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协作】助力产业振兴 昌平与阿旗实现绿色共融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以下简称阿旗)与昌平区持续开展东西部协作,续写产业振兴新篇章。
绿色纽带 托起乡村“莓”好幸福
金秋时节,昌平· 阿旗现代农业产业园迎来旺销季。宽敞整洁的大棚里,一垄垄地栽草莓苗新鲜油亮,等待工人采摘分拣、装箱运送。
“每年3月到10月是草莓苗育苗阶段,秋天到了,现在园区的草莓苗正在大规模打包装箱,销往北京,供不应求。”产业园位于阿旗双胜镇,是京蒙两地合作的成果之一。产业园负责人李伟斌很开心,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与技术人员一同查看着草莓苗的长势。
来自昌平的隋珠和红颜是园区正在繁育的两个草莓苗品种,这两个品种的草莓产量高、口味好,满足各种种植户的需求。一株株小草莓苗之所以能在阿旗扎根,李伟斌也给了我们答案,“阿旗地处中纬度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冷凉,病虫害少,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我们的苗子成活率高、质量好,年出苗率能达到800万株左右。”
“受传统观念影响,阿旗种植作物一直以玉米、谷子为主。园区建设初期,我们认为草莓育苗工作很繁琐,并不看好它的发展。‘京蒙协作’既破解了我们技术落后、销路不畅等问题,又能通过示范种植、赊销种苗、技术指导、订单回收等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劳务人员王强说。
2017年,北京和内蒙古两地签订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阿旗与昌平结对,因地制宜打造昌平·阿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于2022年启动建设,当年完成并投产。
1300余万元的京蒙协作资金投入和挂职干部的支持帮助,使双胜镇草莓产业发展焕发了新动能。挂职干部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往返京蒙两地协调对接,将立体栽培、自动控温、水肥一体等前沿技术带到了双胜各个园区,设施农业实现了新的提升。
“插秧、培土、浇水、采摘等各环节需要大量用工,村民就近务工,不出镇就能灵活就业。”双胜镇副镇长张玮星告诉记者,如今在草莓产业园打工的周边村民有100多人,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
生态循环 打通现代牧业新“路”
“哞哞”,走进位于阿旗新民乡光明村的恩赫牧场,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涌入耳中,进门便看见饲养员正在为牛准备“晚饭”。120头健硕的西门塔尔牛盯着圈舍外鲜嫩的草料,时不时地叫一声。
鲍恩和是这个牧场的主人,2020年,他放弃了在呼和浩特市的银行工作,回到家乡当起“牛倌”。喂牛、挤奶、制作奶制品……鲍恩和逐渐探索出一条肉牛养殖与奶制品加工双向经营的发展新路子,在推动全旗肉牛产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创业初期,资金、场地、技术等都成为鲍恩和亟需解决的麻烦。贷款买牛就没钱盖棚圈,贷款盖棚圈就没钱买牛,鲍恩和愁得彻夜难眠。这时,新民乡整合京蒙协作资金建设的高标准肉牛养殖棚圈对外出租的消息如一缕春风,解了鲍恩和的燃眉之急。2020年12月,恩赫牧场成功进驻新民乡肉牛产业示范带光明项目区。
“2021年,我投入290万元购进精品肉牛45头,并对牛奶进行初级加工。经过三年繁育,牧场现存精品乳肉兼用西门塔尔基础母牛80余头,加上其他大小牛共计120余头。”鲍恩和说。
牧场规模的扩大,不仅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也带动附近养殖户饲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
“新民乡牢牢把握京蒙对口协作的政策机遇,以京蒙协作资金1268万元,撬动各类资金3500万元,累计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棚圈115组,10.2万平方米,并实施水培牧草项目,将京蒙协作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兴产业、促就业。”新民乡副乡长刘兴甜表示,全乡肉牛出栏量从2018年的1700头发展到现在的1.5万头,年出栏量由5000头发展到了现在的50000头。
图文/郭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