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滴滴生意? “搅局者”永安行驶入网约车“红海” 去年净利暴跌77%_北京时间

抢滴滴生意? “搅局者”永安行驶入网约车“红海” 去年净利暴跌77%

它曾参股并购了困境中的哈罗单车(后更名为“哈啰出行”),根据公开资料,永安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拥有6年的运营经历,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主营业务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销售、建设和运营。

抢滴滴生意? “搅局者”永安行驶入网约车“红海” 去年净利暴跌77%

滴滴的对手们陆续上线。最近一次是,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安行”)发布公告称,收到常州市交通运输局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可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业务,证件有效期至2024年5月7日。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网约车新政的相关规定,企业获得经营许可证后,若实际运营仍需获得所在城市的网约车牌照。据公开资料,截至2018年10月,全国有246个城市出台了网约车监管政策。这意味着,目前仅拿到常州市许可证的永安行才刚刚开始。

似乎尘埃落定的共享出行行业,又有新玩家,这会是一场无限的竞争么?

烧钱的赛道

永安行与共享出行的渊源其实很早。它曾参股并购了困境中的哈罗单车(后更名为“哈啰出行”),根据公开资料,永安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拥有6年的运营经历,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主营业务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销售、建设和运营。其自行车租赁以有桩租赁为主,主要客户是政府机构、以三线以及以下市县为主。

这和哈罗单车的用户群一拍即合。也正是由于布局二三线城市,避开了ofo与摩拜的与正面竞争,哈罗单车生存了下来。

不仅如此,永安行投资哈罗单车后,蚂蚁金服、复星等多家机构也陆续跟进,带来了高达6亿美元的投资。与此同时,蚂蚁金服亦对哈啰出行密集投资。2017年12月,蚂蚁金服等参与哈啰出行3.5亿美元D1轮投资;2018年4月,蚂蚁金服再次参与对哈啰出行的近7亿美元的投资;6月1日,蚂蚁金服等又以20亿元增资哈啰出行,7月对哈啰出行战略投资10亿美元。

根据永安行此前发布的公告,蚂蚁金服通过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云鑫持有永安行低碳科技(永安行投资哈罗单车后的经营主体)36.733%股权,为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据哈啰出行提供给时间财经的资料显示,永安行则通过HB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实质持有永安行低碳科技公司8.9498%的股份。

在蚂蚁金服和永安行的鼎力支持下,哈啰出行单车起死回生。

永安行的确深入参与了国内共享出行行业的发展进程。当它在2017年8月7日上市时,有着“国内共享单车上市第一股”之称。但它的主要商业模式为销售模式的公共自行车业务(也称“系统销售业务”)和提供系统运营服务模式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业务(也称“系统运营服务业务”)。据永安行4月29日发布的2018年财报,两项收入分别为1.24亿元和7.1亿元,合计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8.77%。

又据财报,2018年永安行合并口径营业收入8.45亿元,比2017年度10.55亿元减少2.10亿元,下降19.87%,系统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减少6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6.89%。为此,永安行的造血能力曾受到媒体质疑。

“共享出行不单靠资金,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滴滴出行做过快车业务的曾铭曾对时间财经表示,“客服体系、租赁公司和司机管理体系等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而这个代价可能更大。”

从2012年诞生至今,滴滴经历了10轮融资、2次合并,融资额度达240亿美元,才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体量。据滴滴出行创始人兼 CEO 程维在2018年9月发布的一封内部信,该年上半年滴滴亏损超40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奖励上的投入达 117.8 亿元,已经达到 2017 年全年的 65%。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显示,2018年仅短信费用一项的成本就接近9亿元。

需要在原有行业突围的永安行,如何调动资本深度参与共享打车行业呢?

何时顺风?

“顺风车净利润占据了滴滴净利润的9成,每年环比50%的增长,承担了滴滴的主利润来源。”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多被诟病的顺风车业务,其实是共享出行领域不可或缺的商业模式。该报道给出如下数据。

“顺风车GMV每年环比增长50%,2017年,顺风车的GMV接近200亿人民币左右,收入是20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人民币。同年,滴滴的净利润是10亿人民币,剩下的一个亿来自代驾,2018年顺风车GMV的目标是400亿人民币 ,净利润20亿人民币。”

或许是看到了顺风车能给带来的丰厚利润。2019年五一前期,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发布内部信称,为助力五一小长假,4月30日至5月4日,平台免收服务费;4月24日至5月31日,车主分享空座每一单可获现金补助。开始了一场扩大顺风车业务的补贴。

早在2018年9月,哈罗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名正则言顺地开始共享汽车出行业务,显示了更大的野心。2018年10月11日,哈啰出行宣布上线打车入口,推出网约出租车业务。“目前上海、成都和南京都可以使用打车业务,未来将逐步覆盖至全国80座城市。”哈啰出行CEO杨磊透露。

随后有消息称,滴滴顺风车将要回归,已经开始灰度测试。不过滴滴方面对时间财经表示,顺风车还没有明确的上线时间。

回到新闻的主角,永安行。顺风车能够带来的丰厚利润,是每一个共享出行竞争者难以忽视的,但这不是一块好啃的业务。曾经的高德也开始涉足共享出行业,分别推出顺风车和打车业务。2018年3月27日,高德顺风车在成都、武汉两地上线。8月26日,高德顺风车业务已下线。

那么这一次,永安行又是否能够重演哈啰出行的翻身仗呢?只能等待其进一步的市场举动。(北京时间财经 梁齐)

