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燧就是类似于铜镜,可以吸收阳光取火的工具对于阳燧,古人的态度大为不同,把它推崇尊为神器天镜因为阳燧吸收的是阳光,古人就认为吸收的是天火,一般都用于祭祀场合阳燧点火功能被古人认为具有与天相通的性质,因此,阳燧取火也成为当时人们祭祀中的...
扬州国宝,名扬天下。造型各异的打火机,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很多人眼中的时尚单品。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国宝,可以说是两千多年的高端“打火机”,它就是扬州博物馆馆藏的西汉文物——铜阳燧。

扬州博物馆讲解员吕云介绍,博物馆内呈展的铜阳燧是1988年出土于在扬州邗江区甘泉姚庄,高2.1厘米、直径8厘米左右。扬州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庄志军说,馆藏的这只铜阳燧造型与铜镜相似,阳燧上用草叶纹作底纹,再加上蟠螭纹,钮是三弦钮,这些都是西汉早期铜镜的式样。

阳燧,是中国古代人类利用太阳聚光取火的青铜工具。用现代几何光学理论来解释,阳燧就是一种青铜凹面反射镜,凹面反射镜具有聚光性,所以阳燧可以在日光下聚光取火。据目前考古资料显示,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先民已经开始用阳燧取火。

庄志军介绍,对于远古时期的人们来说,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韩非子 五蠹》里说:圣人钻木作燧,以去腥臊。说明了对于人来说,火的出现,使得他们可以吃到熟食了。现在看到的燧有两种,《史记》上记载: 一种叫做木燧,一种叫做金燧或者阳燧。

“木燧”就是大家所了解的“钻木取火”,一般用于日常生活,比如生火做饭等;“阳燧”就是类似于铜镜,可以吸收阳光取火的工具。对于阳燧,古人的态度大为不同,把它推崇尊为“神器”、“天镜”。因为阳燧吸收的是阳光,古人就认为吸收的是“天火”,一般都用于祭祀场合。
阳燧点火功能被古人认为具有与天相通的性质,因此,“阳燧取火”也成为当时人们祭祀中的一个重要仪式。除此之外,阳燧还广泛用于当时的军事行动:行军路上,天气多变,许多士兵会同时带上阳燧和木燧,阳光充足的晴天就用阳燧取火,阴雨天气就使用木燧,钻木取火。不能在阴雨天取火是阳燧的一个弱点。

因为这一弱点,阳燧的适用性并不广泛,等到宋代发明了火药,作为取火器物的火镰,使用价值大幅提高后,就逐渐取代了阳燧。庄志军介绍,唐代仍然有阳燧,虽然到了宋代也有,但只有部分阳燧是作为实用工具,还有一些阳燧与铜镜结合起来,作为铜镜的一个品种,扬州博物馆馆藏品就有一件阳燧镜。
时至今日,阳燧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聚光原理被近代科学大量运用,从航天航空,到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利用,处处都有它的贡献,因此阳燧取火也被认为是中国继四大古代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有时间的话,大家不妨到扬州博物馆近距离感受阳燧的科学之美。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陈文珺 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