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上演“水上红毯”_北京时间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上演“水上红毯”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上演“水上红毯”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上演“水上红毯”

4月20日,在世界电影诞生 130 周年、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北京国际电影节 15 周年的重要时刻,新中国电影教育75周年,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红毯”在通州区大光楼码头盛大启航。

本次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作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以前瞻的视角、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为全球电影人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增添了独特的运河光影魅力。

群星耀幕后,打造“水上红毯”文化盛事

下午5点,著名演员肖央,曾参与制作《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多部影片的知名影视特效公司墨境天合创始人魏明,著名电影录音师陶经,爱奇艺副总裁朱梁,担任《封神》三部曲、《黄金时代》等影视作品的摄影指导王昱,担任《万里归途》《独行月球》《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等影视作品的电影美术指导李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影像总设计杨庆生,执导《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等多部大型文旅作品的导演樊跃,澳洲AIM公司创始人兼创意总监Richard Lindsay等嘉宾在大光楼码头顺着沿岸铺设的红毯分别登上3艘装饰精美的船只,启航驶向北京艺术中心码头。

游船上,北京电影学院在校学生嘉宾——时代少年团成员丁程鑫、严浩翔,青年演员邱天作为电影行业青年力量的代表,同行业前辈进行面对面交谈。

沿途船只驶过千荷泻露桥、东关大桥、玉带河大桥、铁路桥、运通桥5座具有通州特色的大桥,沿线两岸风光秀丽,夜色下的运河商务区灯光绚烂彰显城市繁华。水畔河边,以"翠屏绿幕、运河乐章"为主题打造的大运河文化水岸将船下的水波,岸边的绿植和远处的城市夜景有机融合,消除了视觉空间上的界限,将古典与现代同辉,静谧与繁华共融的副中心景色展示在电影人眼前。

嘉宾们在运河微风中围绕如何通过电影创作传播运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及结合电影产业发展探讨通州文化产业的方向、文旅演出的趋势和运河文旅项目的建议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话。

本次“水上红毯”活动充分展现了通州多河富水的特色,借助北京国际电影节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盛会,将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时尚光影艺术紧密结合,在打造一条贯通古今、链接世界的“运河红毯”的同时,为乘船嘉宾——参加北影节的电影幕后大师们献上独特的致敬。

扬帆同筑梦,奏响运河立体乐章

船只靠岸,嘉宾们抵达北京艺术中心滨河空间。长影乐团现场演奏起世界经典电影音乐作品欢迎嘉宾。在“草坪音乐会”的尾声中,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发布了“面向未来影像的人才培养”宣言。

通州区、北京电影学院及行业、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圆桌备忘录,通过凝聚各方共识、搭建产学研平台,共同面向影像的未来发展,建立未来影像学学科体系,培养“艺工融合”的交叉学科人才,为中国未来影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仪式最后,嘉宾们共同拉动装置,升起由当代著名艺术家韩美林题字的“风帆”。“风帆”上写着“满帆光影 乘风而行”,既代表了面向影像未来扬帆起航,又表达了“璀璨运河、智汇通州”良好寓意。张蕾主持本次活动。

此次仪式在全新亮相的北京艺术中心滨河空间举行,空间以人文核心串联剧院与运河水岸,通过流动的乐章、光影的韵律、大地的琴键、记忆的密码四大艺术叙事场景,构建运河文明与音乐艺术的时空对话,打造集艺术、音乐、生态、娱乐于一体的体验型艺术地标场所。

同时,滨水空间内的码头铺装创新融入了《运河颂》音乐符号,以艺术化游鱼造型勾勒运河千年流动图景,夜幕下的灯光伴随人潮流动进行律动变幻,长达350米的动态光影艺术装置犹如运河之水在月光下流淌。在中央广场直径200米的音阶花园里,钢琴键造型的路径联通剧院与运河两端,市民可以在刻有《我爱你中国》曲谱的座椅上,沉浸式观赏大运河音乐文化展示长廊,感知运河文化的悦动乐章。

据介绍,提升后的滨河空间具备商业售卖、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和运动康体等综合功能,为市民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漫步空间。未来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音乐教室、运河渡口、运河音乐咖啡馆、草坪音乐小剧场、儿童活动场、滨河集市等文化活动,尽享运河水岸的诗意与雅趣。

