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手艺注入新活力的掌门接力
本期主荐
——淮南牛肉汤——
这碗汤里有非遗手艺
东岗楼老王牛肉汤(百子湾菜篮子店)
店铺地址:广渠路百姓菜篮子A区一层内24
人均消费:23元/人
淮南牛肉汤,虽是道小吃,但是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西汉时期的《淮南子·齐俗训》里,记载了多种烹饪牛肉的方法,这可能是关于淮南牛肉汤的最早记载,还有一种是说宋太祖赵匡胤,兵困南塘时,当地百姓宰牛,用大锅煮成汤送到营中,官兵喝后士气大振,最终攻破寿春城。民间保留了这个吃法,还给起了 “救驾汤”的别称。安徽淮南人王绍菊是安徽当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牛肉汤技艺”的第四代传人。如今,她把自家的牛肉汤店开到了北京,叫东岗楼老王牛肉汤。因为汤鲜浓郁,滋味极好,广受好评,竟然开了三家分店。

王绍菊
王绍菊出品的牛肉汤要从头天晚上开始准备。首先,选好的牛骨头要冲一整夜水,腿骨中的白色骨髓,将赋予牛肉汤浓厚的质感。王绍菊做牛肉汤,按照几辈子传下来的规矩,必须用指定部位的牛肉:排骨肉和肩胛肉,这俩部位一头牛身上只有四块,它们将为牛肉汤增加肉香和油香。作为非遗技艺,王绍菊在熬汤的时候,还有些不同寻常的操作,要加入“老骨头”。老骨头是上一次煮完汤后,剔干净肉放进冰箱里微冻后的骨头,在新的牛肉汤里,用老骨头垫底,上面放新的骨头和肉,这样熬出来的汤更加浓郁、鲜香。

经过第一次熬煮,骨头表面的营养物质已溶于汤中,但骨质中的骨髓和骨油很难被熬出,这种冷冻的办法,是通过低温先让骨密度收缩,然后二次加热,便可以把骨质中的骨髓和骨油给挤压出来,所以冷冻过的老骨头,熬汤更香。

祖传四代的调料配方,是东岗楼老王牛肉汤味道的灵魂,王绍菊打小就被父亲严格要求,必须按照这份祖传的方子调配,但在2000年前后,各地风味的美食,开始逐渐出现,当时,王绍菊第一次吃到了咖喱。她觉得这种外国的调料,和牛肉简直是绝配。年轻的王绍菊,就想着能不能把咖喱加到自家的牛肉汤里。一板一眼讲究述而不作的老爷子开始自然是不同意,毕竟这方子一辈传一辈,没人改过。后来王绍菊带着父亲去吃了咖喱牛肉,老爷子终于同意她试试,王绍菊便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为了能让咖喱和自家牛肉汤完美结合,王绍菊几乎尝遍了与牛肉相关的所有吃法,花了很长时间,去做各种尝试,最后终于在牛油火锅中,找到了突破点。让牛油与洋葱、大葱、生姜在火力的加持下,发生美拉德反应,逐渐转变为焦黄色,再加入花椒,为香气增添新的层次。最后,再加入咖喱粉。加咖喱粉前,要先关火,让油凉一分钟,这样既可以让料油充分吸收咖喱的味道,还能保留金黄,通透的色泽。改良大获成功,历史悠久的牛肉汤从此有了新的味道。

在当地,搭配牛肉汤的是油酥烧饼。王绍菊从8岁起就帮着母亲擀剂子,做烧饼,手上功夫十分娴熟。她烙出的烧饼,四四方方,外型精致,表皮金黄,一咬酥掉渣,内瓤却是软嫩又不失韧劲。其中的秘密是要用半烫面,烫三分之一的面之后,晾凉再进行下一步。烧饼酥不酥,皮脆不脆,就看这一步的技术,然后加入凉水,将烫过的面捏碎后与干面粉混合,揉搓成团,封上保鲜膜静置一小时。等待发酵的过程中,王绍菊开始调制油酥。猪油中加入葱花、五香粉、盐、搅拌均匀,待面发好,就可以涂抹了。

在北京做油酥烧饼,王绍菊精挑细选,选择了老字号品牌,古船出品的富强粉,以精选小麦为原料,精细研磨而成粉质细腻、吸水快,成形快,麦香浓郁。

本期掌门
——王绍菊——
老手艺新活力
牛肉汤在王绍菊的家乡是常见的早点营生,通常要在凌晨三点钟开始熬汤,在更早之前完成准备工作。王绍菊的牛肉汤是家传手艺,她从小就看父母每天从早到晚在店里忙活这锅牛肉汤,自己也帮衬着,做力所能及的事儿,跟家人一起清洗食材,生炉子打烧饼,卖牛肉汤。香喷喷的牛肉汤背后,是童年时期王绍菊冬天长了冻疮的手,生完炉子劈头盖脸的灰。少女时代的她,压根儿也不想过父母这样的日子。她卖过化妆品,开过服装店,但兜兜转转,自己还是在父母需要她的时候,挑起了牛肉汤店的大梁,传承了王家牛肉汤的非遗技艺。

父亲去世以后,王绍菊正式接过了东岗楼老王牛肉汤的招牌,作为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王绍菊不仅让牛肉汤有了新的味道,也走出了一条和父母那辈不一样的掌门之路。王绍菊把自家的招牌立到了北京,还一口气儿开了三家分店。自己往返于老家于北京之间,盯紧牛肉汤的品质,不论睡得多晚,早上还要提前半小时起床,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再去熬汤。王绍菊就是要在爱美之心与凡尘烟火间找到平衡,即便是熬汤,卖早点,也要精致好看。

如今,店里除了传统的牛肉汤、油酥烧饼,还逐渐添加了牛肉火锅、牛肉面、牛肉盖浇饭,这些新品的研发,都来自王绍菊的儿子梁秋晨。前几年,梁秋晨鼓励王绍菊开外卖,王绍菊一开始不同意,当年她和父亲之间的观念差,又在母子之间出现了。梁秋晨也像曾经的王绍菊一样,对创新充满着无限的激情,他用自己的想法和努力,向母亲证明改良的可能性,王绍菊也逐渐接受儿子的意见。冬去春来,等过了蛇年春节,王绍菊准备把更多的工作交给儿子打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只要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老手艺,不忘初心,老王牛肉汤,就可以顺应时代,不断优化,不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