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内创作了几百篇现代题材的相声作品,如:描写光棍村状况的《相亲》,描写营业员服务态度问题的《称心如意》,描写夫妻两地生活的《春风送暖》,描写弄虚作假、欺骗领导行为的《假大空》,描写海外华侨心系祖国的《游子情深》等等。
各位看官大家好,笑动明星榜又跟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为您各位介绍的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佩业。

常佩业,1950年出生。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特别喜欢相声,闲暇时经常用老式留声机播放侯宝林的相声唱片。在父亲的影响下,年幼的常佩业很早就对相声产生了兴趣。正好他们家有个邻居叫冯景顺,是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经常上家里串门。冯景顺觉得常佩业嘴皮子利索、表情丰富,是一个说相声的好材料,便在他九岁那年,开始有意培养常佩业相声方面的才能,并传授他一些相声基本功和段子。等常佩业有了一定的相声基础后,还建议他报考沈阳曲艺团。

常佩业全家福(后排左二为常佩业)
1962年常佩业考进了沈阳曲艺团学员队。跟随王福田学习相声表演。当年他就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当上一名相声演员了,我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一名了不起的相声演员。我要向侯叔叔(侯宝林)一样了不起,让大家都能听见我的好相声。”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进团两年后在北市剧场举行的沈阳市青少年文艺调演中,常佩业和搭档周琦合说的传统相声《五红图》获得一等奖。之后,常佩业又跟随王志民、杨海荃等老一辈相声演员到全国各地演出,业务上有了很大的增长提高。

常佩业和冯景顺
1978年文革结束后常佩业回到曲艺团,继续创作和表演相声。几年内创作了几百篇现代题材的相声作品,如:描写光棍村状况的《相亲》,描写营业员服务态度问题的《称心如意》,描写夫妻两地生活的《春风送暖》,描写弄虚作假、欺骗领导行为的《假大空》,描写海外华侨心系祖国的《游子情深》等等。这些节目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
1983年,常佩业在曲艺团里被安排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金炳昶先生搭档。而在1984年,他们合作的相声《临死之前》获得了全国相声比赛的创作和表演一等奖。当时比赛在青岛举办,本想参赛的他们因为作品讽刺意味太浓就放弃了。但是在比赛期间他接到了组委会电话,要求他们去参加比赛,就这样他和金先生连夜坐火车去了青岛。晚上10时下了火车之后,评委们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一番表演之后,节目得到了评委们一致的认可。《临死之前》获得了大赛作品一等奖,常佩业同时获得了表演一等奖,自此一举成名。

常佩业和金炳昶
青岛获奖后,常佩业拜入了马季先生门下。在跟随马季先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常佩业受益匪浅,创作和表演突飞猛进,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多。1986年,他参与创作并与金炳昶合作表演的相声《洗礼》在全国曲艺新曲(书)目评比中获奖。1995年,他与贾承博表演的相声《如此推销》荣获全国曲艺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1997年,他与贾承博表演的相声《要赞助》获辽宁省“西岗杯”全国相声大赛表演金奖。2006年,第三届CCTV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上,在马季先生的指导下,常佩业创作的《团结一心拿大奖》在参赛的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专业组优秀作品奖。2007年,常佩业又凭借该节目获得第二届“辽宁曲艺牡丹奖·表演金奖”。在获得各种奖项的同时,常佩业在1991年、1992年连续两次登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常佩业和师父马季
作为沈阳相声的代表人物之一,常佩业说沈阳相声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与大气,所以他和贾承博的相声表演,在跳出传统相声捧逗模式改为互为捧逗的同时,也把沈阳相声的创新与大气表现出来。“创作是件苦差事,不能拘泥于现状,很多相声大师能被观众承认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作品永葆活力,只有‘新’才是相声的生命。比如说,传统相声中很多段子都涉及清朝的一些习俗,像‘估衣’,现在很少人知道是什么意思,我要是拿它抖包袱,谁能听懂呢!所以说相声不能和时代脱节。”“相声的发展离不开经营,但归根结底需要好的作品,内容、形式要新,语言要时尚。这里的时尚是指引领时尚,而不是跟随,一个被大家说滥了的词,还能把观众逗乐吗!相声讲究的就是出其不意,能把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用新颖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才是真功夫。”在常佩业看来相声要与时俱进,他更希望通过现代相声的形式来表现社会的深刻主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曾称,常佩业是“新潮流相声的代表人物”。

常佩业和搭档贾承博
好了,关于常佩业老师的介绍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的笑动剧场,我们依旧为您安排了精彩的节目。让我们相约荧屏,不见不散!

12月9日精彩预告
相声《现场咨询》
表演者:常佩业 贾承博
相声《语言时代》
表演者:陈印泉 宋德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