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份,杨生岩被破格调往吉首市矮寨中学担任校长一职。2017年9月,因业绩突出杨校长被湘西自治州评为“君天同心
苗山深处育英才 民族团结花盛开
——记湖南省吉首市矮寨中学校长杨生岩

校长杨生岩
虽名矮寨但却与天际相连。这里的“矮”是人站在山巅一览众山小的意思,也是翻过高山心怀大海的意思。这里不仅有蜚名中外最美丽的德夯苗寨、中国第一座公路立交桥——矮寨公路,还有一座罕见的堪称世界第一跨度1176米的悬索大桥——矮寨大桥。奇山异水孕圣贤。远的不说,仅近代这里走出很多硬角色:清末收复台湾陕甘总督杨岳斌、新中国进中南海怀仁堂跟毛主席表演的第一代女苗鼓王龙英棠、建国第一任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元机、著名民族语言学专家余金芝、名教授罗红、梁朝辉、第三代苗鼓王龙菊兰、第四代苗鼓王龙菊献、第五代苗鼓王黄娟、全国散打冠军杨力等,举不胜举。人杰地灵在于教育。
君天同心烛光耀
前些日子,记者在吉首市教育部门同志的陪同下,走进了充满阳光和生机的矮寨中学,与学校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吉首市矮寨中学,自1940年创办以来,学校几易其名,先后为私塾学堂,乾城县中黄乡第七堡国民保校。1961年增设高中,命名为吉首县第二中学。1973年更名为矮寨中学,1982年高中并入城区,形成现在完全初级中学。
现任吉首市矮寨中学校长是一位硬朗、直率的苗族汉子,叫杨生岩。1975年11月出生于湘西州泸溪县兴隆场镇,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长大的孩子,凭着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1999年,杨生岩从娄底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吉首市丹青中学教了三年英语。2002年至2004年,他到吉首市社塘坡学校任英语老师,担任初中三年级组组长。2004年至2015年6月,到吉首市双塘中学任德育主任,连续带了十年毕业班,整个毕业班在吉首市综合评价中取得了农村中学同组第一名的好成绩。2011年获得湘西州教育系统德育先进个人的光辉称号,在年度绩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并荣获三等功一次。2010年,指导学生一起参加湖南省科技创新竞赛获得一等奖。2015年7月,参加了吉首市雅溪中学的创办工作,任德育主任。2016年8月份,杨生岩被破格调往吉首市矮寨中学担任校长一职。2017年9月,因业绩突出杨校长被湘西自治州评为“君天同心烛光奖”。