菁英汇智策,共探影像发展未来

在“水上红毯”活动当天,北京电影学院在通州区举办了“影像未来式”主题研讨活动。作为中国电影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一线的创作者们齐聚一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未来影像的发展方向。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更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注入了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创新理念,为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研讨活动面向数智时代对影像艺术创作的范式重构展开发问,深度解构影视行业变革,围绕电影视觉特效、虚拟制作进行方向探讨,并向大型文旅演出和游戏辐射。此次研讨嘉宾涵盖电影导演、学者、编剧、演员、摄影指导、视效指导、美术指导、声音指导等各领域,以及视效制作和虚拟制作的头部公司,更邀请到国内外顶尖文旅演出创意、导演及制作团队和AAA级游戏设计团队成员、AI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跨界对话碰撞出艺术创作的火花,多元视角探索未来影像发展的无限可能。

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代表通州区委区政府对研讨活动嘉宾表示欢迎。她说,电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幕后创作者的智慧耕耘,研讨以“影像未来式”为主题,旨在搭建交流理念、汇聚智慧的平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创意的时代,共同探讨未来电影发展的无限可能。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本次活动设在通州,是对通州影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的支持,也将为副中心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通州绘蓝图,构筑视听产业高地

北京市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京杭大运河北首,有着悠远深厚的文脉古韵,燃灯塔、路县故城遗址等一批历史古迹,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近年来,通州区聚焦“3+1”主导功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环球主题公园四时常新,三大文化设施璀璨绽放,各具特色的艺术小镇蓬勃发展,“湾里”项目、海昌海洋公园、顶点公园等众多在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随着打造滨水活力空间,丰富水上运动、水景演艺等场景,全力写好大运河“水”的文章。大运河音乐节、运河有戏等演艺活动人气高涨,城市活力日益彰显,“全域场景创新之城”的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在视听产业方面,通州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支持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发展,布局紫光VID网络视听产业园,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精心设计推出《副中心影视拍摄服务手册》,以最大的诚意提供影视摄制服务,全力支持影视企业到通州落户发展。如今,《玫瑰的故事》《北上》等越来越多的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纷纷落地通州。通过发布《副中心影视拍摄服务手册》、出台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打造紫光VID网络视听产业园等举措,吸引71家知名企业落地,助力20多个影视项目取景拍摄。同时,创新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整合40余家单位资源,为影视创作提供全方位支持,进一步提升通州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次电影节在通州举办的“水上红毯”活动,在北京时间、抖音、新浪微博、优酷、百度、快手、哔哩哔哩、爱奇艺等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活动在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增添了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向电影人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展现了中国电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活力。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将继续秉持创新、开放、包容的理念,为全球电影人搭建更多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世界电影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上演“水上红毯”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上演“水上红毯”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上演“水上红毯”

4月20日,在世界电影诞生 130 周年、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北京国际电影节 15 周年的重要时刻,新中国电影教育75周年,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红毯”在通州区大光楼码头盛大启航。

本次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作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以前瞻的视角、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为全球电影人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增添了独特的运河光影魅力。

群星耀幕后,打造“水上红毯”文化盛事

下午5点,著名演员肖央,曾参与制作《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多部影片的知名影视特效公司墨境天合创始人魏明,著名电影录音师陶经,爱奇艺副总裁朱梁,担任《封神》三部曲、《黄金时代》等影视作品的摄影指导王昱,担任《万里归途》《独行月球》《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等影视作品的电影美术指导李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影像总设计杨庆生,执导《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等多部大型文旅作品的导演樊跃,澳洲AIM公司创始人兼创意总监Richard Lindsay等嘉宾在大光楼码头顺着沿岸铺设的红毯分别登上3艘装饰精美的船只,启航驶向北京艺术中心码头。

游船上,北京电影学院在校学生嘉宾——时代少年团成员丁程鑫、严浩翔,青年演员邱天作为电影行业青年力量的代表,同行业前辈进行面对面交谈。

沿途船只驶过千荷泻露桥、东关大桥、玉带河大桥、铁路桥、运通桥5座具有通州特色的大桥,沿线两岸风光秀丽,夜色下的运河商务区灯光绚烂彰显城市繁华。水畔河边,以"翠屏绿幕、运河乐章"为主题打造的大运河文化水岸将船下的水波,岸边的绿植和远处的城市夜景有机融合,消除了视觉空间上的界限,将古典与现代同辉,静谧与繁华共融的副中心景色展示在电影人眼前。

嘉宾们在运河微风中围绕如何通过电影创作传播运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及结合电影产业发展探讨通州文化产业的方向、文旅演出的趋势和运河文旅项目的建议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话。

本次“水上红毯”活动充分展现了通州多河富水的特色,借助北京国际电影节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盛会,将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时尚光影艺术紧密结合,在打造一条贯通古今、链接世界的“运河红毯”的同时,为乘船嘉宾——参加北影节的电影幕后大师们献上独特的致敬。

