有对应的“角色”。

客服部先在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广泛发布广告信息,吸引遇到情感问题的人添加微信,了解基本情况后,将目标客户信息推送至分析部。

分析部则按照情感需求类型,捏造成功案例加深客户信任感。同时,分析部还询问恋爱日常、旅游和外出就餐等细节,从中判断客户的经济状况,确定诈骗金额,之后交给咨询部实施诈骗。

您想啊,越到后期客户花的钱越多,但是却没有收到复合消息,自然就免不了要投诉公司。公司也有办法应对,一般的处理方式是更换导师、延长服务期,实在难以处理再同意退款,这时候还会利用合同上事先设计好的“霸王条款”逃避责任,仅仅是象征性地退还部分钱款来“安抚”客户。为了规避风险,这个骗子团伙还会注销公司或将公司更名,换个马甲继续实施诈骗。

按理来说,被害人只要和前任一沟通,不就会很容易露馅吗?所谓的“情感专家”就会要求被害人不得主动联系前任,让双方无法沟通,消除了露馅的可能性,再伪造聊天记录截图,谎称正在做对方工作,或者编造对方已有新恋情等虚假信息,不断诱骗被害人花钱升级服务项目。前面说的牛先生就是乖乖听了专家的诱导,结果女友已嫁作他人妇。

不仅被害人没有与前任联系过,实际上,这些骗子也从未与对方联系,仅仅是利用话术来诈骗。据介绍,被害人年龄跨度从“00后”至“60后”。有的受害者本来想拯救自己濒临破碎的家庭,不曾想花了1万多买的课程毫无效果,妻子还拉黑了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甚至将自己起诉到了法院。还有的受害者是在校学生,无法支付昂贵的服务费,被咨询师引导去借贷交钱。

一些原本情感受到重创的被害人,很容易被骗子的话术成功“洗脑”,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钱没了感情也没了。说穿了,这些骗子就是在普通人的“情感危机”中挖掘商机,但是看起来再精明的骗术也有被戳穿的一天。

上个月的30日,法院作出判决,该案涉及31名被告人,被告人肖某某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其他被告人分别获期限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些利用情感挽回套路诈骗的不法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大快人心!

网上现“情感挽回”服务专家:或涉嫌虚假宣传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采访公安机关了解到,去年,打着“情感挽回”旗号的诈骗案件呈多发态势。多地警方破获多起此类诈骗案。这些团伙招募、培训大量员工,并精心包装,实施诈骗。专家分析,情感咨询需求火爆,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遭遇情感危机,宁愿上网“求医问药”,也不愿对身边人袒露心声。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记者在小红书上,搜索“情感挽回”“挽回前任”等词语,能看到不少人或机构在为失恋者“出谋划策”,发布相关文章。还有部分标注“情感挽回”的机构在小红书上投放广告,比如宣称“教你一步怎么挽回破碎的情感,保卫真挚爱情”。我们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也能搜出许多情感咨询服务。有一些可能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也有不少就是别有用心的骗子。

记者在黑猫投诉以“情感挽回”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投诉量有600多条,内容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诱导消费、后期不提供服务等方面,单条投诉金额从数百元、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那么网上诸多的“情感挽回”服务,是否就一定都是骗局呢?有律师表示,这取决于服务的内容,因为“情感挽回”服务的实际效果难以预测和保证,如果仅为失恋或婚姻不幸的群体提供心理辅导、传授交流沟通的技巧,那么此类服务不违规。不过,如果商家宣称能够帮助消费者挽回情感、拯救婚姻,那就属于虚假宣传。

律师还称,假如网络平台明知或应知这类虚假夸大信息的存在,比如存在允许此类服务的广告投放等情况,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在我看来,平台对“感情挽回”方面的广告应该加大审核力度,别为了利益沦为了违法生意的“黑色通道”。

擦亮眼睛别给“情感大师”交智商税

另外,据上海警方介绍,此类案件侦破难度较高。一些被害人求复合心切,情感上较为冲动,一般不会察觉到被骗,加上涉及个人隐私,即使发现上当往往也不太愿意主动报警。

爱情不是想买就能买,面对情感危机的朋友,一定要保持理性,擦亮眼睛,不要盲目相信花钱找“大师”就能挽回前任,一旦发现被骗,也要勇于报警维权。

有很多网友调侃此事,与其花这么多钱给骗子,还不如直接转账给对象更管用。话糙理不糙,花这么多功夫和所谓的“大师”沟通,还真不如好好花心思和对方交流,没准儿情感方面会迎来更多转机,您说是不是?

图文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央广网等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