抢滴滴生意? “搅局者”永安行驶入网约车“红海” 去年净利暴跌77%

它曾参股并购了困境中的哈罗单车(后更名为“哈啰出行”),根据公开资料,永安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拥有6年的运营经历,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主营业务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销售、建设和运营。

抢滴滴生意? “搅局者”永安行驶入网约车“红海” 去年净利暴跌77%

滴滴的对手们陆续上线。最近一次是,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安行”)发布公告称,收到常州市交通运输局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可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业务,证件有效期至2024年5月7日。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网约车新政的相关规定,企业获得经营许可证后,若实际运营仍需获得所在城市的网约车牌照。据公开资料,截至2018年10月,全国有246个城市出台了网约车监管政策。这意味着,目前仅拿到常州市许可证的永安行才刚刚开始。

似乎尘埃落定的共享出行行业,又有新玩家,这会是一场无限的竞争么?

烧钱的赛道

永安行与共享出行的渊源其实很早。它曾参股并购了困境中的哈罗单车(后更名为“哈啰出行”),根据公开资料,永安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拥有6年的运营经历,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主营业务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销售、建设和运营。其自行车租赁以有桩租赁为主,主要客户是政府机构、以三线以及以下市县为主。

这和哈罗单车的用户群一拍即合。也正是由于布局二三线城市,避开了ofo与摩拜的与正面竞争,哈罗单车生存了下来。

不仅如此,永安行投资哈罗单车后,蚂蚁金服、复星等多家机构也陆续跟进,带来了高达6亿美元的投资。与此同时,蚂蚁金服亦对哈啰出行密集投资。2017年12月,蚂蚁金服等参与哈啰出行3.5亿美元D1轮投资;2018年4月,蚂蚁金服再次参与对哈啰出行的近7亿美元的投资;6月1日,蚂蚁金服等又以20亿元增资哈啰出行,7月对哈啰出行战略投资10亿美元。

根据永安行此前发布的公告,蚂蚁金服通过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云鑫持有永安行低碳科技(永安行投资哈罗单车后的经营主体)36.733%股权,为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据哈啰出行提供给时间财经的资料显示,永安行则通过HB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实质持有永安行低碳科技公司8.9498%的股份。

在蚂蚁金服和永安行的鼎力支持下,哈啰出行单车起死回生。

永安行的确深入参与了国内共享出行行业的发展进程。当它在2017年8月7日上市时,有着“国内共享单车上市第一股”之称。但它的主要商业模式为销售模式的公共自行车业务(也称“系统销售业务”)和提供系统运营服务模式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业务(也称“系统运营服务业务”)。据永安行4月29日发布的2018年财报,两项收入分别为1.24亿元和7.1亿元,合计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8.77%。

又据财报,2018年永安行合并口径营业收入8.45亿元,比2017年度10.55亿元减少2.10亿元,下降19.87%,系统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减少6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6.89%。为此,永安行的造血能力曾受到媒体质疑。

“共享出行不单靠资金,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滴滴出行做过快车业务的曾铭曾对时间财经表示,“客服体系、租赁公司和司机管理体系等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而这个代价可能更大。”

从2012年诞生至今,滴滴经历了10轮融资、2次合并,融资额度达240亿美元,才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体量。据滴滴出行创始人兼 CEO 程维在2018年9月发布的一封内部信,该年上半年滴滴亏损超40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奖励上的投入达 117.8 亿元,已经达到 2017 年全年的 65%。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显示,2018年仅短信费用一项的成本就接近9亿元。

需要在原有行业突围的永安行,如何调动资本深度参与共享打车行业呢?

何时顺风?

“顺风车净利润占据了滴滴净利润的9成,每年环比50%的增长,承担了滴滴的主利润来源。”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多被诟病的顺风车业务,其实是共享出行领域不可或缺的商业模式。该报道给出如下数据。

“顺风车GMV每年环比增长50%,2017年,顺风车的GMV接近200亿人民币左右,收入是20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人民币。同年,滴滴的净利润是10亿人民币,剩下的一个亿来自代驾,2018年顺风车GMV的目标是400亿人民币 ,净利润20亿人民币。”

或许是看到了顺风车能给带来的丰厚利润。2019年五一前期,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发布内部信称,为助力五一小长假,4月30日至5月4日,平台免收服务费;4月24日至5月31日,车主分享空座每一单可获现金补助。开始了一场扩大顺风车业务的补贴。

早在2018年9月,哈罗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名正则言顺地开始共享汽车出行业务,显示了更大的野心。2018年10月11日,哈啰出行宣布上线打车入口,推出网约出租车业务。“目前上海、成都和南京都可以使用打车业务,未来将逐步覆盖至全国80座城市。”哈啰出行CEO杨磊透露。

随后有消息称,滴滴顺风车将要回归,已经开始灰度测试。不过滴滴方面对时间财经表示,顺风车还没有明确的上线时间。

回到新闻的主角,永安行。顺风车能够带来的丰厚利润,是每一个共享出行竞争者难以忽视的,但这不是一块好啃的业务。曾经的高德也开始涉足共享出行业,分别推出顺风车和打车业务。2018年3月27日,高德顺风车在成都、武汉两地上线。8月26日,高德顺风车业务已下线。

那么这一次,永安行又是否能够重演哈啰出行的翻身仗呢?只能等待其进一步的市场举动。(北京时间财经 梁齐)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