扬帆同筑梦,奏响运河立体乐章

船只靠岸,嘉宾们抵达北京艺术中心滨河空间。长影乐团现场演奏起世界经典电影音乐作品欢迎嘉宾。在“草坪音乐会”的尾声中,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发布了“面向未来影像的人才培养”宣言。

通州区、北京电影学院及行业、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圆桌备忘录,通过凝聚各方共识、搭建产学研平台,共同面向影像的未来发展,建立未来影像学学科体系,培养“艺工融合”的交叉学科人才,为中国未来影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仪式最后,嘉宾们共同拉动装置,升起由当代著名艺术家韩美林题字的“风帆”。“风帆”上写着“满帆光影 乘风而行”,既代表了面向影像未来扬帆起航,又表达了“璀璨运河、智汇通州”良好寓意。张蕾主持本次活动。

此次仪式在全新亮相的北京艺术中心滨河空间举行,空间以人文核心串联剧院与运河水岸,通过流动的乐章、光影的韵律、大地的琴键、记忆的密码四大艺术叙事场景,构建运河文明与音乐艺术的时空对话,打造集艺术、音乐、生态、娱乐于一体的体验型艺术地标场所。

同时,滨水空间内的码头铺装创新融入了《运河颂》音乐符号,以艺术化游鱼造型勾勒运河千年流动图景,夜幕下的灯光伴随人潮流动进行律动变幻,长达350米的动态光影艺术装置犹如运河之水在月光下流淌。在中央广场直径200米的音阶花园里,钢琴键造型的路径联通剧院与运河两端,市民可以在刻有《我爱你中国》曲谱的座椅上,沉浸式观赏大运河音乐文化展示长廊,感知运河文化的悦动乐章。

据介绍,提升后的滨河空间具备商业售卖、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和运动康体等综合功能,为市民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漫步空间。未来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音乐教室、运河渡口、运河音乐咖啡馆、草坪音乐小剧场、儿童活动场、滨河集市等文化活动,尽享运河水岸的诗意与雅趣。

菁英汇智策,共探影像发展未来

在“水上红毯”活动当天,北京电影学院在通州区举办了“影像未来式”主题研讨活动。作为中国电影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一线的创作者们齐聚一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未来影像的发展方向。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更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注入了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创新理念,为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研讨活动面向数智时代对影像艺术创作的范式重构展开发问,深度解构影视行业变革,围绕电影视觉特效、虚拟制作进行方向探讨,并向大型文旅演出和游戏辐射。此次研讨嘉宾涵盖电影导演、学者、编剧、演员、摄影指导、视效指导、美术指导、声音指导等各领域,以及视效制作和虚拟制作的头部公司,更邀请到国内外顶尖文旅演出创意、导演及制作团队和AAA级游戏设计团队成员、AI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跨界对话碰撞出艺术创作的火花,多元视角探索未来影像发展的无限可能。

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代表通州区委区政府对研讨活动嘉宾表示欢迎。她说,电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幕后创作者的智慧耕耘,研讨以“影像未来式”为主题,旨在搭建交流理念、汇聚智慧的平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创意的时代,共同探讨未来电影发展的无限可能。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本次活动设在通州,是对通州影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的支持,也将为副中心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通州绘蓝图,构筑视听产业高地

北京市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京杭大运河北首,有着悠远深厚的文脉古韵,燃灯塔、路县故城遗址等一批历史古迹,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近年来,通州区聚焦“3+1”主导功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环球主题公园四时常新,三大文化设施璀璨绽放,各具特色的艺术小镇蓬勃发展,“湾里”项目、海昌海洋公园、顶点公园等众多在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随着打造滨水活力空间,丰富水上运动、水景演艺等场景,全力写好大运河“水”的文章。大运河音乐节、运河有戏等演艺活动人气高涨,城市活力日益彰显,“全域场景创新之城”的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在视听产业方面,通州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支持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发展,布局紫光VID网络视听产业园,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精心设计推出《副中心影视拍摄服务手册》,以最大的诚意提供影视摄制服务,全力支持影视企业到通州落户发展。如今,《玫瑰的故事》《北上》等越来越多的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纷纷落地通州。通过发布《副中心影视拍摄服务手册》、出台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打造紫光VID网络视听产业园等举措,吸引71家知名企业落地,助力20多个影视项目取景拍摄。同时,创新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整合40余家单位资源,为影视创作提供全方位支持,进一步提升通州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次电影节在通州举办的“水上红毯”活动,在北京时间、抖音、新浪微博、优酷、百度、快手、哔哩哔哩、爱奇艺等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活动在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增添了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向电影人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展现了中国电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活力。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将继续秉持创新、开放、包容的理念,为全球电影人搭建更多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世界电影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