开拓奋进领导班子
初来乍到,杨校长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一时不知从何做起。矮寨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独立中学,有学生460人,有教职员工36人,苗族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99%。因为是城郊区,有部分教师住在吉首城区,下午下班后,没有晚自习的教师各自回家,这时,如果个别班级遇到突发事件,可能来不及及时处理,作息时间不紧凑,晚自习18点开始,20点下晚自习后,有些老师要赶车回城,就会造成管理缺失不到位。杨校长通过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他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来学校将早读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原来是早上8点,现在提前到了早上7点,7点35分准时开早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养成起早床进行锻炼的好习惯。然后把晚自习的时间推迟40分钟,18点40分开始,20点20分结束。
杨校长刚来时,学校的住房非常紧张,他首先照顾安排其他不回城的老师住宿,自己在自家的小车里睡了一个多月,当时天气炎热,蚊子又多,车内又不能开空调,他买来蚊香驱赶蚊虫。杨校长以身做则,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都坚持早上6点30分准时到学校寝室去喊学生们起床。杨校长给我讲,刚来时学校的饮用水是从7公里以外的德夯山顶引来的,年长月久水管经常断裂,特别是水管拐弯处经常被泥渣堵塞,为了解决几百号师生的饮水难题,他积极向市领导汇报反映实际困难,并多方求援,筹集了20多万元人民币,在校园内打了一口135米深的水井,并修建了一个60立方米的大蓄水池,并对引水管线进行了改造。由于农村独立中学的各项经费都非常紧缺,杨校长刚接手时账上只有2万多元的办学经费。后来他四处奔走呼吁,向上级如实反映了困难,得到了吉首市教育局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上级给矮寨中学解决了部分教学办公经费。杨生岩校长跑资金争项目,在他的努力下最近将多年失修的危房男生宿舍和食堂进行了拆除和重建,他还想方设法挤出资金用于改善教学环境,给两个教师大办公室安装了大5匹的空调2台,给三个教室小办公室安装了1.5匹空调各一台。
杨校长深知要凝聚人心、稳定教师队伍就得以身做则,为人师表。他每个星期一来校到星期五才回家一趟,特殊情况下还要坚持住校工作。认真修改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给老师立出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在学校每月开展一次评选月读人物的活动。他坚持不走形式,不搞花架子,认真组织编排撰写优秀教师好的做法、好的经验,通过精致的宣传屏风,公开展示优秀老师的个人风采。狠抓学校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杨校长多次主动找其他校领导班子成员促膝谈心,并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上任不久就得到了副校长龙伟、彭玲莉的大力支持。
特色办学目标明
如何让全校师生有跳的冲动、跳的本领呢?杨校长带领全校师生义无反顾地将课程改革确定为学校个性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起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民族课程”体系。紧扣苗族传统文化这个主题,挖掘民族文化题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与初中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主题活动,成果多次在国家、省、州获奖及展出,树立起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育品牌。矮寨中学编撰的综合实践校本教材《神奇的民族》就是这一成果的很好展示与拓展校本课程是当前吉首市课程改革的校本之一,校本教材的成功编写为湘西州吉首市校本课程建设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学生贴心人
《神奇民族》一书为矮寨中学校本课程,分为二十二课,第一课我的民族;第二课古老的苗族礼仪;第三课苗族的语言;第四课苗族古歌……第十三课漂亮的苗族银饰……第十六课德夯苗族鼓舞;第十七课苗族舞狮……第二十二课帮帮外宾——民俗表演。
立足学校文化,确立特色办学目标。按照“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思路,矮寨中学根据多年来的文化积淀、艺体教育取得的业绩、学校历史发展沿革,结合湘西独有民族传统文化,确立了创建“湘西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教育”特色学校的奋斗目标,努力开拓民族艺术教育、民族体育特色之路。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硕果累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作为整个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杨校长认为继承和发扬湘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学校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所以,学校结合湘西独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编写了《神奇民族》、《吉首市矮寨中学民族艺术、民族体育课程标准》,《湘西民族体育》等校本教材。传唱了矮寨中学校歌,以“湘西民族艺术、民族体育理论”为主线,以“湘西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教育活动”为载体,扎扎实实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湘西民族艺术、民族体育”课程。学校根据民族艺术教育教学需要,以乡村少年宫为载体,开展了刺绣、苗歌、苗鼓等民族文化课程,为民族艺术教育提供场地和师资保证。
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活动课由学生们自由选择,定期交换,要求全体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要系统的学习“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教育理论”,了解掌握这些民间技艺和技能。
杨校长说:“特色学校的创建,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实施,老师队伍是关键,没有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一切都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所以,在特色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将特色教师队伍的培养放在首位。”
矮寨中学定期一是选送艺体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教师培训,鼓励艺体教师在职进修、读研究生。二是组织艺体教师赴国内艺体名校学习考察,选送艺体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交流活动。三是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于新分配来校的艺体教师,学校指定有经验的老教师搞好传、帮、带,签署“师徒协议”,一年后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同时,学校要求每一位民族艺术教育教师都要拜一位民间艺人为师,学习并掌握一至两门民间技艺、技巧,并将自己所学的“民族艺术”的理论和技艺传授给学生。
动静相宜校园美

家访
学生通过“民族艺术、民族体育”课程的学习,了解了本民族杰出人物和优秀的传统文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挖掘了学习潜能,提升了综合素质。
实施民族艺术教育课程学习以来,彰显了矮寨中学生命活力与勃勃生机。
校园变美了,进校后“艺体教学成果长廊”展示了我校宣传橱窗给予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民族文化长廊”使师生置身于浓郁的、清新的湘西自然之美、神秘之美、和谐之美。
学生活动丰富了,民艺社团与体育社团活动交相辉映、动静相宜。
师生关系和睦了,民艺活动的时间,老师手把手的传授苗画、刺绣、织锦技艺;共同打苗鼓、唱山歌、跳竹竿;一起踢毽子、跳长绳,欢声笑语响彻校园,其乐融融。
特别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他们可将学校学到的民族艺术教育知识、技能和技艺运用于工作之中,服务于社会,也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他们回到农村建设家园,为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文化传承添砖加瓦,成为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活动当之无愧的领头人。

学生苗鼓队
民族艺术教育,激活了矮寨中学这一潭春水;民族艺术教育,正引领矮寨中学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创建湖南省农村独立中学特色教育实验学校。
特约记者当代商报:谭必武、杨幼民、通讯员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