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今年5月10号起正式施行,其中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提供户口簿等新规定简化了婚姻登记流程,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不过,新规定实施后,这几天,一方面,第一批不用户口簿领证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晒出便利带来的喜悦,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部分年轻人的“警觉”,社交媒体上“宽进严出是诈骗”的评论层出不穷。对这种误解应当有澄清有解读,以避免公众对新规产生误解。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今年5月10号起正式施行,其中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提供户口簿等新规定简化了婚姻登记流程,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不过,新规定实施后,这几天,一方面,第一批不用户口簿领证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晒出便利带来的喜悦,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部分年轻人的“警觉”,社交媒体上“宽进严出是诈骗”的评论层出不穷。对这种误解应当有澄清有解读,以避免公众对新规产生误解。
新条例的实施,是婚姻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打破了户籍限制,只需携带身份证和相关证明材料即可办理婚姻登记,这一变化为婚姻登记提供了更多便利,这种便利被部分人理解为“宽进”,其实并不是说婚姻登记随意性增加了,相反,新规通过联网核对、信用惩戒等措施,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通过制度强化婚姻登记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例如,婚姻登记机关可以通过联网核对当事人的身份及婚姻状况,防止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出具虚假材料者将被纳入全国信用平台,面临联合惩戒。
“宽进”的另一个担忧,恐怕在于这一变革是否会弱化家庭知情权。过去电视剧里常上演子女为结婚,不顾家人反对,偷户口簿的桥段。另外,据《新周刊》报道,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我国80%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真正进行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其中子女反对是重要原因,子女通过藏匿父母社保卡、户口簿阻碍父母再婚的情况也不少见。可见,婚姻登记只需携带身份证和相关证明即可办理,强化了个人婚姻的自主权。
“宽进严出是诈骗”的评论声音是将婚姻登记程序与离婚难度进行关联。民法典设置离婚冷静期,实施三年多来,相关话题也存在一些争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协议离婚登记量较2020年下降约43%,而诉讼离婚周期普遍延长至6个月以上。 当离婚难遭遇婚姻登记程序简化,公众自然产生“宽进严出”的联想。
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有近年来冒名登记、婚姻欺诈等事件不时发生,对此有一定的信任危机。
因此,除了提升婚姻登记服务的便利性,通过制度、技术保障婚姻登记的合法、真实性,这些反应其实也提醒民政部门,一方面,强调个人婚姻自主权,背后有人们对婚姻认知不足的担忧,可增加对准新人的婚前辅导、婚姻家庭服务等帮扶,提升社会公众对婚姻、正确婚恋观的认知。
其次,就改革举措进行解读,消除公众因对政策误读产生的理解偏差。此外,在离婚程序优化、家事审判改革等领域持续释放制度善意。以此,在社会心理层面构筑起人们的信任基石,建立起便利、安全、人文关怀兼具的社会环境。

再来说说另外一件事。5月20号,北京地铁四号线平安里站内,一对年轻情侣占用无障碍卫生间近一小时,导致一位坐轮椅的老人与多位行动不便的市民在晚高峰时段苦等。涉事情侣的行为超出了对无障碍卫生间的合理使用范畴,构成对特殊群体权益的实质性侵害。事件也暴露出城市无障碍设施规划管理的漏洞。
无障碍卫生间是专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设计的服务设施,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尊严与便利。此次事件中,年轻情侣将这一设施视为“私密空间”,占用长达一小时,忽视他人需求,漠视公共规则,将个人需求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保洁人员虽定时敲门,却没能有效干预长时间占用行为,反映出管理流程的僵化及执行力的不足。
类似的无障碍卫生间规划管理的问题并非个例。多地调查显示,无障碍卫生间常被占用为杂物间、设计不合理或维护不善,甚至被上锁闲置。例如,青岛某商场无障碍厕所因“使用率低”沦为清洁工具堆放处,上海部分地铁站因缺乏状态标识导致乘客误以为设施关闭。似乎无障碍设施只是满足上集要求有建设,但是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的问题还存在实际使用的差距。
对此,有必要完善技术与管理举措。技术上,可增设使用状态标识、自动门与语音提示系统,或引入智能计时装置,加强提醒。管理上,加强巡查力度,对违规占用行为及时劝阻,必要时通过罚款等手段形成威慑。
此外,也需要法律与政策的精细化举措。当前,无障碍设施管理多依赖道德约束,法律惩戒力度薄弱。是否可明确无障碍设施占用行为的处罚标准,将道德责任转化为法律义务。
当然,需要加大公共无障碍设施文明使用的宣传引导,提升公众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规则的社会共识。以此才能告别此类闹剧,迈向更具温度与尊严的文明社会。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夹叙夹议》,您可以下载“听听FM”,搜索“夹叙夹议”收听更多新闻评论,接下来关注天气!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李玲
编辑:徐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