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忠诚》诗会上,外研社党总支选送的代表为大家朗诵一首《沉思——写于圆明园遗址并献给祖国的诗》,启示人们始终铭记历史。
一首手写的老诗,致敬伟大的祖国;一丝忠贞的情怀,镌刻过往的记忆;一曲韵味的沉思,亲吻黎明的曙光。在由北京新媒体集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致忠诚》纪念诗会”上,外研社党总支选送的代表为大家朗诵一首《沉思——写于圆明园遗址并献给祖国的诗》,启示人们始终铭记历史。

圆明园于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被毁灭后的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每当去到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都有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我们为它的雄伟壮观而喝彩,被它的诗情画意所感染,当然,还有铭记于心的废墟上的风暴和火焰的足迹。历史记忆不能被抹去,它始终是我们奋步向前的一面镜子。
朗诵作品:
沉思
——写于圆明园遗址并献给祖国的诗
作者:杨炼
朗诵:外研社党总支选送
一
我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哀悼死亡,不是为了让我的嘴唇,再一次颤抖,像柔弱的花朵,重复那浸透着黄昏忧郁的吟唱;不是为了追寻消逝的梦境,幽暗的小路、月的芬芳;不是为了放逐流萤。,绿色的星星,用叹息送走光明的希望,我来到这里,来到这历史的静寂中。沉思,像一株生长的树,把清晰的剪影呈献给太阳。
二
我感到,我是折断的石碑上,每一行记录青春的诗句,民族的经历就是一首灼热的诗。有开凿、有赞美、有悲伤,我是每一座土墩——宫殿的影子。金黄的瓦砾朝太阳射出光芒,
像草间的露水一样闪烁,像祖先成熟的智慧一样辉煌。我是重叠碎裂的石头,冰冷而苍白,在时间的犁刃下。
仿佛凝固着痛苦的波浪,我是手和锤子的创造——圆润的葡萄、纯洁的郁金香,从倾斜的雕栏上,纷纷剥落,紫红色的荆丛把爱情掩藏。
一个倒塌的记忆,这被火焚烧的伤口和土地,带着黑色的耻辱,流过我的心房,流过呻吟和呼吸、古老的风,流过眼睛般的湖泊、云与翅膀。我是夜晚的河流、寂寞的天空,岁月无情地走过身旁,只有鸟巢传出生命的呼唤——对黎明孤独地向往。
三
然而,我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哀悼死亡。我从自己的苦难和觉醒而来,从未曾遗忘的眼泪而来,把无数星星拢入手掌,让所有哭泣的日子交融到一起。那许许多多废墟——风暴和火焰的足迹,留下母亲与儿子心头共同的创伤,仿佛那些受难者的灵魂,正对我呼喊——对活着的人们呼喊。一群群蔚蓝色的鸽子,在我头顶飞翔。
啊!黎明的哨音,朝霞在歌唱,我把沉思献给整个祖国,献给生养我的土地和希望
——把昨天深深埋进心底,像一粒小麦、蕴蓄着繁荣大地的蓬勃的力量。我不相信叹息、沉默和彷徨,只有悲哀就只有死亡。我的祖国啊,我要让你的血液,在我的身躯里熊熊燃烧,你的声音——那热烈的雷电,在我的嘴唇上迸发回响。祖国啊,你是我的全部爱情,全部痛苦的来源和归宿。我属于你!我是花朵、是水滴,而你——是群山!是海洋,你是永恒的象征。无论风暴、无论火焰,甚至严冬的冷酷和废墟的荒凉,最终都不能遮掩你那单纯的笑容,你的眼睛永远清澈明朗。
啊!祖国,我来到这里,来到你崎岖而变幻的命运中,为了新生,为了开创,为了承担那冰凌与玫瑰,凝结的责任。我要用连接心灵与心灵的不屈的信念,为你托起一座光辉的桥梁。当星星抛弃黑夜走进粉红色的黎明,当白雪悄悄走进青草的芳香,一个苦难民族的未来将从废墟上欢乐地崛起,使这古老而新鲜的格言更美丽——让不朽的爱情战胜死亡。
四
让不朽的爱情战胜死亡,让祖国的笑声响起来——像空中的电波一样飘扬。我要求,把埋入泥土的岁月还给我,把颠簸和流离中磨损的青春还给我,把早晨的钟声还给我,把孩子气的想象还给我,把通往生活的开花的道路还给我,把眼睛充满灵感的人群还给我,把创造的渴望和活力还给我,让它属于每一盏灯光,属于每一颗红宝石的心,在所有田野上,自由成长。
让这少女般娇美的葡萄藤蔓,重新铺遍春天的大地吧!让温柔的太阳走向收获的季节,重新爱抚那些甜蜜的颤动的乳房吧!让郁金香带着宁静的梦,重新在每个夜晚醒来,像托出一滴夜露——托出月亮吧!让所有期待着伸向幸福的手,重新揉合淳朴和热情、智慧和坚强。
在这民族曾被凌辱的地方,我要求新生的尊严。我要求:重新开始吧!祖国。让我用歌声亲吻你那明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