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寻梦:《一师亦友》对话英雄航天员刘伯明_北京时间

太空寻梦:《一师亦友》对话英雄航天员刘伯明

刘伯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分别于2008年9月和2021年6月,执行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2008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曾在完成神十二出舱任务后赋诗:宇宙浩瀚路迢迢,亿万儿女架天桥。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

太空寻梦:《一师亦友》对话英雄航天员刘伯明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

梦无边,当征星辰大海

——刘伯明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幕,接下来的20余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高歌猛进,缔造了22人、35次勇闯苍穹的传奇。

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两天之后,神十七、神十八乘组进行交接仪式,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中国航天事业,再次掀开新的一页。

一次又一次稳稳地往来天地之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远离了蓝色星球,他们习惯么?他们在那里和在这里,有什么不一样?值此神十八寻游太空之际,我们前往中国航天员中心,对话曾经随神舟七号、神舟十二号执行太空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刘伯明,更多地知道了那些发生在九天之上的故事。

刘伯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分别于2008年9月和2021年6月,执行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2008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曾在完成神十二出舱任务后赋诗:宇宙浩瀚路迢迢,亿万儿女架天桥。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

太空漫步:两次领跑“第一棒”

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飘”出舱门,对着祖国喊话:“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这是中国人漫步浩瀚太空的第一步,也是令全体中国人为之自豪、振奋的一幕。

2021年6月,刘伯明再次随神舟十二号进入太空,在轨时间则长达三个月。在这期间,刘伯明首次站上机械臂,实现人臂完美配合出舱,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标记了又一个节点时刻。

“魔鬼”训练:完成之后感受到的是快乐

1998年1月5日,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14名优秀飞行员齐聚北京航天城,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成为航天员是我至上的光荣……”当时32岁的刘伯明,就是这14人中的一位,在此之前,他曾担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太空与天空虽仅一字之差,但从优秀飞行员到合格航天员的转变,却需要历经千锤百炼。在北京航天城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每一位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前,都要经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魔鬼”训练。这里有挑战人的生理极限的转椅,一旦启动它就会开始加速,最快时大约每2.5秒就要转一圈,同时训练者还需要上下前后摆动;有亚洲规模最大的载人离心机,用于训练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还有头低脚高的世界上最不舒服的“床”......从身体素质到心理素质,从理论知识到实操技能,每一名航天员在执行任务之前,要经过8大类上百项专业训练。

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一菁跟随刘伯明体验了一次转椅训练,深切感受到航天员们是如何以超常的付出苦心砺剑,以惊人的毅力挑战极限,不断磨砺飞向太空的坚硬翅膀的。

逐梦少年:每日骑行40里

1966年9月,刘伯明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他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跑校。

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骑着父亲给他买的一辆二手的“白山”自行车,往返在家校之间。学校离家近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冬天的依安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就是这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轻松地就过关了,并以优秀的文化课成绩考中长春飞行学院。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

在高中时的一篇英文课外读物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少年刘伯明深深地被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所震撼。从那时起,他就在心中埋下那颗关于星辰大海的种子。如何一步步接近梦想、实现梦想,下周《一师亦友》继续讲述刘伯明太空寻梦的故事。

拍摄花絮

太空寻梦:《一师亦友》对话英雄航天员刘伯明

刘伯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分别于2008年9月和2021年6月,执行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2008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曾在完成神十二出舱任务后赋诗:宇宙浩瀚路迢迢,亿万儿女架天桥。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

太空寻梦:《一师亦友》对话英雄航天员刘伯明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

梦无边,当征星辰大海

——刘伯明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幕,接下来的20余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高歌猛进,缔造了22人、35次勇闯苍穹的传奇。

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两天之后,神十七、神十八乘组进行交接仪式,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中国航天事业,再次掀开新的一页。

一次又一次稳稳地往来天地之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远离了蓝色星球,他们习惯么?他们在那里和在这里,有什么不一样?值此神十八寻游太空之际,我们前往中国航天员中心,对话曾经随神舟七号、神舟十二号执行太空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刘伯明,更多地知道了那些发生在九天之上的故事。

刘伯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分别于2008年9月和2021年6月,执行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2008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曾在完成神十二出舱任务后赋诗:宇宙浩瀚路迢迢,亿万儿女架天桥。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

太空漫步:两次领跑“第一棒”

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飘”出舱门,对着祖国喊话:“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这是中国人漫步浩瀚太空的第一步,也是令全体中国人为之自豪、振奋的一幕。

2021年6月,刘伯明再次随神舟十二号进入太空,在轨时间则长达三个月。在这期间,刘伯明首次站上机械臂,实现人臂完美配合出舱,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标记了又一个节点时刻。

“魔鬼”训练:完成之后感受到的是快乐

1998年1月5日,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14名优秀飞行员齐聚北京航天城,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成为航天员是我至上的光荣……”当时32岁的刘伯明,就是这14人中的一位,在此之前,他曾担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太空与天空虽仅一字之差,但从优秀飞行员到合格航天员的转变,却需要历经千锤百炼。在北京航天城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每一位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前,都要经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魔鬼”训练。这里有挑战人的生理极限的转椅,一旦启动它就会开始加速,最快时大约每2.5秒就要转一圈,同时训练者还需要上下前后摆动;有亚洲规模最大的载人离心机,用于训练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还有头低脚高的世界上最不舒服的“床”......从身体素质到心理素质,从理论知识到实操技能,每一名航天员在执行任务之前,要经过8大类上百项专业训练。

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一菁跟随刘伯明体验了一次转椅训练,深切感受到航天员们是如何以超常的付出苦心砺剑,以惊人的毅力挑战极限,不断磨砺飞向太空的坚硬翅膀的。

逐梦少年:每日骑行40里

1966年9月,刘伯明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他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跑校。

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骑着父亲给他买的一辆二手的“白山”自行车,往返在家校之间。学校离家近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冬天的依安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就是这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轻松地就过关了,并以优秀的文化课成绩考中长春飞行学院。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

在高中时的一篇英文课外读物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少年刘伯明深深地被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所震撼。从那时起,他就在心中埋下那颗关于星辰大海的种子。如何一步步接近梦想、实现梦想,下周《一师亦友》继续讲述刘伯明太空寻梦的故事。

拍摄花絮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