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我国科研团队探源研究取得重要突破_北京时间

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我国科研团队探源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9月2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我国科研团队探源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9月2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当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召开的“从鱼到人”探源研究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朱敏院士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增添了我国又一个世界级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的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然而,这一跃升具体发生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发生?这些问题需要古生物学证据来回答。有颌类直到志留纪晚期(4.25亿年前)才出现较完善的化石记录,而分子钟推断的有颌类起源时间不晚于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因此,有颌类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绵延三千万年、横跨整个志留纪的巨大空白。

这次朱敏院士科研团队在发现大量珍贵鱼类化石的基础上,经过近三年的研究,采用高精度CT、性状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向世界首次展示出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的牙齿、头部、身体等,过去完全未知的信息,将很多与人类相关的解剖学结构,追溯到4.4亿年前的远古鱼类,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更新了全球科学界对有颌类起源与崛起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

赞!我国再添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

近十年来,朱敏院士团队先后在重庆、贵州等地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39亿~4.36亿年的鱼类化石。这些化石主要包括: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被称为“奇迹秀山鱼”的盾皮鱼、被称为“蠕纹沈氏棘鱼”的软骨鱼类等。

其中,在重庆地区的重要化石发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这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我国发现的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将完整有颌脊椎动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1100万年,填补了全球科学界在这一时期有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的空白,为探究有颌类生命最早期主要类群的起源和脊椎动物头骨演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来源:综合央视、澎湃新闻

编辑:张瑾超

责编:徐悦钧

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我国科研团队探源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9月2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我国科研团队探源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9月2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当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召开的“从鱼到人”探源研究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朱敏院士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增添了我国又一个世界级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的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然而,这一跃升具体发生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发生?这些问题需要古生物学证据来回答。有颌类直到志留纪晚期(4.25亿年前)才出现较完善的化石记录,而分子钟推断的有颌类起源时间不晚于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因此,有颌类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绵延三千万年、横跨整个志留纪的巨大空白。

这次朱敏院士科研团队在发现大量珍贵鱼类化石的基础上,经过近三年的研究,采用高精度CT、性状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向世界首次展示出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的牙齿、头部、身体等,过去完全未知的信息,将很多与人类相关的解剖学结构,追溯到4.4亿年前的远古鱼类,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更新了全球科学界对有颌类起源与崛起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

赞!我国再添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

近十年来,朱敏院士团队先后在重庆、贵州等地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39亿~4.36亿年的鱼类化石。这些化石主要包括: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被称为“奇迹秀山鱼”的盾皮鱼、被称为“蠕纹沈氏棘鱼”的软骨鱼类等。

其中,在重庆地区的重要化石发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这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我国发现的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将完整有颌脊椎动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1100万年,填补了全球科学界在这一时期有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的空白,为探究有颌类生命最早期主要类群的起源和脊椎动物头骨演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来源:综合央视、澎湃新闻

编辑:张瑾超

责编:徐悦钧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