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108道菜,真有讲究!_北京时间

满汉全席108道菜,真有讲究!

世俗所谓“满汉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特产: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六等席,每桌价银二两二钱六分,主要用于赐宴经筵讲书,衍圣公来朝,越南、琉球、暹罗、缅甸、苏禄、南掌等国来使。

满汉全席108道菜,真有讲究!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最著名的宫廷盛宴,旨在化解当时满汉不和,提倡满汉一家的用意。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满汉全席以东北、山东、北京、江浙菜为主。世俗所谓“满汉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特产: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满汉全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粤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鲁菜,共计108道菜品。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一般宴会,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记:“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也是牛、羊、猪、兽肉为主,用解食刀割肉为食。

清入关后,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六部九卿中,设光禄寺卿,专司大内筵席和国家大典时宴会事宜。满清刚入关时,饮食还不太讲究,但很快就在原来满族传统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苏浙菜)和北菜(鲁菜)的特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宫廷饮食。

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康熙以后,光禄寺承办的满席分六等:

一等满席,每桌价银八两,一般用于帝、后死后的随筵。

二等席,每桌价银七两二钱三分四厘,一般用于皇贵妃死后的随筵。

三等席,每桌价银五两四钱四分,一般用于贵妃、妃和嫔死后的随筵。

四等席,每桌价银四两四钱三分,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贺筵宴,皇帝大婚、大军凯旋、公主或郡主成婚等各种筵宴及贵人死后的随筵等。

五等席,每桌价银三两三钱三分,主要用于筵宴朝鲜进贡的正、副使臣,西藏的贡使,除夕赐下嫁外藩之公主及蒙古王公、台吉等的馔宴。

六等席,每桌价银二两二钱六分,主要用于赐宴经筵讲书,衍圣公来朝,越南、琉球、暹罗、缅甸、苏禄、南掌等国来使。

当初,宫廷内满汉席是分开的。康熙年间,曾两次举办几千人参加的“千叟宴”,声势浩大,都是分满汉两次入宴。此种满汉全席集宫廷满席与汉席之精华于一席,后来就成为大型豪华宴席之总称,菜点不断地予以增添与更新,成为中华美食之缩影。

据说,“满汉全席”这一名称来源于一段相声。20世纪20年代著名相声演员万人迷编了一段“贯口”词,罗列大量汉席的菜谱,名为“报菜名”,颇受听众欢迎。

后相声泰斗马三立说这段相声的时候,因其是回民,不方便说这段汉席的菜名,就自创了一套清真菜的报菜名,也颇为经典。如今这版“报菜名”已传到马三立长子马志明手里。马志明更是把清真菜版的“报菜名”融入相声《满汉全席》中,今天的笑动剧场栏目就一起来看看这段经典相声吧!

今日17:35笑动剧场精彩预告

相声《满汉全席》

表演者:马志明 黄族民

相声《开粥厂》

表演者:马三立 杨少华

相声《五兴楼》

表演者:赵津生 周旭

群口相声《食神》

表演者:阿龙 李国胜 付强

满汉全席108道菜,真有讲究!

世俗所谓“满汉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特产: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六等席,每桌价银二两二钱六分,主要用于赐宴经筵讲书,衍圣公来朝,越南、琉球、暹罗、缅甸、苏禄、南掌等国来使。

满汉全席108道菜,真有讲究!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最著名的宫廷盛宴,旨在化解当时满汉不和,提倡满汉一家的用意。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满汉全席以东北、山东、北京、江浙菜为主。世俗所谓“满汉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特产: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满汉全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粤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鲁菜,共计108道菜品。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一般宴会,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记:“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也是牛、羊、猪、兽肉为主,用解食刀割肉为食。

清入关后,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六部九卿中,设光禄寺卿,专司大内筵席和国家大典时宴会事宜。满清刚入关时,饮食还不太讲究,但很快就在原来满族传统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苏浙菜)和北菜(鲁菜)的特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宫廷饮食。

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康熙以后,光禄寺承办的满席分六等:

一等满席,每桌价银八两,一般用于帝、后死后的随筵。

二等席,每桌价银七两二钱三分四厘,一般用于皇贵妃死后的随筵。

三等席,每桌价银五两四钱四分,一般用于贵妃、妃和嫔死后的随筵。

四等席,每桌价银四两四钱三分,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贺筵宴,皇帝大婚、大军凯旋、公主或郡主成婚等各种筵宴及贵人死后的随筵等。

五等席,每桌价银三两三钱三分,主要用于筵宴朝鲜进贡的正、副使臣,西藏的贡使,除夕赐下嫁外藩之公主及蒙古王公、台吉等的馔宴。

六等席,每桌价银二两二钱六分,主要用于赐宴经筵讲书,衍圣公来朝,越南、琉球、暹罗、缅甸、苏禄、南掌等国来使。

当初,宫廷内满汉席是分开的。康熙年间,曾两次举办几千人参加的“千叟宴”,声势浩大,都是分满汉两次入宴。此种满汉全席集宫廷满席与汉席之精华于一席,后来就成为大型豪华宴席之总称,菜点不断地予以增添与更新,成为中华美食之缩影。

据说,“满汉全席”这一名称来源于一段相声。20世纪20年代著名相声演员万人迷编了一段“贯口”词,罗列大量汉席的菜谱,名为“报菜名”,颇受听众欢迎。

后相声泰斗马三立说这段相声的时候,因其是回民,不方便说这段汉席的菜名,就自创了一套清真菜的报菜名,也颇为经典。如今这版“报菜名”已传到马三立长子马志明手里。马志明更是把清真菜版的“报菜名”融入相声《满汉全席》中,今天的笑动剧场栏目就一起来看看这段经典相声吧!

今日17:35笑动剧场精彩预告

相声《满汉全席》

表演者:马志明 黄族民

相声《开粥厂》

表演者:马三立 杨少华

相声《五兴楼》

表演者:赵津生 周旭

群口相声《食神》

表演者:阿龙 李国胜 付强

北京时间客户端