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那京味儿、京韵,悠长悦耳、抑扬顿挫的叫卖声由来已久,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了京味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喂小金鱼儿来哟——”
“焊洋铁——壶奥”
“磨剪子来——锵菜刀”
“小枣儿的豌豆黄儿来,大块儿的唉”
“豆腐脑儿热耶”
“卤煮喂,炸豆腐”
“酸甜的豆汁儿来——麻豆腐”
“葫芦儿——冰糖的唉”
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在老北京,那京味儿、京韵,悠长悦耳、抑扬顿挫的叫卖声由来已久,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了京味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小胡同多,离大街远,早先交通不便,一切消费用品,包括吃的、用的、修配几乎无不取之于串街小贩。“叫卖”就是最经济、最通俗的广告,是老北京最地道的风土人情。北京小贩吆喝起来,多种多样,声调悠扬和美。妙处在于它的季节感非常显著,听到门外一声叫卖,就有一种直觉,某一季节已经来临了。
从“桂花哟,元宵”的吆喝声中,人们便预知正月十五上元节就要到来了。由于京城习俗上元节晚上吃元宵,节前几日便有挑担售卖者,挑子前面设锅,随卖随煮。
春天到了,胡同儿里便传来了卖烫面饺的叫卖声:“烫面的饺儿——热来哎……”因为这种饺子都是用半开的水和面,所以叫烫面饺。卖主儿无论是担着挑子,还是推两轮小车,都是现做现卖。带着面、馅儿、小火炉、笼屉等炊具,十分方便,很受欢迎。
夏天,胡同中便出现了卖凉粉儿、扒糕、江米藕、“雪花落”的了。尤其是夏天的“雪花落”,其实就是刨冰,把一块天然或人造冰刨成碎末儿,盛在盘子里,浇上果露之类的香料,冰凉可口。卖者吆喝着:“哎——雪花落,好吃不贵嘞哎!”又吆喝:“给的就是多嘞,盛的就是多哎——又凉又甜——又好喝!”
听到“臭豆腐,酱豆腐,韭菜花,酱黄瓜”的吆喝声时,人们就知道金风送凉、暑气全消的季节到了。“炸面筋来,熏鱼哟”刚吆喝完,“坛肉,扣肉,米粉肉”的吆喝声又起。这说明隆冬已经来临。
吆喝是有讲究的,就像“京城叫卖大王”臧鸿所说:“吆喝,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艺术性,瞎喊不行。在大宅门前吆喝,要拖长声,既让三四层院子里的太太小姐们听见,又要透出优雅,不能野腔野调地招人烦;在闹市上吆喝,讲究音短、甜脆、响亮,让人听起来干净利落,一听就想买。”
相声演员陈印泉和侯振鹏总结了大量老北京的吆喝叫卖特点,创作了新版的相声《过节论》,赶紧来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的笑动剧场栏目看看吧!每日18:00,欢乐笑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