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猿人头盖骨和牙齿的形态具有直立人的典型特征,在分类上可归属直立人,与北京猿人的关系较为密切。为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沂源猿人牙齿化石-旧石器时代沂源猿人牙齿化石细石器-细石器时代地点:郯城马陵山采集...
早在史前时代,当今山东地区就是文化最发达的地域之一。从最早期的沂源猿人到先帝虞舜,史前文明之光在齐鲁这片大地上繁衍不息。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东夷族,先后在太昊氏、少昊氏、虞舜时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夷文化。20世纪30年代以后,考古学家对山东地区自成系统的史前文明发展序列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也证实了山东地区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而山东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都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人类文明。可见山东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沂源猿人头盖骨
-
旧石器时代
地点:1981年沂源县土门镇骑子鞍山出土 头盖骨残片包括大部分左右侧顶骨、小部分额骨和枕骨。 沂源猿人头盖骨残片包括大部分左右侧顶骨、小部分额骨角和枕骨。颅盖内面骨面平滑,骨缝全部愈合,颅盖外面冠状缝简单,有愈合趋势,由于骨骼不全,矢状脊不明显。骨壁较厚,接近北京猿人的上限值。眶上圆枕十分发育,近眉间部有上下相连的趋势。牙齿均为恒齿,包括臼齿2颗,前臼齿4颗和1颗犬齿,其解剖特征和北京猿人相近。沂源猿人头盖骨和牙齿的形态具有直立人的典型特征,在分类上可归属直立人,与北京猿人的关系较为密切。
多种猿人头盖骨
-
800-900万年前
南方古猿粗壮种(非洲南非) 能人(非洲东部) 蓝天猿人(陕西蓝天公王岭) 爪哇猿人(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北京猿人(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 和县猿人(安徽和县龙潭洞) 南京猿人(南京汤山葫芦洞) 尼安德特人(德国尼安德特人) 马坝人(广东马坝)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 柳江人(广西柳江) (从左向右依次排序) 大约在800-900万年前,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一批森林古猿开始到地面上活动,他们的下肢更适合于直立行走,从而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过渡。乍得人、原初人、地猿、南方古猿是已发现的能直立行走的最早人类,他们都发现于非洲。能人是人属的最早成员,他们大约在250万年前开始能够制造石器。直立人在180万年前出现在人类进化的舞台上,并走出非洲,散布到亚洲和欧洲。在东南亚有爪哇的“直立人”,在中国有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等,发现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是直立人最著名的代表。早期智人是形态上介于晚期猿人和现代文之间的人类,分布于亚、非、欧洲,分布范围比直立人稍有扩大。晚期智人是人类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本身就是晚期智人的一部分,他们的分布范围除了欧洲、亚洲和非洲,还扩展到大洋洲、美洲和很多岛屿。
石器
-
旧石器时代
1.石核 时间:旧石器时代 地点:1965年沂源县山东一号洞出土 石器呈不规则形,有明显使用痕迹。 2.打制石器 时间:旧石器时代 地点:1965年沂源县山东一号洞出土 打制石器,石器呈立体长方形,一侧锋利,有明显使用痕迹。 3.石刮削器 时间:旧石器时代 地点:1965年沂源县山东一号洞出土 石器呈立体长方形,一侧锋利。 4.石刮削器 时间:旧石器时代 地点:1965年沂源县山东一号洞出土 石器呈不规则形,有明显使用痕迹。 5.石刮削器 时间:旧石器时代 地点:1965年沂源县山东一号洞出土 石器呈不规则形,有明显使用痕迹。 6.石刮削器 时间:旧石器时代 地点:1965年沂源县山东一号洞出土 石器呈立体长方形,一侧锋利。 (从左向右依次排序)
