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8000多个!非机动车停放更有序——_北京时间

今年以来,北京持续深化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工作。其中,朝阳区聚焦朝阳公园站等7个轨道站点和垂杨柳医院等5个“学医景商”点位,通过挖掘空间潜力,设置专人规范引导等措施,已累计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8000多个,区域交通环境与城市面貌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北京持续深化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工作。其中,朝阳区聚焦朝阳公园站等7个轨道站点和垂杨柳医院等5个“学医景商”点位,通过挖掘空间潜力,设置专人规范引导等措施,已累计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8000多个,区域交通环境与城市面貌显著提升。

朝阳区今年已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8000多个,北京交通广播,2分钟

垂杨柳医院北侧利用闲置空间新建的非机动车停车场/记者拍摄

垂杨柳医院紧邻东三环内环辅路。新院区启用后,日均就诊群众超过4000人次,非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停放压力增加。高峰时段车辆随意占道,影响辅路机动车和行人通行。院方利用医院内部和三环辅路空间,新建了多处非机动车停车区。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安全保卫部主任张雷说,新开辟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在医院的东南角,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可容纳200辆非机动车。如果停满以后,院内区域还可以满足1000辆非机动车的停放需求。三环辅路的两侧也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场,专门设置保安人员引导患者有序停放,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700余个。

垂杨柳医院内部新设置的非机动车停车区/记者拍摄

垂杨柳医院东门外在东三环辅路两侧开辟非机动车停放区/记者拍摄

在医院北侧,过去的一处施工项目部临时占地改建成了一处既能停车也能充电的非机动车停车场,进一步引导就诊人员和周边居民有序停车。

朝阳区双井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奇介绍,这处点位的总面积约1130平方米,有800余辆车的空间,新建500余平方米停车棚,增设了32个视频监控摄像头,260余个充电接口。主要目的就是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减少占用人行通道。增设共享单车的电子围栏,如果不在指定的区域,可能无法锁车。

垂杨柳医院北侧利用闲置空间新建的非机动车停车场/记者拍摄

非机动车停车区内配建的电动自行车换电柜/记者拍摄

除了医院,商圈也是朝阳区非动车秩序治理的重要点位。作为潮流地标,蓝色港湾过去长期存在非机动车挤占通道和秩序混乱问题。属地街道一方面从朝阳公园西4门停车场腾出30个机动车停车位,另一方面引导商场让出部分环形通道空间,整合新建了一处充电停车棚。

麦子店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科长郑义表示,这处停放点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500余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和存放,还能满足换电的需求。具备24小时火源监控系统,发现着火点以后,联动喷淋系统,有效减缓火势蔓延速度。沿街地面上设置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方便集中清运。这些措施实施以后,停车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蓝色港湾商圈新建的非机动车停车区/记者拍摄

工作人员在停车区内摆放车辆/记者拍摄

非机动车停车区配建自动消防喷淋设备/记者拍摄

2025年,朝阳区聚焦重要点位,通过增加供给、科学指引和文明宣传等多种手段,有效缓解了非机动车停车难和停车乱问题。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交通管理科副科长于睿哲说,聚焦朝阳公园站等7个轨道站点和垂杨柳医院等5个“学医景商”重点点位,开展非机动车停车秩序治理。通过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优化增量,挖潜一些闲置用地,增设标识,整体增加了80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蓝色港湾商圈治理前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混乱/市交通委提供

蓝色港湾商圈治理前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混乱/市交通委提供

蓝色港湾商圈治理后周边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市交通委提供

蓝色港湾商圈在路侧新建的共享单车规范停放区/记者拍摄

下一步,市交通部门将继续协调各区,针对学校、医院、景点和商圈周边,以及重要轨道交通站点,继续加快推进非机动车秩序治理,改善市民绿色出行环境。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黄河、编辑孙媛,主编程艳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车水

今年以来,北京持续深化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工作。其中,朝阳区聚焦朝阳公园站等7个轨道站点和垂杨柳医院等5个“学医景商”点位,通过挖掘空间潜力,设置专人规范引导等措施,已累计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8000多个,区域交通环境与城市面貌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北京持续深化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工作。其中,朝阳区聚焦朝阳公园站等7个轨道站点和垂杨柳医院等5个“学医景商”点位,通过挖掘空间潜力,设置专人规范引导等措施,已累计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8000多个,区域交通环境与城市面貌显著提升。

朝阳区今年已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8000多个,北京交通广播,2分钟

垂杨柳医院北侧利用闲置空间新建的非机动车停车场/记者拍摄

垂杨柳医院紧邻东三环内环辅路。新院区启用后,日均就诊群众超过4000人次,非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停放压力增加。高峰时段车辆随意占道,影响辅路机动车和行人通行。院方利用医院内部和三环辅路空间,新建了多处非机动车停车区。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安全保卫部主任张雷说,新开辟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在医院的东南角,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可容纳200辆非机动车。如果停满以后,院内区域还可以满足1000辆非机动车的停放需求。三环辅路的两侧也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场,专门设置保安人员引导患者有序停放,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700余个。

垂杨柳医院内部新设置的非机动车停车区/记者拍摄

垂杨柳医院东门外在东三环辅路两侧开辟非机动车停放区/记者拍摄

在医院北侧,过去的一处施工项目部临时占地改建成了一处既能停车也能充电的非机动车停车场,进一步引导就诊人员和周边居民有序停车。

朝阳区双井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奇介绍,这处点位的总面积约1130平方米,有800余辆车的空间,新建500余平方米停车棚,增设了32个视频监控摄像头,260余个充电接口。主要目的就是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减少占用人行通道。增设共享单车的电子围栏,如果不在指定的区域,可能无法锁车。

垂杨柳医院北侧利用闲置空间新建的非机动车停车场/记者拍摄

非机动车停车区内配建的电动自行车换电柜/记者拍摄

除了医院,商圈也是朝阳区非动车秩序治理的重要点位。作为潮流地标,蓝色港湾过去长期存在非机动车挤占通道和秩序混乱问题。属地街道一方面从朝阳公园西4门停车场腾出30个机动车停车位,另一方面引导商场让出部分环形通道空间,整合新建了一处充电停车棚。

麦子店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科长郑义表示,这处停放点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500余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和存放,还能满足换电的需求。具备24小时火源监控系统,发现着火点以后,联动喷淋系统,有效减缓火势蔓延速度。沿街地面上设置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方便集中清运。这些措施实施以后,停车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蓝色港湾商圈新建的非机动车停车区/记者拍摄

工作人员在停车区内摆放车辆/记者拍摄

非机动车停车区配建自动消防喷淋设备/记者拍摄

2025年,朝阳区聚焦重要点位,通过增加供给、科学指引和文明宣传等多种手段,有效缓解了非机动车停车难和停车乱问题。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交通管理科副科长于睿哲说,聚焦朝阳公园站等7个轨道站点和垂杨柳医院等5个“学医景商”重点点位,开展非机动车停车秩序治理。通过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优化增量,挖潜一些闲置用地,增设标识,整体增加了80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蓝色港湾商圈治理前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混乱/市交通委提供

蓝色港湾商圈治理前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混乱/市交通委提供

蓝色港湾商圈治理后周边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市交通委提供

蓝色港湾商圈在路侧新建的共享单车规范停放区/记者拍摄

下一步,市交通部门将继续协调各区,针对学校、医院、景点和商圈周边,以及重要轨道交通站点,继续加快推进非机动车秩序治理,改善市民绿色出行环境。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黄河、编辑孙媛,主编程艳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车水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