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网络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 聚焦志丹变革发展_北京时间

百名网络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 聚焦志丹变革发展

由志丹县网信办主办的全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采访活动座谈会,在志丹宾馆四楼会议室举行志丹县县长刘志生向媒体朋友介绍了志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副县长高汉武网信办主任杨志有文体广电局局长李志岗及地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宣传部部长刘小勇主持由...

百名网络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 聚焦志丹变革发展

9月6日,由志丹县网信办主办的全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采访活动座谈会,在志丹宾馆四楼会议室举行。

志丹县县长刘志生向媒体朋友介绍了志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副县长高汉武、网信办主任杨志有、文体广电局局长李志岗及地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宣传部部长刘小勇主持。

由百余人组成的主流媒体采访团将走进志丹、深入基层,共同见证志丹的发展变化。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093-1741米之间,年无霜期142天、平均气温8.4℃、降雨量471.6毫米。全县辖7镇1个街道办109个村,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总人口14.31万。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1936年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战斗生活了6个多月,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

志丹物产资源丰富,是全省油气资源大县、苹果北扩重点县和小杂粮优生区。已探明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1500亿立方米,羊肉、荞麦、香谷、杏仁、苹果、黄芥油、糜子黄酒等农副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红色印记深刻,黄土风情浓厚,人文景观独特,自然景观壮美,现存龙山文化、秦直道等遗迹760余处,保安革命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红大旧址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九吾山道教泥人真身坐化像被誉为“陕西无双、全国罕见”。

百名网络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 聚焦志丹变革发展

由志丹县网信办主办的全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采访活动座谈会,在志丹宾馆四楼会议室举行志丹县县长刘志生向媒体朋友介绍了志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副县长高汉武网信办主任杨志有文体广电局局长李志岗及地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宣传部部长刘小勇主持由...

百名网络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 聚焦志丹变革发展

9月6日,由志丹县网信办主办的全媒体走进红都志丹采风采访活动座谈会,在志丹宾馆四楼会议室举行。

志丹县县长刘志生向媒体朋友介绍了志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副县长高汉武、网信办主任杨志有、文体广电局局长李志岗及地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宣传部部长刘小勇主持。

由百余人组成的主流媒体采访团将走进志丹、深入基层,共同见证志丹的发展变化。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093-1741米之间,年无霜期142天、平均气温8.4℃、降雨量471.6毫米。全县辖7镇1个街道办109个村,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总人口14.31万。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1936年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战斗生活了6个多月,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

志丹物产资源丰富,是全省油气资源大县、苹果北扩重点县和小杂粮优生区。已探明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1500亿立方米,羊肉、荞麦、香谷、杏仁、苹果、黄芥油、糜子黄酒等农副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红色印记深刻,黄土风情浓厚,人文景观独特,自然景观壮美,现存龙山文化、秦直道等遗迹760余处,保安革命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红大旧址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九吾山道教泥人真身坐化像被誉为“陕西无双、全国罕见”。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