乌珠台人牙齿化石
-
旧石器时代
地点:1966年新泰县乌珠台村出土 牙齿属于一个少女的左下臼齿 1966年4月,在新泰县乌珠台村南一个石灰岩溶洞中,发现了一颗人牙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人牙属于一个少女的左下臼齿,牙齿不粗壮,特征比较接近于智人,被称为“乌珠台人”,所处时代大约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约5万年至2万年。乌珠台人与虎、马、披毛犀、猪、鹿、牛等为伴,以天然溶洞为家,用木棒和打制石器、石块从事极为简单的采集、狩猎活动。
动物化石
-
旧石器时代
地点:1966年新泰县乌珠台村出土 为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
沂源猿人牙齿化石
-
旧石器时代
沂源猿人牙齿化石
细石器
-
细石器时代
地点:郯城马陵山采集 石器呈不规则方形,有明显使用痕迹。
陶釜
-
后李文化
地点:章丘西河遗址出土 盛器。夹砂黄褐陶,大口,卷沿,尖叠唇;深圆腹,下腹内收,尖圜底。
陶釜
-
后李文化
地点:1988-1990年临淄后李遗址出土 盛器。夹砂黄褐陶,大口,深圆腹,下腹内收,尖圜底。
陶盂
-
后李文化
地点:1988-1990年临淄后李遗址出土 盛器。夹砂黄褐陶。
陶罐
-
后李文化
地点:章丘西河遗址出土 盛器。夹砂红褐陶,局部呈灰褐色。敛口,圆唇、鼓腹,矮圈足,腹上部饰两个对称贯耳,双耳两端饰泥饼蜂窝戳印文。
石磨盘、石墨棒
-
后李文化
地点:西河遗址出土 工具。浅灰色砂岩,形体呈不规则圆角方柱状,上面有明显的使用痕迹,一端稍残。
鹿角
-
后李文化
地点:1997年潍坊前埠下遗址出土 通体磨光,应为装饰品。
石斧、石磨棒
-
后李文化
地点:1992年章丘小荆山遗址出土 石斧平面呈梯形,两面刃,通体磨光。 石磨棒呈圆柱状,一面有明显的研磨痕迹。
三足石灶
-
后李文化
地点:章丘西河遗址出土
骨锥
-
后李文化
地点:1997年潍坊前埠下遗址出土 工具。器物呈长锥状。
骨匕
-
后李文化
地点:1997年潍坊前埠下遗址出土 工具。上部呈不规则圆形,下部有一长方形柄。
陶卵形壶
-
后李文化
地点:章丘西河遗址出土 水器。夹砂灰褐陶。小口,方唇,叠沿,高领,圆肩,弧壁,圜底。腹部如卵形,口下缘饰一周戳印纹,颈与肩之间饰附加堆纹。
陶猪
-
后李文化
地点:章丘西河遗址出土 夹砂红褐陶,经捏塑而成。猪的头部呈尖锥状,吻部前突,嘴闭合,两个圆鼻孔,细长眼,对称小耳,体近圆形,后半段残缺。
陶兽首
-
后李文化
地点:章丘西河遗址出土 夹砂红褐陶。器表呈兽首面具状,面部由管状物戳刻而成,双耳用手捏塑。
陶猪
-
后李文化
地点:1992年章丘小荆山遗址出土 夹砂红褐陶,经捏塑而成。猪的头部呈尖锥状,吻部前突,嘴闭合,两个圆鼻孔,细长眼,对称小耳,体近圆形。
陶匜形器
-
后李文化
地点:章丘西河遗址出土 水器。夹砂黄褐陶,形体似匜。方唇,叠沿,敞口短流,唇外缘饰一周锯齿纹。流口对侧有一桥形提梁把手。
陶钵
-
北辛文化
地点:1988年-1990年临淄后李遗址出土 炊口。侈口,微鼓腹下渐收成圜底。
陶钵
-
北辛文化
地点:1988年-1990年临淄后李遗址出土 炊口。侈口,微鼓腹下渐收成圜底。
猪嘴形陶支座
-
北辛文化
地点:1978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支座。夹砂灰陶,形似猪拱嘴。
红陶壶
-
北辛文化
地点:1978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水器。夹砂红陶,肩部有两环形耳。
陶鼎
-
北辛文化
地点:1988年-1990年临淄后李遗址出土 炊煮器。三锥状足,侈口折腹。
红陶折腹鼎
-
北辛文化
地点:1978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炊煮器。侈口折腹。
红陶鼎
-
北辛文化
地点:1978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炊煮器。三锥状足,侈口折腹。
陶鼎
-
北辛文化
地点:1988年-1990年临淄后李遗址出土 炊煮器。三锥状足,侈口折腹。
陶鼎
-
北辛文化
地点:1988年-1990年临淄后李遗址出土 炊煮器。三锥状足,侈口折腹。
陶鼎
-
北辛文化
地点:1988年-1990年临淄后李遗址出土 炊煮器。三锥状足,侈口折腹。
三足陶釜
-
北辛文化
地点:1979年滕州北辛遗址出土 炊器。侈口高颈,微鼓腹下渐收成圜底,三小足支撑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