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押中900次航班延误成功获赔300万,构成犯罪?律师这样说_北京时间

五年押中900次航班延误成功获赔300万,构成犯罪?律师这样说

山东青岛一女子,因一次意外发现了飞机延误险的漏洞,在短短五年间,竟押中近900次延误航班,获得理赔金高达近300万元。案件一经曝光,迅速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保险公司为旅客办理机票延误业务,只是一项常规操作,但是当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办理的时候,工作人员点击系统查看该女子的机票信息后,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电脑屏幕上跳出来的历史记录,让工作人员大为震惊,吓到直接报警。
原来,李某通过购票虚构行程,然后利用航班延误获得保险公司理赔300余万元。
根据警方通报,李某的骗保行为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延误率高的航班。因李某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有提前获取航班取消或延误信息的途径。为此,她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再去查航程中有无极端天气,以判断航班延迟概率。
第二步,虚构不同身份购票并大量投保。据了解,除使用自己身份外,李某还从亲朋好友处共获得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以逃避系统核查,虚构不同身份进行机票购买。同时为了更具隐蔽性,李某每次购买机票都要用4、5个身份。而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到40份延误险。
第三步,关注航班信息,伺机退票索赔。若了解到航班延误几率不高,李某会在起飞之前把机票退掉,尽量减少损失。而一旦航班出现延误,李某便开始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
经初步统计,李某等20多人共实施诈骗近900次,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其中一趟航班中,李某本人以5个人的身份索赔到了10多万元。
网友热议
对于李某利用保险公司的规则漏洞获得了赔偿,是否就构成了犯罪,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引起了网友热议。
律师点评
对于李某的行为,律师表示,在《刑法》第198条中规定,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核心的要件之一,就是投保人是否虚构了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是制造了保险事故。
由于航空保险的特点是以航班延误来构成赔付条件,而航班延误不是投保人所能掌控的,也不可能是投保人的行为能造成的。因此,是否构成犯罪还需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
李某与保险公司的行为也可以称之为是保险合同纠纷,保险公司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起诉来实现。

五年押中900次航班延误成功获赔300万,构成犯罪?律师这样说

山东青岛一女子,因一次意外发现了飞机延误险的漏洞,在短短五年间,竟押中近900次延误航班,获得理赔金高达近300万元。案件一经曝光,迅速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保险公司为旅客办理机票延误业务,只是一项常规操作,但是当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办理的时候,工作人员点击系统查看该女子的机票信息后,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电脑屏幕上跳出来的历史记录,让工作人员大为震惊,吓到直接报警。
原来,李某通过购票虚构行程,然后利用航班延误获得保险公司理赔300余万元。
根据警方通报,李某的骗保行为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延误率高的航班。因李某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有提前获取航班取消或延误信息的途径。为此,她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再去查航程中有无极端天气,以判断航班延迟概率。
第二步,虚构不同身份购票并大量投保。据了解,除使用自己身份外,李某还从亲朋好友处共获得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以逃避系统核查,虚构不同身份进行机票购买。同时为了更具隐蔽性,李某每次购买机票都要用4、5个身份。而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到40份延误险。
第三步,关注航班信息,伺机退票索赔。若了解到航班延误几率不高,李某会在起飞之前把机票退掉,尽量减少损失。而一旦航班出现延误,李某便开始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
经初步统计,李某等20多人共实施诈骗近900次,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其中一趟航班中,李某本人以5个人的身份索赔到了10多万元。
网友热议
对于李某利用保险公司的规则漏洞获得了赔偿,是否就构成了犯罪,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引起了网友热议。
律师点评
对于李某的行为,律师表示,在《刑法》第198条中规定,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核心的要件之一,就是投保人是否虚构了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是制造了保险事故。
由于航空保险的特点是以航班延误来构成赔付条件,而航班延误不是投保人所能掌控的,也不可能是投保人的行为能造成的。因此,是否构成犯罪还需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
李某与保险公司的行为也可以称之为是保险合同纠纷,保险公司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起诉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