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镇民生听证会“急难愁盼”全搞定——
近日,延庆镇博园雅居东社区通过民生听证会推动的自行车棚增建工程顺利完工,三个总面积160平方米的新车棚正式投入使用,可容纳200余辆自行车停放,困扰居民多时的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从方案协商到施工监督,5名居民代表全程参与,见证了“自己的社区自己作主”的基层治理实践。

博园雅居东社区的会议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民生听证会”正在进行。社区居民代表马大爷拿着手机里的自行车乱停照片,向居委会、物业公司和施工单位直言:“楼前空地自行车堆得像‘迷宫’,下雨天车座全是水,老人孩子路过都得绕着走,咱这停车难的问题得赶紧想办法!”
博园雅居二号院陆续接到居民反映自行车棚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居民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行动哨声’。”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征回忆。镇党委第一时间指导社区启动“民生听证会”程序,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施工单位及居民代表共20余人围坐一堂,面对面摆问题、找对策。

听证会上,居民代表带着拍摄的现场视频和手写的需求清单“开门见山”:有的展示了楼前通道被自行车堵塞的场景,有的讲述了爱车长期暴晒雨淋导致零件损坏的困扰,更有居民提出“新棚建在哪、容量够不够”的疑虑;物业公司坦言“小区空间有限、规划调整难度大”的难处;施工方则结合场地勘测结果,提出利用闲置地块分区域增建车棚的专业方案。这场持续近两个小时的听证会,没有官话套话,只有“掏心窝子”的交流。经过三轮协商,最终确定“科学选址+分类建设”的方案:在二号院闲置地块增建三个总面积160平方米的车棚,满足二号院7栋楼居民的停放需求。听证会结束后,社区立即成立了由5名居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全程参与车棚设计图纸审核、施工进度跟进等环节。经过2个月的施工,三个崭新的车棚顺利完工,可容纳200余辆自行车同时停放,不仅让居民的爱车“有家可归”,更让楼前空地恢复了整洁畅通。

这种“沉浸式”参与让群众从“局外人”变为“当家人”,听证会现场常常出现居民主动提出“我们可以帮忙协调邻里关系”“施工期间我们轮流记录进度”的场景,基层治理的 “凝聚力”在协商中不断增强。“看着车棚从图纸变成现实,我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社区自己能作主’。”一位参与听证会的居民说,也道出了群众对听证会的认可。
延庆镇的民生听证会并非 “一次性” 工程,在构建 “收集-听证-落实-反馈”完整闭环的基础上,建立了每月召开一次的常态化机制。在博园雅居东社区,针对老年食堂服务范围的听证会衍生出“银发志愿队”;在民主村商业街建设中,商户听证会催生了政府牵头招商引资的“政企共建联盟”。今年以来,延庆镇博园雅居东社区累计召开民生听证会3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件,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一公里”,延庆镇民生听证会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民生听证会就像一座连心桥,桥这头是党委政府的初心,桥那头是人民群众的民心。站在新的起点,延庆镇将继续深化民生听证机制创新,计划在全镇推广“听证会+”模式,通过“听证会+网格管理”“听证会+智慧平台”“听证会+志愿服务”等多元融合,让基层治理的“根系”扎得更深、“枝叶”长得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